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35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86篇
预防医学   35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65篇
中国医学   217篇
肿瘤学   10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P物质和P物质受体在小鼠胚胎发育期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华  韩曙  郑轶  孙建刚  凌树才 《解剖学报》2006,37(5):578-583
目的研究小鼠胚脑发育期间P物质(SP)和P物质受体(SPR)的表达。方法分别取孕11、13、15、17和19d的小鼠胚脑和新生鼠脑。采用SP和SPR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P和SPR表达的变化。结果SP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并一直持续到出生后,主要出现在发育过程中的新纹状体等部位;SPR与SP同时出现并持续到出生后,主要出现在发育过程中的延髓中缝等部位。结论SP和SPR在小鼠发育期间的表达提示SP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形成和成熟调控。  相似文献   
42.
COX-2与结直肠癌早期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为环氧化酶和PG内过氧化物合成酶。COX的主要功能是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前列腺素(PG)。COX家族主要有两个亚型,分别是环氧合酶1(cycl00xygenase-1,COX-1)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PG参与体内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高水平的PG特别是PGE2对多种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合成PGE2过程中主要的限速酶,COX家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Salmonella paratyphi A)H1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确定表达产物rH1a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检测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H1a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株JH01中扩增H1a基因,T-A克隆后测序,构建H1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32a-H1a-E.coli B121DE3。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查rH1a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收集rH1a。采用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建立PCR和ELISA检测98株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H1a基因携带和表达频率。观察rH1a对甲型副伤寒杆菌50001株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H1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9.59%。rH1a表达量为细菌总蛋白的60%左右。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能识别rH1a并与之结合。rH1a免疫家兔可产生抗体。100%(98/98)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均含有H1a基因并表达H1a。500μg rH1a灌喂或皮下注射免疫小鼠受甲型副伤寒杆菌50001株攻击后的存活率均为50.0%,若加入5μg rLTB,存活率分别上升至75.0%和66.7%。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中构建了H1a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rH1a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广泛存在H1a基因并高频率表达。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有关真核细胞中DNA聚合酶的研究迅速增多。 1985年前 ,确认的DNA聚合酶只有 3种 :聚合酶α、β以及线粒体聚合酶γ。时至今日已至少发现了 14种DNA聚合酶 ,包括聚合酶α、β、γ、δ、ε、ζ、η、θ、ι、κ、λ、μ、REV1及MUS30 8,在真核细胞DNA的复制、修复、跨损伤合成、DNA重组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多种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 。在一定程度上 ,细胞内的各种聚合酶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领域。如具有引物酶活性的聚合酶α的作用是启动DNA复制并合成RNA -DNA引物 ;聚合酶δ和ε是主要…  相似文献   
45.
冠状动脉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畸形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460例冠状动脉的解剖中,发现7例冠状动脉异常,并对此动脉开口移位和冠状动静脉瘘进行解剖与观察。结果:在7例中,5例冠状动脉开口移位,经动脉圆锥前、主动脉后或主动脉与肺动脉干之间横过心底,到达其分布区。单一(右)冠状动脉Ⅱ型或一冠状动脉发自对侧主动脉窦提供解释:此冠状动脉畸形的青年,可在运动时或运动后猝死。2例冠状动静脉瘘,显示冠状动脉和肺动脉干与左室之间,存在毛细血管前吻合。结论:冠状动脉畸形在临床实践中有其意义,其发生有它的胚胎学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AngII对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的影响,从细胞蛋白、分子水平探讨AngII和巨噬细胞LOX-1相互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两者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地位。方法:将不同浓度AngII(1×10-9-1×10-5mol/L)与经0.1μmol/L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后的THP-1细胞共孵育24h,以及将1×10-6mol/L浓度的AngII与诱导分化后的THP-1细胞作用不同时间0、3、6、12、24、48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LOX-1蛋白和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未经诱导的THP-1细胞不表达LOX-1mRNA;而经PMA诱导后,THP-1细胞停止增殖,由单核细胞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并表达LOX-1mRNA。不同浓度的AngII作用诱导分化后的THP-1细胞24h,细胞LOX-1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显著增加。同一浓度的AngII作用THP-1细胞,可呈时间依赖性诱导LOX-1蛋白和mRNA表达,其趋势是3h左右开始增加,24h左右至最高峰,之后逐渐减低。结论:经PMA诱导分化后的THP-1细胞表达LOX-1;AngII能明显增强分化后的THP-1细胞表达LOX-1蛋白和mRNA,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ngII这种作用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7.
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皮细胞受到细胞外因子刺激后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极性丧失,迁移和运动能力增强,同时上皮表型丢失而逐渐获得间质表型。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有受体酪氨酸激酶Ras-MAPK途径,Src激酶,Rho家族激酶,PI3K/AKT途径,Wnt信号通路,转录因子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棘球蚴囊内容物攻击兔所至肺功能和形态的损害。建立囊型包虫肺栓塞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囊型包虫内容物 ,分离出囊砂 ,与囊液配成 5 %的悬浊液。 2 1只家兔 ,分 3组 :Ⅰ :生理盐水组 ,Ⅱ :澄清囊液组 ,Ⅲ :囊砂悬浊液组。每只家兔都置入股动脉导管及股静脉导管。依照上述分组按 2mL/kg体重分别自静脉导管注射生理盐水、澄清囊液或含囊砂的悬浊液。于注射后 ( 5、30、6 0min)动态监测MAP、血气指标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ET - 1、TXB2 、6 -keto -PGF1α)水平的变化。指标测定后 ,行肺部ECT检查。最后取出动物肺脏行光镜病检。结果 :Ⅲ组和Ⅱ组在注射后均出现MAP、血气指标的明显降低 (P <0 .0 5 )和血清TXB2 、6 -keto -PGF1α的升高 (P <0 .0 5 ) ,尤以Ⅲ组最明显 (P <0 .0 5 )。各组动物血清ET - 1水平在注射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1)。ECT显示Ⅲ组动物肺部放射性缺损 ,Ⅱ组动物肺部放射性减弱。Ⅲ组肺脏病检见头节广泛栓塞于肺小动脉、微小动脉中 ,肺脏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样”改变。Ⅱ组肺组织出现淤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结论 :Ⅲ组动物基本能够模拟出囊型包虫病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囊液中有形成分在肺损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XB2 、6 -keto -PGF1α参与了肺损伤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9.
一氧化氮是具有高度反应性的自由基 ,在体内广泛存在 ,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在细胞多种功能中起作用。NO主要通过提高环一磷酸鸟苷水平来实现其生物学功能。NO cGMP途径在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过程中能产生大量NO。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主要介绍NO cGMP信号转导通路、该通路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 ,凋亡等功能中作用以及NO释放在哮喘中意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0.
人细胞色素P450 前mRNA的可变剪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Human genes typically contain multiple introns, and in many cases the exons can be joined more than one way to generate multiple rnRNAs, encoding distinct protein isoforms. This process is called alternative splicing.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human cytochrome P450 pre-mRNA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their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impacts on biological fun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