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9篇
  免费   821篇
  国内免费   23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504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286篇
内科学   489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1190篇
预防医学   1583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017篇
  5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解剖及其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雪飞  韩卉  陶伟 《解剖学报》2010,41(1):141-146
目的 通过对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为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制的解释和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 对6例(12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观测,测量各支桥静脉的直径及其注入上矢状窦的角度;利用解剖数据,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建立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模型的壁面剪切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共计137支,分为前后两组,其中后组桥静脉的直径较大,注入上矢状窦的角度较小。共建立模型137个,桥静脉直径>1.2mm、65°≤注入角度<105°时,注入处下游上矢状窦壁壁面剪切力下降明显;桥静脉直径>1.2 mm、注入角度<65°时,注入处下游上矢状窦壁和注入处上游桥静脉壁壁面剪切力下降明显,桥静脉壁壁面剪切力最低值为上矢状窦壁上的63%。与前段组桥静脉模型相比较,后段组模型上矢状窦壁和桥静脉壁壁面剪切力最低值较小,距注入处较远。结论 桥静脉直径>1.2mm,且注入角度<65°时,血管壁面剪切力急剧下降,脑静脉血栓形成容易发生。血栓好发于上矢状窦后段的注入处上游桥静脉壁。  相似文献   
992.
[OBJECTIVE]:To study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Pingchuanning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airway remodeling in asthmatic rats.[METHODS]:Eighty healthy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eight groups (n=10 rats each):Normal group,Asthma model group,Dexamethasone group,Guilong Kechuanning group,Xiaoqinglong Decoction group,and Pingchuanning Decoction low-,middle-,and high-dose groups.The rats of all but the Normal group were made into asthma models throug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and aerosol inhalation of ovalbumin.All treatments were administered at the first stimulation of asthma onset (third week of modeling),and the rats were killed after stimulating asthma attacks for 4 weeks.The general conditions of rats and patho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lung tissues were observed.The 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of the lung tissues was measur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methods,and the content of 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 (CCSP) mRNA was determined with RT-PCR.[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the contents of NGF and CCSP mRNA in the lung tissues of the Mode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P<0.01).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indices of Pingchuanning Decoction and other treatment groups were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P<0.05 or P<0.01).[CONCLUSIONS]:Pathological changes of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remodeling were present in these rat asthma models.Pingchuanning Decoction had an intervention effect on these experimental models.Its functional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multiple factors,including alleviation of airway inflammation,relief of bronchial smooth muscle spasm,and inhibition of airway remodeling.  相似文献   
993.
薰衣草精油对大鼠下丘脑及杏仁核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薰衣草精油对大鼠下丘脑、杏仁核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发挥生物活性的中枢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薰衣草精油组、蒸馏水组和空白组,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杏仁核c-fos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灰度半定量分析。结果:c-fos阳性细胞呈棕黄色染色,薰衣草组大鼠c-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杏仁核、下丘脑处,其它脑组织有散在分布,蒸馏水组和空白组大鼠c-fos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各处脑组织。与蒸馏水组和空白组比较,薰衣草组下丘脑、杏仁核c-fos灰度值降低(P0.05)。结论:大鼠吸入薰衣草精油后可能通过下丘脑及杏仁核发挥各种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乳腺癌或乳腺肿瘤(breast canc-er)、淋巴水肿(lymphedema)、危险因素(risk factor)"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BM数据库中2005-01-2011-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216篇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纳入标准:1)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2)危险因素中报告RR或OR值。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114篇文献。结果: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包括4个方面,即生理因素、疾病因素、治疗因素和行为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手术侧是否主力手、高血压病史;疾病因素包括肿瘤的分期和位置、局部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腋窝淋巴结浸润和浸润的个数;治疗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类型、术后并发症、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辅助治疗;行为因素包括患肢功能锻炼情况、患肢使用频率和强度、患肢的感染和损伤。结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不可治愈性病态,关键在于预防。预防主要从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入手,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沙苑子提取物(Flastem milkvetch seed extract,FMSE)对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MMC,2.0mg/kg),FMSE低(20mg/kg、中(40mg/kg)、高(80mg/kg)剂量组。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天1次。末次灌胃前12 h,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MMC(2.0 mg/kg)。用药结束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制备小鼠骨髓细胞悬液,应用彗星电泳、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骨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有丝分裂指数试验,检测FMSE对MMC所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MMC单独作用时可造成小鼠骨髓淋巴细胞拖尾率及平均尾长、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P均<0.01),有丝分裂指数显著降低(P<0.01)。而FMSE低、中、高剂量组与MMC联合作用时,与模型组比较,小鼠骨髓淋巴细胞拖尾率及平均尾长、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显著降低(P均<0.01),有丝分裂指数显著提高(P<0.01),。结论:FMSE对MMC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生理畸形,不但影响患者容貌美观,而且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是耳再造。 目的:研究近年来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再造术的改进及发展,为临床提供更好的经验及研究方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12关于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再造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再造;耳支架”或“microtia ;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auricular framework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与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再造相关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无论哪种材料的支架,都各有利弊,难以在外观与质地上达到与正常耳相近的完美效果。寻求理想的耳支架材料,仍然是耳郭再造中深入研究的课题,利用组织工程的科学方法,种植软骨细胞长出令人满意的、个性化的人耳是未来全耳再造理想的方法和发展趋势。理想的耳再造既能提供完美逼真的外形又能有部分听力功能的改善,是先天性小耳畸形治疗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97.
背景: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常见损伤部位,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研究在过去的10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人们尚未找到理想的支架材料。 目的:探讨使用可降解聚氨酯材料构建组织工程交叉韧带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将可降解聚氨酯纤维丝编织的聚氨酯材料于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制备浸提液,分别以体积分数100%,50%,25%,12.5%的浸提液培养NIH3T3细胞,CCK-8实验检测聚氨酯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然后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兔前交叉韧带细胞和NIH3T3细胞分别种植在支架材料上进行立体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使用电子拉力机测试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分析。 结果与结论:构建组织工程交叉韧带支架的可降解聚氨酯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前交叉韧带和NIH3T3细胞贴附于该材料生长,生长状态良好;支架材料的杨氏模量,极限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1.2±2.1) MPa,(51.0±1.5) MPa和(600±60)%。提示聚氨酯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8.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深入,地方医药高等院校为适应科技发展有利形势,应以团队精神建设为抓手,以科技项目、科技平台为重要着力点,抓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这既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特色学科培育、科研方向整合和创新成果的产出,又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2003-2008年国内儿童孤独症文献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3-2008年我国儿童孤独症研究文献分布规律,旨在发现我国儿童孤独症研究发展趋势和研究焦点。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3-2008年国内有关儿童孤独症研究论文367篇。结果2003-2008年发文数分别为39篇、50篇、79篇、62篇、66篇和71篇,分布于155种杂志,其中发文量在2篇及2篇以上有42种杂志,发文量5篇以上杂志有11种;作者单位总数为340个,第1作者人数为266位,其中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数为47位,共发文136篇;单位总频数为340个,发表2篇及以上单位47个,大学院系及综合医院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分别为18、19位,文献中所涉及关键词总数为917个。结论2003-2008年国内儿童孤独症研究论文统计分析,不同年份、不同期刊、不同作者单位发文量等均有一定差别,其中大学院系及综合医院发文量较多。  相似文献   
1000.
普外科临床教学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医生的必经阶段之一。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普外科临床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患者四个方面阐述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