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急性阑尾炎为急诊科最常见急腹症之一,部分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误诊可导致严重后果.2006年5~7月我院接诊5例急性阑尾炎因延误治疗并发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氰化物的毒性极强,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氰化物的毒性基团为氰基,能阻止细胞呼吸而致急性中毒,常因难以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抢救氰化物中毒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和海马CA1区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小剂量参附组(10ml/kg)和大剂量参附组(20ml/kg),再分别按气管切开后(对照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复苏组和大、小剂量参附组)0.5h、3h、6h、12h和24h分为5类,每类8只。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分别于各时间点取样,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1区S100β蛋白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层病理改变。结果复苏组ROSC后海马CA1区S100β蛋白的表达随脑水含量升高而逐渐增加,均于ROSC后6h达峰值,12h、24h有所回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小剂量参附组脑水含量和S100β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从复苏后3h、6h起较复苏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小剂量参附组间相比,脑水含量和S100β蛋白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组织病理改变显示,大、小剂量参附组皮层结构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复苏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能降低大鼠心肺复苏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S100β蛋白表达和脑水肿程度,起到减轻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技术在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应用中配合与护理。方法 我院急诊科2003年6月~2005年9月间16例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中应用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在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纤支镜吸引排痰、引导放置胃管,总结出护士在操作中配合与护理经验。结果 对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其中对16例进行经鼻插管术,均获成功,对12例次经纤支镜吸引排痰术,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湿升高,肺均基本复张。对1例成功引导放置胃管。结论 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在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中极为重要,是必备的急救技术.值得在急诊科急性中毒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酒精灌胃大鼠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脓毒症肝组织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等的影响.方法 大鼠设正常对照组(N组,6只)、酒精灌胃大鼠对照组(A组,6只)、酒精灌胃大鼠抗生素对照组(AA组,6只)、酒精灌胃大鼠VV脓毒症组(AV组,24只;分别于染菌后2、6、12、24 h处死,每时相点动物数均为6只)和酒精灌胃大鼠VV脓毒症抗生素治疗组(AVA组,30只;分别于染菌后6、12、24、36 h和1周时活杀,各时相点动物数均为6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点肝组织TLR等的变化.结果 AV-6 h组TLR4 mRNA表达量为0.775±0.101,AVA-6 h组TLR4 mRNA表达量为0.600±0.064;AV-12 h组TLR4 mRNA表达量为0.918±0.133,AVA-12 h组TLR4 mRNA表达量为0.583±0.112;AV-24 h组TLR4 mRNA表达量为0.732±0.110,AVA-24 h组TLR4 mRNA表达量为0.512±0.118.AVA组大鼠染菌后6、12、24h TLR4 mRNA,与同时点AV组相比,TLR4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VA-6 h组与AV-6 h组比较,t=-3.573,P<0.01;AVA-12 h组与AV-12 h组比较,t=-4.722,P<0.01;AVA-24 h组与AV-24 h组比较,t=-3.340,P<0.01).结论 及早联用抗生素可减低酒精灌胃大鼠VV脓毒症肝组织TLR等的表达,有利于机体促、抗炎平衡恢复,对酒精灌胃大鼠VV脓毒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刺激性气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抢救护理。方法对15例刺激性气体致ARDS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病情、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针对性抢救护理。结果15例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胸部X射线或CT提示肺水肿征象较通气前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机械通气治疗刺激性气体致ARDS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抢救护理是治疗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致过敏反应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醒脑静注射液对治疗脑血管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昏迷具有较好的疗效。我院急诊科 1998年 4月至 8月 ,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时 ,选用中枢神经系统新型中药制剂———醒脑静注射液 (无锡健宏药业总公司生产 ,苏卫药准字 ,“1982”第 15 72 0 1号 )出现过敏型反应 2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1.1 患者男 ,2 0岁 ,被人用拳及重物击伤头部。当时神志不清约数分钟 ,伴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后 ,急诊转入我院。头颅CT示“头皮血肿、右颞叶脑挫裂伤 ,颅底骨折”。既往身体健康 ,无药物过敏史。按医嘱给予脱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机体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IL -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 以“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观察血浆TNF、IL -1β、IL -6表达水平以及脑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缺血前比较 ,缺血后30分钟时血浆TNF与IL-1β 已升高(p均<0.05) ,IL -6有所升高 ,但p>0.05。再灌注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时TNF、IL -1β、IL-6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01或 p<0.01)。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120分种后脑组织病理改变严重。结论 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TNF、IL -1β、IL-6水平以及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呈明显改变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拮抗炎性细胞因子等方法可能有助于脑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肿期大脑皮质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的变化及七叶皂苷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窒息法制备心搏骤停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进行相应复苏(复苏组);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标准后,药物组即刻经颈动脉插管推注七叶皂苷(药物组);对照组除不进行窒息/复苏外,其余操作同复苏组。于ROSC后0.5、3、6和12h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脑组织含水量;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大脑皮质AQP4mRNA变化。结果:复苏组ROSC后AQP4mRNA表达随脑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或P〈O.01),且两者呈正直线相关(r=0.681,P〈0.01);药物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mRNA表达在ROSC后0.5h和3h显著增高(P〈O.05或P〈O.01),但在6h和12h明显回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后脑水肿的发生与AQP4mRNA表达上调有关;七叶皂苷具有减轻复苏后脑水肿、调节AQP4mRNA表达的作用,可能是其抗脑水肿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随着对冠状动脉栓塞及溶栓治疗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观察了54例心肌梗死患者、30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ET)等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