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B-51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十二指肠溃疡(D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某院54例DU患者及94例同院同期非DU患者(对照),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Hp IgG抗体,PCR扩增IL-1B-511,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其SNP。结果DU组Hp阳性率为90.74%(49/54),而对照组则为54.26%(51/94),病例组高于对照组,OR为8.26(95%CI为3.02~22.59)。DU组IL-1B-511基因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48%,35.19%,33.33%;而在对照组则分别为38.30%,46.81%,14.89%,IL-1B-511 C/C型能增加DU的患病危险,OR为3.05(95%CI为1.23~7.57),但按有无Hp感染进行分层后,则IL-1B-511 C/C只在有Hp感染时才有作用,OR为4.60(95%CI为1.40~15.12)。结论Hp感染时IL-1B-511 C/C能增加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患病风险,机体的遗传基因与Hp共同影响Hp感染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铝制品的大量使用使得铝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微量铝的检测方法受到普遍的关注.已经报道铝的检测方法有很多[1-4],光度法由于操作简便,无需要昂贵的仪器而被各级常规检测化验室推广使用[1].  相似文献   
23.
急性磷化氢中毒者全血及肺组织中磷化氢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我市发生一起急性磷化氢中毒事故,致2人死亡。我们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对死者血液及肺组织中的磷化氢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铝对大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铝对大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为进一步探讨铝的神经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0.0、2.0、4.0、8.0 AL/kg,连续3 d,间隔1 d,共60d.用跳台法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用试剂盒测定其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各组不同性别大鼠的各项指标的改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染铝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可见染铝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结构破裂、溶解、消失.结论 铝可能通过增强大鼠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神经毒作用,尚不能认为该作用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5.
氯氰菊酯对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氯氰菊酯(CP)在对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50只初断乳的健康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花生油)、CP低(20mg/kg)、中(40mg/kg)、高剂量染毒组(80mg/kg)和阳性对照组[雌二醇(E2):100μg/kg],每组10只.采用灌胃染毒方式,灌胃量为5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28 d.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P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Id)、孕酮(P)含量均较低,E2含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FSH、LH、P含量呈下降趋势,E2含量呈上升趋势,均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CP具有干扰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耳机使用状况及其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影响,为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的3 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3 826名在校大学生中,使用耳机3 819人,耳机使用率达99.8%;其中有噪声性听力损伤者1 070例,占28.0%;有慢性耳鸣者510例,占13.4%;有眩晕/恶心者313例,占8.2%;有听力下降者384例,占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外耳机品牌、每日佩戴耳机≥1 h、耳机类型为耳塞式和挂耳式及耳机音量≥70 dB是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女生是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校大学生普遍使用耳机;不科学的耳机使用方式是造成在校大学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