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通常指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左右病情未见好转)、病情重(除严重肺部病变外还合并肺外多系统并发症)、病程长(一般认为>3周或>4周)甚至迁延不愈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其发病原因主要涉及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患儿机体免疫异常、病程中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及患儿基础疾患等因素.  相似文献   
32.
国外土源性线虫感染防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全球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病学状况及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加深人们对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的认识,加大人们对防治措施的重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弓形虫是一种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常见寄生虫,特别是当孕妇感染弓形虫后,约有40%的孕妇会通过胎盘将弓形虫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产生各种先天性弓形虫病,给胎儿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控制好弓形虫感染与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云南省丘北县麻风菌株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云南省丘北县麻风菌株与流行病学间的关联性。方法:对2003-2007年发现的106例新麻风患者菌株进行了6个VNTR位点分型,以系统发育树分析与流行病学的关联性。结果:丘北菌株依据(GTA)9等位基因型可分为两大菌群。第一枝由(GTA)9位点从9到13个重复数组成的A、B和C聚集株,主要分布在该县北部和西北部;第二枝由(GTA)9重复数高达20以上的D、E菌株组成,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A至F聚集株内,至少有两个或以上有多个患者的家庭。第一菌群内患者间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但第二菌群内患者则缺乏关联性。结论:(GTA)9等位基因高度多态菌群来源与异质性的原因不清楚。以家庭和邻居关联的麻风病传播在丘北县很常见,有多个患者的家庭,感染菌株可能来自相同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入型支原体液体培养过程中,培养时间、培养基pH与菌浓度的关系,研究人型支原体液体培养时的生长规律。方法用精密pH计定时测定人型支原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值,同时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采H{微量法测定菌浓度,每3h测定一次,连续测定48h。结果不同浓度的人型支原体在液体培养时呈现相同的生长规律,有类似于细菌的牛长曲线,最大菌体浓度(CCU)10^6/ml;人型支原体生长与培养基pH相关,pH6.8时,菌体活性最高.培养是呈橙红色;pHi〉7.0时,菌体活性逐渐下降,pH7.2时,培养基旱深红色,不冉发生明显的颜色改变,人型芰味体活菌量迅速降低。结论人型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培养时,培养基pH6.8、液体颜色橙红时,可扶取较佳生长活性的高菌含量培养物。  相似文献   
36.
王磊  甘绍伯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171-1174,1301
随着国际交往的的日益频繁,来我国的外国人群中,以及我国赴热带地域国家归国的人群中罹患热带病者日益增多,而广大医务人员对热带病诊治还不熟悉,对引起这些疾病的媒介昆虫就更加陌生。现以疾病为序,对传播疟疾、淋巴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立夫特山谷热、西尼罗热的媒介蚊;传播盘尾丝虫病的蚋,传播罗阿丝虫病的斑虻,传播利什曼病的白蛉,传播非洲锥虫病的舌蝇、美洲锥虫病的锥蝽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 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A-H1N1)、 甲型流感病毒H3N2(InfA-H3N2)、 乙型流感病毒(InfB)、 人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腺病毒(HADV)、 人鼻病毒(HRV)、 人博卡病毒、 人偏肺病毒(HMPV)、 人冠状病毒(HCoV)和肺炎支原体(MP)、 衣原体13种病原核酸。结果 94例标本中78例(82.98%)可测出病原,其中69例(73.40%)检出1种病原,9例(9.57%)检出2种病原; 94例标本中52例(55.32%)检出流感病原,26例(27.66%)检出非流感病原。单一病原检出由多到少为InfA-H1N1 31例,InfA-H3N2 10例,RSV 9例,HMPV 7例,InfA、 HRV、 HADV各3例,InfB、 HCoV及MP各1例。9例检出2种病原的标本中,6例检出流感分别合并其他病毒(HRV、 HADV、 RSV、 HCoV、 HMPV),1例检出甲流H1N1和H3N2,2例分别检出RSV、 HRV及HCoV、 HADV。结论 非流感病原微生物引起流感样病例并不少见,多重PCR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和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8.
结核病和麻风病是主要的致病性分枝杆菌感染疾病。结核和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巨噬细胞首先对它们识别、处理,由此发动固有免疫(inllate immunity)。但是,巨噬细胞可对它们表现为“吞而不噬”,即这两种细菌可在巨噬细胞内长期存活,而成为持久菌。清除胞内菌的关键是依赖有效的固有免疫以及诱导保护性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39.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配子体、裂殖子、环状体等多个阶段,先后寄生在多种类型的宿主细胞才完成完整的生命周期。在这些生活史中的不同虫期,疟原虫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差异;在应对生存环境的改变时,其基因表达能够很精确地做出应对。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无论是这些生命阶段的转换,还是对宿主的适应,疟原虫表观遗传学方面的调控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对疟原虫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疟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对防治疟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编辑等方面介绍目前疟原虫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并分析成人及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特征。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0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比较成人与儿童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20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发热、肝大、脾大及淋巴结肿大。14例成人患者病程较长为0. 6~24个月,6例儿童为0. 6~1个月。20例患者均有外周血常规两系或三系降低,其中成年患者白细胞降低明显。成人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降低显著,而儿童的B细胞升高明显。20例患者均出现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增高,利什曼原虫IgG抗体为阳性,骨髓涂片中均找到利杜体。所有患者均给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除1例患儿及4例成人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内脏利什曼病成人患者的病程较长,白细胞及白蛋白降低明显,儿童的B细胞升高显著,其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