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11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46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工泪液联合泪点栓塞术治疗眼干燥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人工泪液玻璃酸钠、单纯行泪点栓塞术或其两者联合治疗中重度眼干燥症(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眼干燥症73例(135眼),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25例(46眼)、手术组24例(44眼)和联合组24例(45眼)。人工泪液组仅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滴眼4次;手术组对中度眼干燥症行下泪点栓塞术,重度眼干燥症行上、下泪点栓塞术;联合组在行泪点栓塞术基础上,再每日给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4次。3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之间的临床症状和检查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结果手术组和联合组的主观症状、Sit、BUT和荧光素染色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泪液组(P〈0.05,P〈0.01);而联合组的主观症状、BUT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结论中重度眼干燥症进行人工泪液滴眼联合泪点栓塞术治疗在3种方法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5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urvivin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①正常胃组织中Survivin蛋白均阴性,50例胃癌组织中生存素总的阳性率为70%(35/50)。②Ⅰ、Ⅱ、Ⅲ、Ⅳ期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50%,82%,77%,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23/27),无淋巴结转移为52%(12/23),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Survivin蛋白阳性率在男性患者为68%,女性患者为75%,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62%,74%,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胃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变异体5(sCD44v5)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44变异体5(CD44v5)含量,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中sCD44v5含量。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6例胃癌患者术前PBLCD44v5含量并与健康组相对照。结果胃癌血清中sCD44v5含量(平均36.30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30.946ng/ml)(P<0.05)。无转移组sCD44v5含量(平均30.981n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胃周转移组sCD44v5含量(平均39.811ng/ml)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以及远处转移组sCD44v5含量(平均27.733ng/ml,P<0.05)。胃癌患者术前PBLCD44v5含量[(7.138±5.461)%]较正常对照组[(2.741±1.842)%]明显增高(P<0.01)。有转移患者PBLCD44v5含量[(8.130±5.834)%]明显高于无转移者[(4.167±2.159)%](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5含量及术前PBLCD44v5含量似乎与转移程度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其含量可望为判断胃癌患者有无转移、转移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4.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分析(附184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过敏性紫癜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 184例 ,对其临床表现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①发病年龄均 >2岁 ,平均发病年龄 (7.8± 2 .6 )岁 ;6 7.4 %患儿于秋冬季节发病 ;6 2 .5 %患儿有明确诱因 ,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②所有病人均有典型皮肤紫癜 ,分布于下肢 (10 0 % )、臀部(47.3% )、上肢 (17.4 % )等。 89.1%患儿以皮肤紫癜首发 ,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症状为首发症状后 2周内出疹 ,先出现肾脏损害而后出疹者罕见。胃肠道及关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 6 0 .9%和 4 4 .6 %。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 5 2 .2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 (或 )蛋白尿 (6 8.8% ) ,病理改变主要为Ⅰ~Ⅲ级 (85 .2 % )。③ 4 4 .0 %病人血沉增快 ,2 4 .1%ASO增高 ;6 3.7%病人IgA增高 ,IgG ,IgM及补体绝大多数正常。 结论 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病 ,且有其本身临床特征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制肝靶向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脂质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为蛋白质药物的肝靶向给药提供一种新模型。方法:首先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BSA负电荷脂质体,再用O-羧甲基-N-乳糖酰化壳聚糖(O-carboxymethyl N-galactosylated chitosan,Gal-CMCS)修饰,制备肝靶向BSA脂质体,并考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稳定性等理化性质。结果:制得的肝靶向BSA脂质体在电镜下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84.1±5.41)nm,BSA包封率为(34.21±1.73)%,Zeta电位为( 27.1±1.17)mV,4℃下放置3个月粒径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制备了肝靶向BSA脂质体,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可作为蛋白质药物肝靶向给药的一种新模型。  相似文献   
66.
Klotho基因G-395A和C1818T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loth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江苏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51例胃癌和145例健康人群的Klotho基因启动子区域G-395A和外显子4区C1818T进行基因分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危险的关系。结果:G-395A多态性位点中GA AA基因型在胃癌中的频率(39.7%)显著高于对照组(28.2%),携带GA AA变异基因型者患胃癌的危险性是GG的1.66倍(调整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1.02~2.72)。分层分析显示,此危险在50岁以下的男性人群中更为显著,同时在吸烟和饮酒人群中也有显著的关系。C1818T多态性在胃癌和对照人群的分布无显著差别。两个多态性位点处于连锁不平衡(D=0.449,r2=0.187),在对照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niberg平衡,4种单倍体在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中国江苏汉族人群中,Klotho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位点G-395A变异显著增加江苏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外显子4区C1818T多态性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葡萄糖下对大动脉内皮细胞11β-HSD1,11β-HSD2表达的影响,及11β-HSD1与TGF-β1,ET-1等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反义寡核苷酸对高糖条件下大动脉内皮细胞11β-HSD1,11β-HSD2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猪髂动脉内皮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葡萄糖(5.6,10.0,20.0,30.0 mmol/L)中,用RT-PCR法检测11β-HSD1,11β-HSD2,TGF-β1,ET-1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11β-HSD1,11β-HSD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高糖状态干预48 h后,11β-HSD1,TGF-β1mRNA表达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11β-HSD1蛋白表达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采用11β-HSD1与11β-HSD2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后11β-HSD1与11β-HSD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完全被抑制,同时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论:葡萄糖刺激血管内皮细胞11β-HS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加,且在高糖状态下,11β-HSD1 mRNA的表达与TGF-β1RNA表达有直线相关性,11β-HSD1可能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68.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抓住创建南医大本科五年制临床教学示范基地的机遇,创新理念,明确三步走的战略。成功托管南京市第三医院并挂牌为二附院东院,同时独立设置南医大第二临床医学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强化主动服务,创建良好就医环境,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多措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准确定位,抓好特色学钎建设。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突破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开创医院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时胎病理改变与母血及脐血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1997年11月 ̄1998年10月38例妊娠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组)及30例正常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分娩后的胎盘及胎儿附属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echniques of placement of memory alloy plating gold biliary stent and plastic stent for palliation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biliary obstruction, and to assess its clinical effectiveness. Methods: The patients in plastic stent group included papliila of duodenum inflamational strictures (n=24), common bile duct inflammational inferior segment strictures (n=4),choledocholithiasis (n=5), bile leak (n=11), bile duct surgery injurey (n=7) and pancreatic carcinoma (n=1).The patients in plating gold stent group included common bile duct carcinoma (n=5) and pancreatic carcinoma (n=6).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the stent was inserted into biliary obstruction sites from oral cavity in all cases. Complications, liver function and blood serum amylase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Results: Successful stent placement was achieved in all cases. After operation of 7 days, in gold biliary stent groups, the rates of decrease of blood serum total bilirubin,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r-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were 67.16%,58.37%, 40.63% and 41.54% respectively. In plastic stent group, the rates of decrease of STB, ALT, r-GT and AKP were 53.24%, 55.03%, 37.15%, 34.12% respectively.Early complication included post-ERCP panereatitis and eholangititis. Occlusion of stent was the major late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Memory alloy plating gold biliary stent and plastic stent were safe and efficacious methods for malignant and benign biliary obstruction, and could improve patient‘s living quality. Plastic stent was an efficient complement for therapy of bile leak and bile duct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