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5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 型 AVNRT)及正路前传型(包括隐匿性 Kent 束)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正路前传型 AVRT)是阵发性室上速(PSVT)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共约占 PSVT 的80%以上。这两种 PSVT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均可表现为 P’波位于 QRS之后,且 RP’相似文献   
22.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的疗效已被肯定。现对PBMV术中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及其处理原则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风湿性心脏病随患者对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ZI-56岁,平均38.5岁。单纯MS20例,伴轻度H尖瓣关闭不全4例,伴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例。窦性心律25例,房颤心律5例。心脏B超检查无左心房血栓,二尖瓣瓣口面积平均为1.otCmz,4倒无明显心功能不全,心功能o纽者15例,Ill级者11例。1.2PBMV方法:常现消毒后经右股静脉穿刺插入导管至右房,测定出右房压。将B。kenbed…  相似文献   
23.
活性炭是常用吸附剂,近年来,将其用于药物过量中毒又获新进展,认为它是多种药物或毒物的有效吸附剂,不仅抑制药物吸收,还促进清除。本文将近年来国外应用本品治疗药物中毒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4.
刘群实  王正光 《贵州医药》1992,16(5):294-295
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已将自制JW—1型钢丝电极推广应用于临床,使2例心脏停搏发作的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患者心脏复跳,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64岁。因慢性咳嗽、咳痰30年,胸闷、气促1周入院。数年前曾患过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体查:皮肤、粘膜轻度发绀、胸部呈肺气肿征、双肺底可闻中细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闻及室性奔马律。ECG 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损害、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UCG、x 线片示右心室大,后一检查  相似文献   
25.
心腔内心电图引导紧急床旁心脏起搏术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和  刘宏珍 《贵州医药》1997,21(6):326-328
以心腔内不同部位典型心电图及其演变特征为引导,取代X线透视行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术共22例,成功率100%,平均操作时间18分钟,从插管至右室起博平均48秒,平均起搏阈值0.72V;除2例电极脱位外无其它并发症。与30例传统的透视下临时起搏结果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表明心腔内心电图引导床旁起搏术为一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且易于普及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6.
二尖瓣替换术连续21例无死亡经验李正伦,胡选义,篮芳乾,杨世虞,阎兴治,张大国,刘秀伦,舒义竹瓣膜置换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有效的方法。我院于1991年12月至1993年3月采用连续缝合法施行二尖瓣置换术连续21例无死亡,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27.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心脏外科的进步,现已成为常规手术。瓣膜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手术效果,且成为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2003年5~8月应用心外膜超声(EE)对41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患者术中测量瓣环大小与即刻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对于没有其他心血管疾病证据的胸痛患者,仅用运动试验(简称ET)诱发的传统ST段改变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简称CAD)的标准已证实有不少假阳性和假阴性。运动时的心率改变作为一项容易准确获得的变量,多年来一直未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有或无CAD 患者ET 时的心率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普遍认为此变量对预测CAD 及其预后都有重要意义,可列为判断ET 的一项附加指标。现就有关资料加以综述,以供参考。一、运动时心率改变的重要性正常人运动时心率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增  相似文献   
29.
本文观察静注阿托品能否提高 PSVT 诱发成功率并探讨其机理。对象及方法既往有典型 PSVT 临床发作吏或曾有发作时 ECG 记录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7-60(平均44.8)岁,PSVT病史4月-13年(平均4.8年)。除1例早期肺心病外,余均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的其它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12例均为近期作  相似文献   
30.
通心络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通心络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 3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球囊损伤组 (n =12 )、球囊损伤 +通心络组 (n =12 )和假手术组 (n =12 ) ,分别于第 7天及 2 8天处死家兔。组织切片行Wergert弹力纤维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行形态学观察及形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 ,球囊损伤组与球囊损伤+通心络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之比显著增大 ,管腔面积显著减小 (P <0 .0 5 )。三组均有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 ,但球囊损伤组较球囊损伤 +通心络组及假手术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阳性百分率、增殖指数显著增高 (P <0 .0 5 )。结果提示 ,通心络可抑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 ,这一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通心络抑制动脉壁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