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138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8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服装中的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庆生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88-1088
1与服装有关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 1.1甲醛 主要来源于纤维整理剂,以提高纺织物的防缩抗皱作用,克服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甲醛是一种中等毒性的化学物质,它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对人眼、皮肤、鼻黏膜有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可诱发突变,对生殖也有影响,已被定为可疑致癌物。  相似文献   
52.
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膳食摄入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24小时回顾询问法,估计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摄入量。方法采用GC-MS方法检测北京市场上购买的24类食物,并应用检测结果计算2460份食谱(820人×3天)的丙烯酰胺含量。结果北京地区居民的丙烯酰胺的平均摄入量为(μg/d):男性18·6,女性16·6;97·5分位数为(μg/d):男性59·0,女性50·4。应用每kg体重计算均值[μg/(kgbw·d)]:男性0·282,女性0·284;97·5百分位数[μg/(kgbw·d)]:男性0·898,女性1·007。各餐丙烯酰胺摄入比例为:早餐20·48%,午餐38·99%,晚餐39·42%,零食1·17%。结论午餐和晚餐食品是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改变北京地区居民的正餐的烹调方式和控制北京传统早餐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是减低北京地区居民丙烯酰胺暴露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3.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甲肝)的病原体。甲肝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感染者粪便污染水、食物、用具引起传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45d(平均30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d;恶心、厌油、纳差、腹胀、溏便等消化道症状;大部分患者有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区叩击痛或压痛;肝功能异常;甲肝IgM阳性。采用对症治疗,病程一般为3个月,病后免疫力持久。  相似文献   
54.
华北地区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华北地区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华北地区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共送检血清标本64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5.4%,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为1 974.5。不同年龄组、不同省、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小年龄组(20~24岁)与高年龄组(≥30岁)、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GMRT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产生的麻疹抗体水平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结论流动人口尤其是小年龄组人群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成为一种趋势,并形成了以流动为显著特征的人口群体。由于多元因素作用,外来儿童与当地儿童免疫接种水平存在极大差距,甚至导致流入地免疫预防针对传染病发病上升。因此,如何做好外来儿童的免疫预防工作,特别是在低免疫接种率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56.
北京市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北京市现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的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利用北京市1999~2004年部分区对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进行HepB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血清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杭体(抗-HBc)水平以及疫苗保护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所监测的727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2.5%。母亲[HBsAg、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双阳性者HBsAg阳性率高于母亲单阳性者。抗-HBc阳性率为6.1%,母亲单阳性者和母亲双阳性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为85.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90.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且母亲单阳性者抗-HBs阳性率高于母亲双阳性者。HepB保护率为92.2%(95%CI:90.3%~94.1%),其中对母亲单阳性者的保护率为93.4%(95%CI:92.3%~94.5%),对母亲双阳性者的保护率为89.3%(95%CI:87.2%~91.4%)。结论北京市现行HepB免疫策略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免疫保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7.
国内研究表明,杜仲叶和杜仲皮所含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大致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和多糖类等,二者的药理作用也基本相同,所以用杜仲叶代替杜仲皮既经济又实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杜仲叶保健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耐缺氧、抗氧化、提高小鼠免疫力、降血脂及对小鼠体能影响,本实验室就杜仲叶提取物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和肝糖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8.
北京市青少年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评价青少年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收集接种人群历年的接种报告、现场调查该人群的乙肝血清学流行率以及疫苗接种情况,分析接种疫苗前、后历年来乙肝发病的疫情报告,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抗-HBc,并与接种前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青少年接种乙肝疫苗后,其乙肝发病率由接种前期的12.11/10万~16.89/10万降至1.78/10万~10.95/10万(X~2=10.71~60.45,P<0.01),HBsAg携带率由6.34%降至1.37%,下降约80.00%(X~2=14.16,P<0.01)。结论 青少年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9.
北京市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SARS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已有的SARS疫情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5个区县的2195个密切接触者中,转归为病例138例,罹患率为6.3%。与病例为同事、同学关系,罹患率仅为0.36%。家务待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最高(15.33%),接触地点在家和医院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31.71%,接触地点在学校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0.77%。而接触地点在工作单位的密切接触者459名中,无一例转为病例,罹患率为零。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时间、接触程度与频率、接触地点、隔离方式、时间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等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存在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及家庭聚集性感染。科学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0.
北京市外来儿童脊髓灰质炎免疫屏障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开展对外来儿童脊髓灰质炎 (脊灰 )抗体水平监测 ,对制定适宜的免疫策略 ,保持无脊灰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北京市外来人口密集程度和地理分布特点 ,共采集 4个区 1~ 14岁外来儿童血标本 337人测定脊灰抗体水平 ,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8 5 2 %、99 70 %、95 2 5 % ,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12 3 0 3、1∶10 9 6 5、1∶5 8 88。 1岁、2~ 4岁儿童各型抗体GMT显著高于 5~ 9岁、10~ 14岁儿童。不同地区间计划免疫管理水平和疫苗接种质量存在差距 ,外来儿童脊灰抗体水平仍低于北京市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