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基线TC与中国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及其强度。方法 自2006年5月,以开滦集团全体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调查对象,建立开滦集团男性动态队列并随访。基线调查时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个人疾病史、身体测量指标和TC等基线信息,并利用随访收集肺癌发病结局信息。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与研究人群TC分布特征,TC按照五分位数进行分组:<160、160~、180~、200~、≥240 mg/dl,以TC 160~mg/dl组为参比组,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线TC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其非线性关系。结果 截至2014年12月31日,109 884名男性进入队列,共计随访763 819.25人年,随访时间M=7.88年,收集肺癌新发病例808例。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吸烟、饮酒、粉尘暴露史、FPG、BMI后,以160~mg/dl组为对照,TC偏低(<160 mg/dl)和TC升高(≥240 mg/dl)组男性肺癌发生风险分别升高34%(HR=1.34,95% CI:1.04~1.72)和45%(HR=1.45,95% CI:1.09~1.92)。剔除随访2年内肺癌新发病例及有高血脂病史者后,结果无显著变化。结论 TC与男性肺癌发生相关,TC过高或过低男性的肺癌发病风险均升高,保持适当的TC水平可能是预防和控制肺癌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以寻找治疗 AS 新靶点。方法本研究纳入50名 AS 患者,其中30例为初诊未治疗活动期患者,20例为治疗三个月稳定期患者。从同地区选取性别、年龄和种族与疾病组配对的3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通过 ELISA 方法测定不同组别的血清 HMGB1与 TNFα的表达,检测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 HMGB1与 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 AS 患者 HMGB1与 TNFα变化以及其与炎性指标、AS 躯体功能指数 BASFI 和 AS 活动性指数 BASDAI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 患者血清中 HMGB1和 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稳定期较活动期患者二者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AS 患者血清中 HMGB1和 TNF-α水平均与血沉、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BASFI、BASDAI 呈正相关;AS 患者血清中 HMGB1和 TNFα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AS 中 HMGB1与 TNFα的表达升高,与疾病活动性正相关,且两种因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HMGB1在 AS 的发病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与临床学习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河北省7所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实习末期的护理本科生42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问卷和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在职业决策问卷调查中,得分最高的维度是社会因素(3.93±0.71)分,最低的维度是个人因素(3.25±0.74)分;对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中得分最高的维度是人际关系(3.31±0.68)分,最低的维度是学生参与性(2.68±0.74)分。职业决策中的社会因素、雇主因素与临床学习环境评价中的工作氛围及团队文化和学生参与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选择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比率较低,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对所选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工作待遇等方面的关注程度最高,临床学习环境中的护理工作氛围和所从事的护理工作内容影响护理本科生的职业决策。  相似文献   
34.
革兰阴性菌与NSICU医院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革兰阴性菌在NSICU环境中的分布及其所致医院感染的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某医院NS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同时监测NSICU空气和病床单位的细菌学分布特征.结果 209例患者中有6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9.2%;其中42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测,检出革兰阴性菌占77.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5.9%和23.3%,均对左氧氟沙星敏感;在病房环境中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引发NSICU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下呼吸道是最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其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NSICU环境是除肺炎克雷伯菌以外的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于多数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基线空腹血糖受损(IFG)转归对患者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909例IFG患者进行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IFG诊断标准分为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IFG转归与baPWV的关系。结果: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52.1%、65.0%、79.9%。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与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相比,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均增加,RR值分别为1.47和2.77。结论:基线IFG转归与baPWV变化相关,对IFG进行控制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6.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5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CI)及155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的血清hsCRP、血糖、血脂等指标,并与329名健康者进行对照。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CI组和LI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0.05);hsCRP水平与ACI组年龄、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261、0.222、0.261、0.166,均P<0.05),与LI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糖、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294、0.456、0.245、0.402,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负相关(r=-0.371,P<0.05)。结论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并与其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主要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D术治疗的61例老年人胰胆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51%( 18/61),死亡率为3.28%( 2/61).主要并发症为胰瘘2例(3.28%),上消化道出血3例(4.92%),腹腔内感染10例(16....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纳米SiO2对大鼠肺氧化损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体质量200 g左右的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微米SiO2组和纳米SiO2组),每组8只。用一次性气管注入法,分别给予1 mL的50 mg/mL石英粉尘(微米SiO2)混悬液、1 mL的50 mg/mL纳米SiO2混悬液、1 mL生理盐水。30 d后进行肺泡灌洗,测定2种粉尘染尘后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巨噬细胞凋亡率、总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肺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4(IL-4)蛋白的表达。结果微米SiO2组和纳米SiO2组巨噬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纳米SiO2组凋亡率高于微米Si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米SiO2组及纳米SiO2组较对照组MDA、HYP和总蛋白含量均增加,T-AOC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微米SiO2组TGF-β1及IL-4表达明显高于纳米SiO2组和对照组。结论纳米SiO2能够对肺组织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但其氧化损伤并不是肺纤维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癃闭舒胶囊治疗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0例)和对照组(120例),分别给予癃闭舒胶囊和前列舒乐颗粒,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前列腺重量、I-PSS与QO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前列腺重量、I-PSS与QO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值分别为2.36±1.66、1.76±0.78,2.71±0.58、2.60±0.64,11.28±7.54、8.62±7.36,4.32±3.60、3.49±3.37。但治疗后两组比较,除前列腺重量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癃闭舒胶囊治疗BPH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40.
An Animal Model of Black Pigment Gallstones Caused by Nanobacteri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lack pigment gallstones are often founded in gallbladder, but their pathogenesis is unclear.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study the role of nanobacteria in pigment gallstone formation in Japanese white rabbits. Nanobacteria were successfully cultured from 3 of 7 cholecystolithiasis patients gallbladder (without acute cholecystitis) bile samples and affirmed by Hoechst 33258 staining and specific immunostaining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y. Nanobacteria were injected into rabbits’ gallbladder. After 2 weeks follow-up, the incidence of black pigment gallstones in rabbit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nanobacteria-injected group (8/10) than that in DMEM-injected group (2/10) and that in hydroxyapatite-injected group (2/10).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nanobacteria exists in gallbladder bile of cholelithiasis patients and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black pigment gallstones in rabbits. For the first time, w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n animal model of black pigment gallstones caused by nanobacteria. This will be helpful in further delineating the pathogenesis of black pigment gallstones. Supposted by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