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某卒十区36名MSM为对象,以行为量表测试和定性研究方法测定、分析并掌握该群体的HIV危险行为特点、社会环境状况及埘危险性行为暴露的观点。采用Nvivo8.0软件整理、分析采集的信息,并依照扎根理论对信息资料进行3级编码后进一步归纳和提取数据。结果36名被调查人群的HIV危险度评分为8.08+2.46分,其中72%人群位于中分段(5~10分)、19%人群位于高分段(≥10分);其SSQ评分为32.38±5.99分,低于大学生和流动人群的评分。定性分析显示,该MSM群体HIV危险度的促进因素归属于11条关键信息和4个范畴,包括①对艾滋病的恐惧程度降低;②男性角色和不确定型性倾向;③社会支持度低;④在性行为发生环境,安全套可及性不够。结论MSM人群的AIDS/HIV干预措施有待深入研究.基于AIDS恐惧体验、社会支持、安全套发放方法的社区干预模式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62.
目的:筛选并验证全血中脂质包膜病毒灭活的最佳光化学方法.方法:以f2噬菌体为试验病毒,通过噬斑计数法筛选最佳灭活血液中病毒的光化学法,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灭活血液中病毒的最佳作用条件;以HIV-1和日本脑炎病毒为试验病毒,通过细胞感染试验验证最佳光化学法对血液中脂质包膜病毒的灭活作用.结果:与核黄素和金丝桃素相比,亚甲基蓝(MB)所致的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f2噬菌体的灭活作用显著(P<0.05);在使血液中f2噬菌体下降超过5个对数级时,MB光化学的最佳作用条件分别是:MB终浓度为15 μmol/L,可见光(640 nm)照射强度为40 000 Lux,光照射作用时间40 min;在相同MB加入剂量和光照射强度下,照射10 min,血液中HIV全部灭活(下降5.78个对数级),照射20 min,血液中日本脑炎病毒全部灭活(下降7.00个对数级).结论: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可高效灭活全血中f2噬菌体、HIV-1与日本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63.
726例食管癌患者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食管癌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深入开展防治策略和方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全部食管癌患者病历资料(726例,男582例,女144例),以病人ID号码采集病人个人特征、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选择等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描述。结果研究发现:(1)患者来源于重庆64个区县,其中开县最多(7.9%)。(2)男女比例4:1,51~60岁组患者最多(78.7%)。(3)食管中段癌发频率最高(51.2%),以鳞状细胞癌为主。(4)食管癌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的占78.0%。(5)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1±1.0)h;平均住院天数为(21.8±9.7)d;围术期平均出血量为(406.8±242.5)ml。结论重庆市食管癌住院病例在个体特征、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应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开展防治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糖尿病行为干预的研究力量分布、经典文献、热点及前沿等。方法 以 Web of ScienceTM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5-2015年发表的糖尿病行为干预研究论文为对象,借助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Ⅲ(3.8.R1.32)分析,获得研究国家和核心作者的合作图谱、文献被引及聚类图谱、高频主题词的共现及词频变动趋势图谱等。结果 近年来糖尿病行为干预研究呈现发展趋势,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核心研究团队主要涉及美国和芬兰政府支持的干预项目研究团队。研究热点为危险因素研究、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目前干预内容主要涉及饮食、身体活动等;干预形式主要为教育和咨询,同伴支持、电讯和网络信息联系等新型干预形式的研究正在兴起。结论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干预得到高度重视,是相关领域的热点。围绕着饮食、运动预防为核心内容,干预形式的优化及效果评价是目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致病力强、人群普遍易感.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医院是重要的传染场所,医护人员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高危人群,容易感染[1].如何保护院内人员,防止院内感染发生是防控非典型肺炎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对8所医院2003年2月23日至6月20日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疾病暴发调查中发病时间频数表对暴露时间估计的影响。方法:应用一起食物中毒教学实习资料的数据,分别以不同的起点和组距编制5个发病时间频数表,计算平均潜伏期和估计暴露时间,并对频数表的对数正态性进行检验。结果:5个频数表的中位数发病时间比较一致,1个频数表的平均潜伏期出现负值,4个频数表的平均潜伏期相差最高达3.729h,估计暴露时间相差最高达3.5h;4个频数表服从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1个频数表明显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P=0.009)。结论:发病时间频数表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频数表的分布特点和平均潜伏期与暴露时间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67.
重庆市某区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城市发展新区道路交通事故(简称事故)的分布特征,区域性事故预防和控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重庆市道路交通管理局收集2000~2006年的事故登记信息,以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描述近年来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以某区为例)事故发生的现状及分布规律。结果2000~2006年,重庆市某区共发生事故13 685起,其中一般及轻微事故13 170起,重大事故515起。7年间,从事故的时间分布特征看,一般及轻微事故年均发生1 881起,其中2000年、2001年和2005年发生均在1 600起以下,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发生均超过2 000起,2004年事故最高,为2 102起,占总数的15.96%;月均事故发生为157起,其中1月、7月和11月为事故的高发期;每月的下旬事故有下降趋势;每周星期六发生事故次数最多,周三最低;单日事故发生最高分别是每月的1号和14号;每日24小时事故中,一般从早上7点开始逐渐上升,11点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白天的事故发生案例明显高于晚上。重大事故的分布特点与一般及轻微事故有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从2002年后发生开始下降,至2006年一直稳定在年60起左右;每年5月、9月和11月和每周的星期三和周四为高发时间;每日以上午10点左右最高,下午在4点左右次高。结论2000~2006年某区事故发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重大事故发生有降低趋势;事故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特征,但一般及轻微事故与重大事故的分布特征有一定的差别,相关分析信息可作为制定交通事故控制措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电讯作业人群抑郁情绪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军事电讯作业人群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促进军队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某部军事电讯作业单位1 216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为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 SDS)和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果 该人群与其他军事作业人群相比有坐姿时间长、女性军人比例相对较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特点.人群中SDS评分为(41.58±10.80),抑郁症状检出率2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年龄组、身边无朋友支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睡眠不足、月消费较高、文化程度较低、未婚状态可能是抑郁情绪的促进因素.结论 该人群抑郁情绪状态与普通人群相近,但抑郁评分低于野外军事训练人群.在心理健康促进中应当注意加强相关危险因素暴露特征对象的疏导.  相似文献   
69.
<正>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1]。外科手术学教学是培养外科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外科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时时刻刻以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本,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重庆市1995-2015年HIV感染/AIDS患病(HIV/AIDS)状况及流行特征,以便为重庆市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的相关资料,对重庆市1995-2015年HIV/AIDS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重庆1995-2015年HIV/AIDS累计报告32 589例,其中男性24 792例(76.07%),男女比例3.18:1.20 ~ 49岁的中青年占大部分(64.84%),≥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者所占比例最高(35.72%),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构成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职业以农民构成比最高(28.2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65.62%和20.55%),且呈上升趋势,而以注射毒品途径感染的构成比则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者被发现途径以检测咨询为主(25.02%).结论 重庆市HIV/AIDS报告疫情和传播途径近20年来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老年人群、高学历者、农民、男男同性人群的报告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