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卿琳 《吉林医学》2014,(14):85-86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5月~2012年3月治疗的80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400例,A组进行系统药物治疗,B组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联合系统药物治疗。结果:A组治愈321例,治愈率为80.25%,有效53例,有效率为13.25%,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93.5%;B组治愈316例,治愈率为79.00%,有效59例,有效率为14.75%,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再选中手术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与经股静脉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方法87例未建立永久性血透通道透析患者先后共经股静脉建立血透通道47例,经颈内静脉40例。观察两种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经股静脉者均一次性成功建立通路,经颈静脉者有4例未能成功穿刺,改用经股静脉;颈内静脉组平均留置时间(114.1±17.5)d,明显优于股静脉组的(92.2±1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内静脉插管的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股静脉插管。结论经颈静脉建立的临时通路并发症较少,但穿刺难度相对较大,对于穿刺经验不丰富的年轻医生推荐经股静脉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13.
肢体损伤或手术后常会引起肢体肿胀,患肢抬高是减轻肢体肿胀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临床上常采用枕头、气枕、棉被、布朗氏架等物品或直接摇高床尾支架将下肢抬高,但效果均不理想。另外,对于半月板缝合、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后的手术修复重建等病人,由于术后早期常需要佩戴伸直位  相似文献   
14.
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治疗面颈部瓦斯烧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MEIK))和磺胺嘧啶银(SD-Ag)对面颈部瓦斯烧伤的疗效。方法:对1998年4月~2001年11月收治的80例面颈部瓦斯烧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40例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M组),40例采用磺胺嘧啶银治疗(S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M组疼痛发生率,瘢痕发生率,手术例数及纹身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MEBO治疗面颈部瓦斯烧伤疗效优于磺胺嘧啶银。  相似文献   
15.
段伟生  吕伟  张晚生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2):184-185,188
目的:研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及控制性升压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15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例,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85例和正压液体复苏组74例,入院后给与液体复苏,记录复苏液量、时间、复苏后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统计入院2周内本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在入院2周内发生并发症及病死率上低于正压液体复苏组,所需复苏液量小、复苏时间短,凝血酶原时间更短、C-反应蛋白的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及控制性升压治疗出血未控制性休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盐酸左旋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 hydrochloride)和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hydrochloride)作为高位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手术对血压(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乳腺癌患者117例分为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组57例,盐酸利多卡因组60例。2组麻醉前用药和麻醉操作相同,均硬膜外腔注入相应药物,分别于硬膜外麻醉注药前,注药后20 min、45 min记录BP、HR及SpO2各参数值。结果盐酸利多卡因组患者硬膜外注药后20 min和45 min时BP、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R增快,与硬膜外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组患者硬膜外注药前后HR、BP及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浓度盐酸左旋布比卡因血浆游离浓度低,用于乳腺手术高位硬膜外阻滞,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心脏毒性小,维持时间长和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是较为可取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分析,了解抗菌药物整治效果,并为下一步的管理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抗菌药物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使用率、分级使用、基本药物应用等方面比2011年均有明显下降。结论: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都有明显好转,整治效果显著,但AUD还未达标。医院仍应加强系统化管理,注重对经验治疗用药的分析,对价格昂贵且用药频次高的品种重点跟踪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应用于全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ASAⅠ-Ⅱ级成年人腹部手术全麻100例,随机分为两组: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组(A组,即实验组);经验给药组(B组,即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T1(NT数值数据出现3min后)、T2(插管)、T3(切皮)、T4(缝皮)、T5(意识恢复)、T6(气管拨管)、T7(出室)7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结果实验组在插管时、切皮时及拔管时的MAP及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入室NT数值出现3min后、缝皮时、意识恢复时及出室时的MAP及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用丙泊酚总量、瑞芬太尼总量、维库溴铵总量、及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随访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P〉0.05)。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控制麻醉深度,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复苏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18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9例,分别使用不同的神经定位阻滞方法(Ⅰ组为传统的解剖定位法,Ⅱ组为超声引导定位法),两组均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使用0.6%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75%盐酸氯普鲁卡因合剂。比较两组神经阻滞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局麻药的用量。结果Ⅱ组的麻醉效果较好,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局麻药用量较少且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亚琼  宁爱悔 《护理研究》2011,25(14):1250-1251
[目的]探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卵巢囊肿蒂扭转坏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卵巢囊肿蒂扭转坏死病人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例病人均经积极抢救、手术治疗、精心护理、终止妊娠后痊愈出院。[结论]护理中重视心理护理、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卵巢囊肿蒂扭转坏死病人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