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9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94篇
口腔科学   1283篇
临床医学   375篇
内科学   318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910篇
预防医学   145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4篇
  5篇
中国医学   167篇
肿瘤学   5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对牙龈乳头出血应急处理方法较多,有碘酚烧灼止血、压迫止血、牙周塞治剂止血、口服或注射止血药物等。笔者采用局部注射进行止血,取得较好止血效果。报导如下:注射器抽取药物,在病变处的龈乳头下方2~5mm斜向牙槽嵴顶方向刺人,推注药物时以未见注射液外溢为准,若有外溢时应将针头略偏或重新进针,推注至龈乳头及周围牙龈变苍白色为止。注射后观察5~10min未见出血即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作为实验模型,热痹颗粒为阳性对照药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热痹颗粒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热痹颗粒时AA大鼠Bc1-2蛋白表达及IL-1β、TNF-α的影响,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热痹颗粒能够下调Bc1-2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的水平.软骨的破坏,使关节损伤减轻.结论:该药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改善细胞因子紊乱,减轻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性增生.  相似文献   
13.
低档涉性场所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低档涉性场所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为制订艾滋病防治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目标场所商业性服务人员一般情况、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求医行为及干预现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流行区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商业性服务人员年龄、初次性行为年龄(22~25岁)、每年接客月数(9~12个月)、最近1个工作日接客人数(4人及以上)及同伴教育等.结论 低档涉性场所艾滋病干预的重点对象是20~25岁(46.28%)及20岁以下(18.73%)的未婚(63.16%)商业性服务人员,其有将性病艾滋病传给其固定性伴的潜在风险.艾滋病防治既需要统一指挥和协调,同时也需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流行区实施特征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CT灌注成像及其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CT灌注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肿瘤分期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9例鼻咽部CT灌注检查中,鼻咽癌组30例,鼻咽癌放疗后组14例,正常鼻咽部5例,测量鼻咽癌和鼻咽黏膜位置的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作为灌注指标,其中16例鼻咽癌活检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CD34单抗染色后,Weidner方法计数MVD。各组灌注值比较行方差分析,CT灌注值、肿瘤分期与MVD之间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49例中1例鼻咽癌灌注检查失败。鼻咽癌组(29例)肿瘤CT灌注值BF为(48.6±16.9)ml·100g^-1·min^-1,PEI为(32.3±7.9)HU,TTP为(17.5±4.9)s,BV为(12.8±4.4)ml·100g^-1;正常对照组(5例)BF、PEI、TTP、BV值分别为(15.9±5.9)ml·100g^-1·min^-1、(12.6±1.3)HU、(22.6±6.9)s、(3.5±0.5)ml·100g^-1;鼻咽癌放疗后组(14例)BF、PEI、TTP、BV值分别为(25.2±7.0)ml·100g^-1·min^-1、(19.8±5.9)HU、(22.6±4.3)s、(6.1±2.4)ml·100g^-1,三组各灌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鼻咽癌组(29例)中TNM分期(其中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7例)与PEI和BV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48和0.50),与BF和TTP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和0.22);16例鼻咽癌MVD为(30.8±12.6)个/高倍镜视野,与其BF(51.4±17.0)ml·100g^-1·min^-1、PEI(33.2±9.6)HU和TTP(16.3±4.1)8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85、0.60和0.78),与BV(13.2±5.6)ml·100g^-1弱相关(r=0.48)。结论鼻咽癌有着特征的CT灌注表现,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灌注值可以反映鼻咽癌微血管密度特征,PEI和BV值与鼻咽癌的TNM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39例腰椎滑脱症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手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技术原则和注意事项,阐明本病的病因病理及手术治疗机理。方法对101例手术病人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两大指标系统进行评价。结果101例手术病人随访结果显示,两项指标系统均有较高的优良率。结论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伤害流行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害造成的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问题已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其列为公共卫生范畴,倡议各会员国制定规划,予以预防和控制。传统的观点认为伤害是偶然的、不可避免的“事故”。近数十年的研究结果已经改变了这种观念,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和意外,而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牙合,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牙合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运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ANB角减小,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U1-L1角减小。上颌切牙牙根及上颌基骨明显腭向移动,减小了上颌骨突度;下颌切牙牙冠明显唇向倾斜,代偿了下颌骨后缩。结论: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经过上颌拔牙矫治后,面形有所改善,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但其病理组织学分级常常不好掌握。本文提出了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模糊分级方法,以连续值表示异型增生的程度,较能反映病变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3种桩核系统修复喇叭形根管的抗折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 3种桩核系统修复喇叭形根管的牙根修复后的抗折性及其折断模式。方法 :30个完整的上颌中切牙 ,在根管治疗后 ,沿釉牙骨质界弧形顶点冠方 2mm切除牙冠 ,将根管上 1/3敞开形成喇叭形根管 ,样本随机分成 3组 :A组 ,铸造桩核金属全冠修复 ;B组 ,玻璃纤维树脂核全冠修复 ;C组 ,成品不锈钢平行螺纹桩树脂核全冠修复。样本固定于MTS810测试机上 ,与牙体长轴呈 135°加载 ,测试折断强度并观察折断模式。结果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铸造桩核修复抗折强度最高 [(76 3.86± 86 .38)N],其次是成品螺纹桩树脂核修复 [(6 19.91± 118.89)N],玻璃纤维树脂核组最小 [(40 5 .5 4± 111.86 )N],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铸造桩核树脂核修复后抗折强度最高 ,玻璃纤维树脂核修复最低 ,但后者折断模式最有利于重新修复 ,而前者通常无法再行修复。  相似文献   
20.
分步骤法维护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留置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郑小华  刘珊 《护理学杂志》2006,21(13):23-24
目的预防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后滑脱及体外部分非人为移入体内,减少局部炎症反应,防止导管性静脉炎发生.方法将42例接受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0),观察组采用分步骤法维护,即分步骤地更换透明贴膜及肝素帽(或先换肝素帽,再换透明贴膜),并将导管体外部分直形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维护,即同时更换透明贴膜及肝素帽,导管体外部分S形固定.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穿刺点渗液、硬结,导管移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行PICC导管维护时,分步骤更换透明贴膜及肝素帽,将导管体外部分直形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滑脱及体外部分进出体内,减少局部炎症反应,预防导管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