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7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250篇
口腔科学   129篇
临床医学   518篇
内科学   360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58篇
综合类   820篇
预防医学   410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530篇
  3篇
中国医学   466篇
肿瘤学   3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不同极性溶媒瑞香狼毒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极性溶媒瑞香狼毒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确定瑞香狼毒抗肿瘤活性成分所在的极性区间。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对狼毒进行回流提取,并用不同浓度的各溶剂提取物分别处理Eca109、K562、HepG_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法,比较各溶媒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剂量依赖性,石油醚提取物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8%(Eca-109)、93%(K562)、95%(HepG_2),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3%(Eca-109)、91%(K562)、87%(HepG_2);而丙酮和乙醇提取部位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则显示出很弱的抑制作用;在各提取物中石油醚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最强。结论:石油醚提取成分是瑞香狼毒中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的部位。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紫花野芝麻的化学成分。方法: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 6 个化合物,分别为水龙骨素(polypodine B)(Ⅰ),5 OH 8 epiloganin(Ⅱ),shanzhiside methylester(Ⅲ), liriodendrin(Ⅳ),槲皮苷(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 quercitroside)(Ⅴ),尿苷(uridine)(Ⅵ)。结论:liriodendrin为首次从野芝麻属植物中分得,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3.
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方法:按不同的pH值,对95%乙醇热提浸膏进行分段处理,柱色谱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绿黄堇中分离得到4个生物碱:四氢巴马亭(Ⅰ),1,2,3,4-四氢-6-甲氧基-1-[4′-羟基苯基]甲基-7-异喹啉醇(Ⅱ),黄连碱(Ⅲ),巴马亭(Ⅳ)。结论:4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nase-1,HO-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3年6月在我院及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的妊高征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分别为9、11、15例。另选20例同期住院的正常晚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分光光度计对两组孕妇血清的HO-1活性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浆中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进行测定。结果:妊高征组HO-1、iNOS活性及HbCO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其中,轻度妊高征患者的HO-1及iNOS活性的下降与HbCO含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重度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HO-1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5.
卵黄管残留疾病176例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黄管残留疾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0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卵黄管残留疾病176例,其中Meckel憩室83例,脐茸73例,脐肠瘘11例,卵黄管囊,肿2例,脐窦6例,脐肠索带1例。结果术后伤口感染6例(3.41%),均经换药治愈,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期间无异常。结论卵黄管残留疾病并非罕见,其诊断依靠病史、体征并借助于超声波、X线、^99mTc等,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极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6.
冠心病患者血清钙、镁、钾、磷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影响血脂的因素,为控制血脂及预防高脂血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经临床确诊的1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每位研究对象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钙、血清镁、血清钠、血清钾、血清磷和血糖,应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对各项指标与血脂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糖水平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血清学指标中钙的浓度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血清钙和镁的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钙、镁和血糖是血脂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整血清钙、镁和血糖是一条有效的控制血脂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杜仲腰痛丸对髓核非压迫性突出大鼠背根节(DRG)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伸筋丹组)、杜仲腰痛丸高剂量组(D组)、杜仲腰痛丸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L5和L6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2周时DRG中CGRP的变化。结果 B、C、D和E组DRG中CGRP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B、C、D和E组CGRP阳性神经元的免疫反应强度与A组比较均增高(P〈0.05),其中B组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C、D、E组与B组比较为低(P〈0.05),D、E组与C组比较为低(P〈0.05)。结论 杜仲腰痛丸可通过下调或者抑制非机械压迫性髓核对神经根损伤后DRG内的痛觉神经递质CGRP的释放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8.
正交试验法考察养血扶正颗粒的水提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养血扶正颗粒的水提制备工艺。方法 以阿魏酸的含量作为考核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水提醇沉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养血扶正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水提醇沉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煎煮时间(G)〉加水量(A)〉醇沉浓度(D)〉煎煮次数(B),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83G1D1,即处方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0.5h。醇沉浓度40%。结论 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有效成分提取较为完全。  相似文献   
49.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询资源管理平台的ORACLE数据库,分类统计2006年4月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物处方。结果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总处方的32.8%。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占药品消耗金额的13.6%,均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DDDs排序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连续两年位居第一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以及青霉素类,注射、口服抗菌药物处方数分别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9.3%、36.6%。结论门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但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增高,选择趋向于高效、广谱、新型抗菌药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0.
永靖县农村育龄妇女妊娠结局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永靖县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永靖县6个乡(镇)、6个村的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2004年7月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同时组织育龄妇女到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进行妇科检查。结果:1 268名育龄妇女,总妊娠次数3 034次,人均妊娠2.39次。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91次,占3.00%;自然流产198次,占6.53%;人工流产241次,占7.94%;活产2 504次,占82.53%。死胎死产率3.51%,自然流产率7.09%。死胎死产发生率和自然流产发生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收入较低者发生率较高。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率、自然流产率与全国或者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相比,发生率比较高,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和入院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