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04—2011年间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有关卢湾区户籍人群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肾细胞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并用2000年第5次中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共报告肾细胞癌新发病例323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10%。男性粗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病例110例,男女性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4—2011年男性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中老年人群发病和死亡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男性和老年人群是肾细胞癌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上海市原卢湾区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04—2011年间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原卢湾区户籍人群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鼻咽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并采用中国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共报告鼻咽癌新发病例92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0.88%。同期死亡病例共51例。男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2004—2011年男性鼻咽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相对平稳。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2004—2011年间原上海市卢湾区户籍人群男性鼻咽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3.
<正> 目前消毒使用的紫外线灯大多辐射强度低,需要照射较长时间。为提供一简便、快速、可靠的消毒方法,我们用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了高效紫外线消毒器(下简称消毒器)。其基本设计思想是:采用高强度紫外线灯作近距离照射以获得较高的照射剂量,使之能在短时间内杀灭表面污染的微生物。现将消毒器生物学评价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系统生物学以系统策略和新技术为支撑,运用计算机等方法整合大量生物和医学信息,对生物体内调控细胞、器官和机体行为的网络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系统生物学的出现使“组学”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在不同层次得以整合,形成“预测”、“预防”、“个性化”和“参与”为一体的P4医学,可用于以社区为基础的个性化癌症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病毒科,感染人体后,病毒基因能与宿主基因发生整合,其遗传物质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 close circle DNA,cccDNA)能长期与宿主共存,难以完全清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BV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密切相关,尤其是NHL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HBV在DLBC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涉及三种理论:慢性抗原刺激、HBV直接感染B淋巴细胞、隐匿性HBV感染。这些理论与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APOBEC)家族介导的癌基因突变、HBV DNA的整合、宿主中HBV的进化密切相关。本文就HBV感染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HBV相关DLBCL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HBsAg携带者所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及前S区(PreS)区位点的突变情况,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44例HBsAg携带者进行乙肝相关项目调查;用型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法检测HBV基因型,扩增HBV PreS区序列并测序。[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44名HBsAg携带者中,8.33’%的携带者近1个月内出现过≥1项肝炎相关症状;近3年内,17.36%的携带者检测过肝功能,6.94%做过肝区B超检查;首次发现HBsAg阳性的方式和时间为在就医时占20.14%,在本次调查时占79.86%。144份HBsAg携带者血清HBV基因型中61.81%为B型,38.19%为C型;其中本地常住人群B、C基因型分别占31.25%、68.75%,外来流动人群B、C基因型分别占65.62%、34.38%。经,检验,两类人群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PreS区突变分析显示:本地常住人群基因型C型PreS1区突变率为6.25%;外来流动人群基因型B、C型PreSl区突变率分别为16.67%、6.82%,PreS2区突变率分别为2.38%、4.55%。[结论]本次调查的144名HBsAg携带人群基因型分布为B、C型,检测到基因PreS区突变及部分携带者HBV复制呈活跃状态。应该按照慢性病管理方式,开展对本地常住HBsAs携带者社区随访,定期督导与监测,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乙肝患者;加强对外地来沪HBsAg携带人群基因型分布及突变监测.对本地乙肝有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某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某教学班级学员之间的学习咨询关系,为大班课教学管理策略制定提供思路。方法首先采用咨询关系问卷进行调查,建立数据库后应用NetDraw等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总体特征、中心性和小团体分析。结果该教学班次咨询网络松散,存在主导咨询网络关系的重要人物和中介人物,咨询关系具有小团体趋势,主要与专业和性别特征有关。结论网络分析能帮助教师摸清学员协作学习关系,为针对性设计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人肾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肾癌完整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肾包膜形成原位移植瘤,并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的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肾癌完整组织块接种的原位成瘤率达75.0%,肾、肺门淋巴结转移率均73.3%,肺转移发生率53.3%;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10 d,成瘤率为40.0%,肺、肾门淋巴结转移率均12.5%,肺脏无转移.结论两种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肾细胞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肾癌完整组织块原位移植模型优于细胞悬液原位接种模型,为研究人肾细胞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和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代偿期肝硬化(LC)患者远期发生肝细胞癌(HCC)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性双向队列研究设计,自2008年1月起,对1998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通过回顾性调查建立研究队列,并随访至2013年5月。共2 035例患者纳入队列研究,其中NAs治疗组380例,IFN-α治疗组153例,未治疗(对照)组1 502例。结果 IFN-α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10.08(IQR:7.96~11.67)年,HCC发生率为2.70/1 000人年;NAs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7.58(IQR:6.08~9.67)年,HCC发生率为6.76/1 000人年;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9.2(IQR:7.0~11.33)年,HCC发生率为13.02/1 000人年。在CHB患者中,IFN-α治疗组的HCC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8)和NAs治疗5年的患者(P=0.039),其累积肝病相关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和NAs治疗5年(P=0.007)的患者;NAs治疗≥5年患者的累积肝病相关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和NAs治疗5年的患者(P=0.034)。在基线代偿期LC患者中,NAs治疗≥5年的患者HCC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8)及NAs治疗5年患者(P=0.031);同时其累积肝病死亡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及NAs治疗5年患者(P=0.017)。结论 IFN-α治疗能显著降低CHB患者远期发生HCC和死亡的风险,而NAs长期治疗可以减少CHB患者的死亡风险,并显著降低代偿性肝硬化患者HCC的发生风险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建立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变量的因子分析方法,并应用于SARS潜伏期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EM算法求解基于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MLE)。采用所建立的GLM方法对含区间数据SARS潜伏期进行单因子、多因子分析。结果 采用EM算法,得到了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GLM中各个参数的MLE、近似的标准误、以及参数和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用于SARS潜伏期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接触方式、不同疫区对SARS潜伏期有明显影响;随着年龄增长,SARS潜伏期均值呈上升趋势;医务人员的潜伏期明显短于非医务人员。结论 基于EM算法的MLE方法对于含区间数据Gamma分布GLM参数的估计是强健的,GLM方法可以用于含区间数据SARS潜伏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