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缅甸拉咱市氯喹治疗间日疟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缅甸拉咱市单纯间日疟原虫感染者48例分为氯喹A方案组(26例)和B方案组(22例),分别采用成人总剂量1 200 mg (第1天顿服600 mg,第2、3天300 mg/d)和1 500 mg(第1天顿服750 mg,第2、3天375 mg/d)的三天疗法治疗。于服药当天、服药后第1、2、3、7、14、21和28天采集指血或耳垂血制作厚、薄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测量体温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氯喹治疗后,两组病例血内无性体原虫3 d内全部阴转。第28天随访治愈率为100%。结果表明,缅甸拉咱市的间日疟病例对氯喹治疗均敏感,该边境地区间日疟病例可采用氯喹进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皮刺螨总科区系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皮刺螨总科区系组成。方法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皮刺螨总科的区系组成。结果中国皮刺螨总科的革螨已知7科47属356种,其中古北种153种,占42.98%;东洋种144种,占40.45%;广布种59种,占16.57%。结论中国皮刺螨总科的革螨区系组成以古北种占优势,这可能与中国从事革螨区系分类研究学者较少且多数革螨区系分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北界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澜沧江上游的维西县、中游的凤庆县和景东县及下游的勐腊县健康人血清乙型脑炎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0%(18/240)、20.97%(65/310)、24.46%(57/233)和23.84%(77/323)。表明该地区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疟药的广泛使用,在世界各疟疾流行区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普遍产生了抗药性。监测恶性疟原虫对各种抗疟药的敏感性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近年来恶性疟原虫药物敏感性体外测定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针毛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毛鼠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野鼠,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及南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该鼠对农作物危害较大,同时与多种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有关。本文对我国针毛鼠的分类地位、形态鉴别特征、生活习性及繁殖、地理分布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针毛鼠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常见的体表寄生虫及染色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涵  申丽洁  李伟  薛士鹏  王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174-1174,1175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是动物寄生虫,终宿主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鼠类,中间宿主是陆生螺类或淡水螺类,如福寿螺、玛瑙螺等[1,2].人常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螺肉而感染,幼虫在人体内多停留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或脑膜脑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与外界接触的增多,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数迅速增加.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素有食用螺类的习惯.因此,为了解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和近期当地居民感染状况,本课题组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福寿螺以及当地居民喜食的洱海螺等感染源进行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大绒鼠这一中国特有鼠种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状况。方法 2001-2013年对我国大绒鼠主要分布区(地处西南部的云南省、四川西南部和贵州部分地区)进行了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大范围和大样本调查。结果 从所调查的39个县(市),累计捕获到2463只大绒鼠,宿主样本量很大。不同海拔地带大绒鼠分布存在差异,1400~2600 m的海拔地带大绒鼠数量较多。从所捕获的大绒鼠体表共采集到寄生虫71895 只,分类鉴定为18科53属320种(包括30种蚤,9种吸虱,106种革螨,175种恙螨),种类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有2134只大绒鼠感染了寄生虫,感染率高达86.6%。小板纤恙螨、金氏厉螨、缺齿甲胁虱和方叶栉眼蚤分别为恙螨、革螨、吸虱和蚤的优势种,其中方叶栉眼蚤是鼠疫和鼠型斑疹伤寒的重要传播媒介,小板纤恙螨是恙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大绒鼠体表寄生虫平均多度的高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 m左右的地段。雄性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种类数(物种丰富度)、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高于雌性大绒鼠(P<0.01)。成年鼠体表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则略高于非成年鼠(少年鼠和幼年鼠)(P<0.01)。结论 大绒鼠体表寄生虫感染普遍,所感染的虫种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部分虫种是重要媒介。体表寄生虫倾向选择雄性和成年大绒鼠。大范围、大样本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云南省印度囊棒恙螨在不同宿主、不同地域及其不同生境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云南省19个县(市)进行现场调查,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收集其双侧耳廓和外耳道的恙螨幼虫,用Hoyer's液封片后在显微镜下逐一分类鉴定到种.统计不同恙螨种类、构成比及其在对应寄生宿主的染螨率和螨指数,分析其在不同宿主体表和不同地域、生境的分布情况.结果 调查19个县(市)共采集到印度囊棒恙螨1267只,占采集到所有恙螨的1.36%;相对于云南省其它主要恙螨种,印度囊棒恙螨宿主特异性高,仅在7种3224只小兽体表有分布,且94.40%寄生在黄胸鼠体表.从地域分布来看,19个县(市)中6个县(市)有印度囊棒恙螨分布,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南部和中西部.从生境来看,印度囊棒恙螨喜活动于坝区的房屋周围生境.结论 印度囊棒恙螨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中西部的坝区房屋周围生境,且集中寄生于黄胸鼠(恙虫病主要宿主动物)体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部分地区微红纤恙螨的分布及宿主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云南省部分地区微红纤恙螨的分布和宿主选择情况。方法根据云南省不同地理方位、地形、地貌、气候与生态等特点,于2001-2011年选取23个县(市)为野外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宿主。选择小兽的双侧耳廓和外耳道采集恙螨幼虫,用Hoyer’S液常规封片后在显微镜下逐一鉴定螨种。统计微红纤恙螨在不同地域、不同景观和不同宿主小兽体表的分布情况。计算微红纤恙螨在不同宿主小兽体表的感染率(P)、平均多度(MA)和感染度(MI)并分析三者间的线性关系,用聚块指数(m*m)测定其在宿主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23个县(市)中有4个县(市)采集到微红纤恙螨(共654只,占所有恙螨的0.603%)。96.637%的微红纤恙螨采自坝区地理景观(尤其是较低海拔地区),只有3.363%的微红纤恙螨采自山区景观。宿主大类选择显示,采自啮齿目(鼠类)、食虫目(嗣鼯)和攀鼢目(树鼢)小兽体表的微红纤恙螨分别为96.296%、2.469%和1.235%,而兔形目等小兽体表未采集到。宿主种类选择显示,所捕获的5目12科34属67种小兽中,有7种小兽采集到微红纤恙螨,其中96.788%采自黄胸鼠(P=3.776%,MI=8.792只螨/鼠),其次是板齿鼠。聚块指数显示,微红纤恙螨在大多数宿主小兽不同个体问的分布呈聚集分布格局。结论云南省存在微红纤恙螨,但是数量较少。其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坝区,寄生多种小兽宿主,宿主特异性低,但主要倾向于寄生在黄胸鼠等家栖小兽体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