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97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仙游县猪带绦虫病与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的猪带绦虫病与囊虫病,1966年曾报道过闽南一带的散发性分布病例,缺乏系统的调查材料。近几十年来福建省有关人体感染的病例多集中在仙游县,为此,本文对该县结合人群和存栏猪感染的情况、居民养猪方式、卫生设施和居民的防病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2.
1905年我省发现首例血吸虫病人,1936年在福清县调查证实有流行区。解放后经过系统调查,共发现福清、霞浦、漳浦、长乐、平潭、闽侯、南安、同安、龙海、云霄、华安、仙游、莆田、福安等14个县有钉螺分布,其中12个县有血吸虫病人、病畜。我省属于丘陵地区,钉螺分布总面积为27,281,208m~2。血吸虫病人总数67,551人,其中早期病人65,539人,晚期病人2,012人。病牛总数6,223头。防治前,全省血吸虫病流  相似文献   
73.
1病史患者胡某,男30岁,古田县入,1996年g月至1997年9月在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农场劳动。1997年8月中旬,曾连续下湖洗澡、游泳,20多天后开始发烧(38C-39C)、腹泻(3—4次/d),大便带粘液,即往岳阳市人民医院查治,怀疑感染血吸虫,但粪检、血栓均阴性,因诊断不明,无法对症治疗,病人体重急剧下降,身体极度虚弱,于9月18日由君山农场返回家乡。9月22日,由于持续高热,病情不断恶化,前往古田医院就诊,发现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l.gX10VL,怀疑肝炎,建议住院治疗,因无法支付住院费,只好在街道私人诊所输液退热。输液后体温…  相似文献   
74.
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调查发现福建省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南平和三明地区及闽中永泰等15县(市、区)61个乡(镇)259个村。南平和三明两地区14县(市、区)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DDT室内滞留喷洒和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的主要措施,灭蚊后95.34%的分布点经复查均未再捕获嗜人按蚊,其中复查2次以上的分布点占58.4%,最多复查次数达12次,显示嗜人按蚊在闽西北地区已基本  相似文献   
75.
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与其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与其生态环境关系。方法: 选择福建省具有代表性地理地貌的卫氏并殖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流行区设点( 村) , 调查螺、蟹宿主感染及与感染相关的自然环境因素; 采检螺、蟹,以不同孳生环境螺的尾蚴阳性率与阳性蟹的囊蚴平均感染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岭阳村, 溪流型水流缓慢的Ⅰ段溪蟹的卫氏并殖囊蚴感染度为7239 个/ 只, 比水流较急的坑沟型Ⅱ段溪的1426 个/ 只高出5 倍; 在溪口村,1996 年放逸短沟蜷螺尾蚴阳性率与溪蟹卫氏并殖囊蚴感染度分别为4 . 9 % 与1 7383 个/ 只, 比1982 年的02 %与2047 个/ 只分别高出289 倍与85 倍; 在氵示上村, 常年渗水洼地流水浅水坑Ⅲ号沟拟钉螺尾蚴阳性率与溪蟹斯氏狸殖囊蚴感染度分别为43 % 与3554 个/ 只, 比同一水系的Ⅱ号沟的1 % 与429 个/ 只分别高出43 与83倍。结论: 卫氏并殖吸虫分布有一定的水系特征, 以水流缓慢小型水体处感染率居高。斯氏狸殖吸虫通常无明显水系分布特点, 而微型水体分布特征更为突出。适宜螺与蟹孳生的微型环境, 也是并殖吸虫完成其生活史循环适宜场所。对第一中间宿主的选择性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IL12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每只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RBC,同时每天分别给予0.03或0.15μgIL12处理,用3HTdR掺入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与CD8+百分比。结果每天给予0.03或0.15μgIL12处理,均可显著增加P.b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数。每天给予0.03μgIL12可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而每天给予0.15μgIL12则明显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可促进P.b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而较大剂量IL12则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78.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急性寄生虫病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许多学者以分子标志来诊断、鉴定疟疾病原 ,研究疟疾传播方式 ,指导调整疟疾防治对策〔1~ 3〕。在形态相似、基因型完全不同的情况下 ,隐伏的种或一个种内的高水平群体能使疾病方式、流行形式变得复杂 ,影响有效防治对策的制定。通过检测疟疾现症感染的特定遗传分子 ,人和蚊虫的特定种株感染很容易被区分 ;通过开展常规的感染动力学监测 ,可解释许多流行病学现象 ,从而揭示流行区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传染源库。感染动力学和疟区多重感染数量表明年龄与恶性疟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建国后恶性疟经积极防治,发病率递年降低。70年代流行再度回升。1971~1975年调查已波及9个县(市)134个村,病例856人,死亡100多人。主要病媒为嗜人按蚊,其传播能量比中华按蚊高18.8倍,通过使用DDT乳剂滞留喷洒灭蚊和根治传染源的防治策略后,病媒分布和恶性疟流行范围逐年减少,1983年最后查治3例患者。1984~1994年对1704444例发热病人监测和135507名居民调查血检,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达到消灭恶性疟目的。  相似文献   
80.
近几年,我们对透明胶纸肛扶法在制片、来样操作方法等方面作进一步改进,现报告如下。1方法与使用把竞2.scm透明胶带纸撕开长6dem,在办公桌玻璃板的一端贴进深Icm,把粘住面翻上于玻璃板,将载玻片分别放在胶带纸上面,每片距离ICm。每60cm长胶带纸可贴放载玻片18~20片,后用剪刀在载玻片之间把胶纸剪断,每片之间各贸出0scmN带,以供贴3X4cm的纸片作填写编号或姓名。采样时,定人、定时。用右手轻轻撕开透明胶纸,使其全部脱离我玻片,并将右手的中指端贴在编号位置。用左手分开受检者臀部,使其肛门及附近皮肤终把尽量合召,用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