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通过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探讨血常规检测幼稚粒细胞(IG)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血常规检测IG升高或仪器有IG报警信息,对其进行推片染色镜检,观察是否有幼稚细胞存在。结果患者3次检查血常规,仪器均提示患者IG的计数、比例升高,同时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但淋巴细胞比例呈进行性上升趋势。患者经临床普通抗病毒治疗病情一直未见缓解,检验员根据患者IG持续升高的表现做了外周血涂片检查,镜检观察到大量IG,后建议临床行骨髓穿刺,查骨髓象确诊患者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时避免了误诊。结论通过血常规检测有效筛选IG升高或有IG报警的样本,可及时发现白血病,对诊断白血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与各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相关性不明显(P〉0.05),各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体重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年龄、体质指数(BMI)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X线钡餐造影与CT扫描对食管多发癌的诊断敏感性。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多发癌患者术前均经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其中7例又经胸部CT扫描。结果 12例中X线钡餐造影检出9例为两处病灶,均有典型的X线表现,诸如管腔狭窄,充盈缺损,管壁僵硬,黏膜中断等;另外3例只检出一处病灶,后经食管镜检查和病理证实存在另外的微小病灶。经CT检查的7例均被发现两处食管壁增厚,其中5例伴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管腔呈偏心性狭窄,4例伴病灶处食管外缘不整,与邻近组织(气管、主动脉)间隙不清。结论在食管多发癌的影像诊断中,CT的敏感性高于X线钡餐造影,而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补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的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6例。使用FACSCantoll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结果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细菌感染率为52.8%,明显高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10.0%,P<0.01);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分别为(618.2±209.7)个/μL、(392.8±204.1)个/μL和(212.0±126.7)个/μL,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74.7±505.3)个/μL、(699.3±216.2)个/μL、(409.4±202.8)个/μL】和【(1621.5±381.1)个/μL、(942.1±209.6)个/μL、(682.9±176.9)个/μL,P<0.05】;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补体C3和C4分别为(0.4±0.1)g/L和(0.1±0.1)g/L,明显低于健康人【(0.8±0.3)g/L和(0.3±0.1)g/L,P<0.05】或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为(0.7±0.2)g/L和(0.3±0.1)g/L,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明显受累,外周血补体及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低者更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5.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已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目前已成为医院内发生肾衰竭的第3位因素。CIN是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发生的并以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急性肾功能减退,通常于造影后48h内出现,血肌酐(Cr)上升25%~50%,或绝对值上升44.2μmol/L,呈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2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435例EH老年患者体检,检测血清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不同PP、收缩压水平组间血清hsCRP浓度。结果EH患者PP和hsCRP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在对高血压的其它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老年EH患者PP升高和hsCRP升高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 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探讨低剂量薄层动态增强多排螺旋CT(MDCT)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行64排MD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常规剂量胸部CT检查参数的患者有48例,使用低剂量参数的患者57例。由两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肿瘤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ROC曲线下面积(Az)的差异。结果 和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薄层动态增强MDCT对乳腺癌影像特征的显示效果能达到诊断要求,同时显著降低了照射剂量。结合动态增强特征,常规剂量组Az(0.943S)与低剂量组(0.908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324)。结论 低剂量薄层动态增强MDCT能有效安全地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28.
特比萘芬片口服联合特比萘芬凝胶外用治疗足癣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特比萘芬凝胶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将足癣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口服特比萘芬1次/d,同时外用1%特比萘芬凝胶2次/d,疗程2周。对照组60例,局部外用1%特比萘芬凝胶2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9%,真菌清除率为90.6%;对照组分别为91.7%和86.7%。结论联合疗法和单一外用药物治疗足癣均有效,但联合疗法起效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调查我院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9年第2季度278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276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62.32%;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术前0.5~2h内使用的占88.37%;Ⅰ、Ⅱ和Ⅲ类手术术后平均用药时间为3.8d、4.1d和7.3d。经5方面综合指标评价,Ⅰ、Ⅱ和Ⅲ类手术合理性平均指标分别为44.14%、48.40%和52.09%。使用的抗菌药物中,DUI≤1和DUI〉1的抗菌药物各占一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米诺和头孢孟多使用频次较高。结论: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ET)-1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173例。分对照组(30例),造影正常组(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40例),冠心病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MMP-9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ET-1、AngⅡ、脂联素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高血压冠状动脉各亚组血浆中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脂联素随着重构增高逐渐降低(P〈0.05);而MMP-9、AngⅡ、ET-1水平[造影正常组MMP-9、AngⅡ、ET-1分别为(274.4±70.1)μg/L,(59.2±15.4)μg/L,(5.0±1.0)μg/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478.5±79.3)μg/L、(69.3±18.2)μg/L、(7.3±2.4)μg/L,冠心病组分别为(615.8±112.8)μg/L、(95.9±26.1)μg/L、(9.0±1.0)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MMP-9、AngⅡ、ET-1分别为(137.2±35.6)μg/L、(45.8±13.2)μg/L、(3.3±1.0)μg/L](P〈0.01),且随着重构增高逐渐增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随着Gensini积分增高,血浆MMP-9、AngⅡ、ET-1水平逐渐增高(P〈0.05),而脂联素水平逐渐下降(P〈0.05)。血浆脂联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4,P〈0.01),血浆MMP-9、AngⅡ、ET-1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41,P〈0.01;r=0.760,P〈0.01;r=0.880,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MP-9、AngⅡ、ET-1是独立于收缩压、胆固醇外的与Gensini积分相关的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MMP-9、AngⅡ、ET-1、脂联素浓度均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及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