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26篇
  免费   16241篇
  国内免费   8583篇
耳鼻咽喉   1579篇
儿科学   2279篇
妇产科学   2293篇
基础医学   12426篇
口腔科学   4895篇
临床医学   16954篇
内科学   17152篇
皮肤病学   1368篇
神经病学   8211篇
特种医学   56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124篇
综合类   23075篇
现状与发展   53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1476篇
眼科学   3972篇
药学   12505篇
  538篇
中国医学   16311篇
肿瘤学   6674篇
  2024年   448篇
  2023年   4074篇
  2022年   7016篇
  2021年   9425篇
  2020年   8838篇
  2019年   5191篇
  2018年   5464篇
  2017年   4763篇
  2016年   5396篇
  2015年   6183篇
  2014年   11685篇
  2013年   10102篇
  2012年   12313篇
  2011年   11682篇
  2010年   9243篇
  2009年   7214篇
  2008年   5551篇
  2007年   6415篇
  2006年   5459篇
  2005年   3799篇
  2004年   3366篇
  2003年   2961篇
  2002年   2338篇
  2001年   2142篇
  2000年   1680篇
  1999年   1530篇
  1998年   1275篇
  1997年   1107篇
  1996年   724篇
  1995年   612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335篇
  1992年   408篇
  1991年   383篇
  1990年   357篇
  1989年   224篇
  1988年   293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为探讨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机制,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参与和拮抗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兔主动脉硬化模型和培养的正常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进行ET和NOS的原位杂交、反转录PCR和NOS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粥样斑块中ETmRNA转录增多,NOSmRNA转录减少;与正常主动脉相比,斑块中ET基因表达增加1.2倍,而NOS基因表达降低22.2%;细胞化学图像分析表明,ET多肽异常增多可抑制SMC内NOS蛋白合成;ET-A型受体拮抗剂抑制ET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内NOS蛋白减少。结论ET与NOS的平衡失调即ET异常增加和/或NOS明显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Aβ介导的NSCs毒性作用的保护机制.方法 从E14 SD大鼠大脑中分离神经干细胞,分别用Aβ、IGF-1和Aβ加IGF-1处理,锥虫蓝(trypan blue)染色确定细胞死亡数量和细胞死亡率,BrdU标记并分析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细胞,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IGF-1处理时细胞死亡率低下,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生成,但无TUNEL阳性细胞.Aβ处理组细胞死亡率在6~48 h快速上升,并形成大量TUNEL阳性细胞.而IGF-1加Aβ处理时,细胞死亡率较Aβ组显著下降.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结论 Aβ促进神经干细胞死亡和凋亡;而IGF-1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抑制由Aβ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sensi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 multiplex PCR-based reverse line blot (mPCR/RLB) hybridisation assay was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24 systemic and respiratory bacterial pathogens in routine diagnosis. All species-specific probes designed for the RLB hybridised with amplified DNA only from the corresponding species. Sensitivity limits of the mPCR/RLB assay varied among the 24 target organisms from 0.05 pg to 0.5 ng of genomic DNA.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ssay was 2 x 10(2) CFU/mL for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d 6 x 10(2) CFU/mL for Escherichia coli. The specificity of each probe was tested against 24 species. There were no cross-reactions among any of the 43 probes. The mPCR/RLB assay appeared to be a useful alternative tool for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pathogens.  相似文献   
994.
Dai L  Lü XH  Li ZH  Li R  Liu H  Liu YL  Hui YZ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2):140-142
目的 探讨肾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91例具有较完整病理资料的肾上皮性肿瘤进行了常规组织学观察,Mowy胶状铁染色及CD10、细胞角蛋白(CK)7、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91例肾上皮性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78例,占86%;肾乳头状癌8例,占9%;肾嫌色细胞癌4例,占4%;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占1%。78例肾透明细胞癌中CD10、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63例(81%)和69例(88%),主要表现为细胞膜阳性。74/78肾透明细胞癌CK7呈阴性,17/17 Mowy胶状铁染色阴性或呈灶状粗颗粒。肾嫌色细胞癌4例,CK7均呈胞膜阳性;Mowy胶状铁染色表现为胞质内蓝色细网状;4例CD10肿瘤细胞膜均阴性,波形蛋白阴性。肾嗜酸细胞腺癌1例CD10,CK7,波形蛋白,Mowy胶状铁染色均为阴性或不特异。结论 在常规诊断肾上皮性肿瘤有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CD10,CK7,波形蛋白染色以及Mowy胶状铁染色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HPV16感染及其E6/E7基因变异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PCR扩增出80份HPV16阳性宫颈病变的E6/E7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双向测序分析基因变异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结果HPV16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的检出率最高为33.3%(154/463),与病变程度相关(P<0.05)。E6/E7基因72份测序成功,DNA序列变异发生率为88.9%(64/72)。氨基酸序列E6-D32E(T96G)和E7-N29S(A86G)位点突变同时伴随存在,D32E/N29S的检出率为38.9%(28/72),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HPV16是北京地区来源的宫颈病变中最常见的致病型,其D32E/N29S变异与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的活化状态对其吸收新型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HMME-PDT对活化T细胞选择性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对活化T细胞吸收HMME的影响。密度梯度法常规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以多克隆刺激剂PHA和PDB+Ion刺激T细胞活化,同时设立未加刺激剂的静止T细胞作对照。在评价孵育浓度对T细胞吸收HMME的影响时,将上述处理的淋巴细胞分别与0、5、10、20、30和40 mg/L的HMME孵育1 h,经CD3抗体染色后进行T细胞HMME吸收分析。在评价T细胞活化状态对HMME吸收量与孵育时间相关性的影响时,将培养的淋巴细胞与10 mg/L的HMME分别孵育0-160 min后进行检测。 结果: T细胞的活化使其HMME吸收量的孵育浓度相关曲线以及孵育时间相关曲线较静止T细胞右移和上移。在一定孵育浓度范围内(5-20 mg/L),活化T细胞对HMME的吸收量明显大于静止T细胞,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随着孵育浓度的进一步增加,活化T细胞与静止T细胞对HMME吸收量的差异逐渐减小。在10 mg/L HMME孵育浓度的条件下,不论活化与否,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T细胞内HMME的吸收量在逐渐增强。在15-60 min之间,活化T细胞HMME吸收量明显高于静止T细胞。 结论: 活化T细胞与静止T细胞HMME吸收量的差别取决于其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在一定孵育浓度和孵育时间范围内,活化T细胞HMME的吸收量明显高于静止T细胞,提示这可能有助于形成选择性删除活化T细胞的剂量关联和时间关联的HMME-PDT治疗窗口。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过伸功能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前凸角度丢失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骨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58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49~85岁(平均64.8岁)。术前测量患者中立侧位X线片上的T1倾斜角、矢状面垂直轴(SVA),以及中立侧位、过伸位X线片的C2~C7 Cobb角。随访12~24个月,术后再次测量中立侧位X线片上的C2~C7 Cobb角。术前颈椎过伸功能测量值为术前过伸位X线片C2~C7 Cobb角度减去术前中立侧位X线片C2~C7 Cobb角。前凸角度丢失量为术前中立侧位片C2~C7 Cobb角减去末次随访时中立侧位片C2~C7 Cobb角。依据58例患者术前颈椎过伸功能均值(8.7°)分为两组,≥8.7°为A组,<8.7°为 B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影像及临床资料,同时对5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25例患者年龄54~83岁,B组33例患者年龄49~85岁,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A组颈椎过伸功能(14.09°±4.75°)大于B组(4.62°±2.54°),A组T1倾斜角(17.00°±3.40°)小于B组(29.68°±6.34°),颈椎前凸角度丢失[1.10(-0.85,4.00)]小于B组[8.60 (7.7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颈椎过伸功能与前凸角度丢失之间呈负相关(r=-0.965, P<0.01),T1倾斜角与前凸角度丢失之间呈正相关(r=0.954, P<0.01),颈椎过伸功能与T1倾斜角呈负相关(r=-0.900, P<0.01);SVA与T1倾斜角、颈椎过伸功能、术后前凸角度丢失均无相关性(r=-0.065、0.216、-0.202, 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过伸角度变化、SVA及T1倾斜角均无相关性(r=0.201、-0.034、-0.213, P值均>0.05)。A组术后JOA改善率为69%±23%,B 组术后JOA改善率为62%±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7, P>0.05)。术后Odom's分级评价A组优良率为88.0%(22/25),B组优良率为63.6%(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03, P<0.05)。结论 对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颈椎过伸功能与前凸角度丢失存在相关性,术前过伸功能越低,术后越易发生前凸角度丢失,可作为术前预判术后颈椎曲度变化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在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上,观察了肝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与Ca^2+,Mg^2+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休克动物肝组织和线粒体的Ca^2+浓度升高,Mg^2+浓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显示线粒体结构明显受损,线粒体标志酶之一-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下降,本文认为组织和线粒体内Mg^2+/Ca^2+比值下降是休克细胞不可逆损伤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蝶窦垂体腺瘤(sphenoid sinus pituitary adenoma,SSPA)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蝶窦垂体腺瘤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 对12例SSPA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PRL、hGH、ACTH、LH、TSH、FSH等).结果 12例SSPA,男5例,女7例,年龄39~66岁,平均48.4岁,中位年龄55.5岁.其中原发于蝶窦和原发于垂体窝侵至蝶窦者各6例,原发于蝶窦者年龄较原发于垂体窝者偏大.临床症状多样.镜下,原发于蝶窦的垂体腺瘤的形态学与蝶鞍垂体腺瘤相同;SSPA可伴有较明显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2/12,16.67%).10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瘤细胞PRL阳性6例;瘤细胞各项标记物均阴性2例;瘤细胞ACTH阳性、hGH阳性各1例.结论原发于蝶窦的垂体腺瘤比较少见,主要根据光镜及免疫组化确诊,应注意与慢性蝶窦炎和浆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脑热清(NRQ)口服液的解热机制。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ET)性发热模型,观察NRQ对家兔体温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脑脊液(CSF)中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结果:(1)NRQ+ET组的ΔT[(0.82±0.08)℃]、TRI6(5.73±0.09)、下丘脑cAMP含量[(0.70±0.50)nmol/g]、CSF中cAMP含量[(56.86±1.34)nmol/L]及腹中隔区AVP含量[(11.91±3.47)ng/g],分别低于ET组的ΔT[(1.80±0.16)℃]、TRI6(11.31±0.20)、下丘脑cAMP含量[(1.35±0.21)nmol/g]、CSF中cAMP含量[(66.69±1.82)nmol/L]、腹中隔区AVP含量[(30.80±9.59)ng/g],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4组的体温变化分别与下丘脑和CSF中cAMP以及腹中隔区AVP的变化呈正相关(下丘脑:r=0.899,P<0.05;CSF:r=0.991,P<0.01;AVP:r=0.972,P<0.01)。结论:NRQ的解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cAMP的生成与释放,同时通过促进腹中隔AVP释放两种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