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8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1.
目的 评价肠镜检查对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基于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以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初筛阳性需要进一步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剔除基线信息不完整者、参加筛查前已患结直肠癌者和基线时发现的结直肠癌、肠炎或肠道溃疡患者,最终纳入25 894例。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肠镜检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累计随访160 113人年,中位随访期为5.67年,期间观察到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27例。未接受检查组、未发现病变组和发现病变组的结直肠癌发病密度分别为202.35/10万人年、40.93/10万人年和63.62/10万人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未接受肠镜检查者相比,接受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者和发现病变者发生结直肠癌的HR值(95% CI)分别为0.24(0.16~0.36)和0.29(0.17~0.49)。对病理部位开展的亚组分析和以年龄、性别为分层因素的分析结果均显示肠镜检查与结直肠癌发病呈负关联。结论 肠镜检查能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筛查起始年龄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进展期病变检出的影响。方法 基于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以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两轮筛查中初筛阳性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剔除信息不全者后,最终分别纳入27 130例和31 205例。采用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样条分析拟合高危人群进展期病变检出率的年龄变化趋势。进一步计算50、45和40岁3种不同起始年龄的进展期病变检出率和需镜检人数,并采用χ2拟合优度检验比较检出率差异。结果 两轮筛查分别有21 077例(77.69%)和25 249例(80.91%)参与了肠镜检查,分别检出结直肠进展期病变(癌与进展期腺瘤)1 097例(52.05‰)和1 151例(45.59‰)。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趋势检验P<0.05),且第一轮检出率显著高于第二轮(P<0.05)。分别以50、45和40岁为起始年龄的结直肠进展期病变检出率在第一轮筛查中依次为61.11‰、56.14‰和52.05‰,在第二轮中依次为49.10‰、46.75‰和45.59‰。χ2拟合优度检验表明,以40岁为起始年龄的进展期病变检出率显著低于以50岁为起始年龄的进展期病变检出率(P<0.05)。相应地,50、45和40岁3种起始年龄每检出1例进展期病变的需镜检人数在第一和第二轮筛查中分别为17、18、20人和21、22、22人。结论 结直肠进展期病变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因此,筛查起始年龄提前会使进展期病变检出率减小,但实际差异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磷酸尿苷葡萄糖苷转移酶(UGT)1A7基因第1外显子3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国人结直肠癌(CRC)的相关性,及其在我国自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方法采用人群为基础的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以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位基因特异PCR和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联用分析技术对140例CRC患者和280例正常对照者的UGT1A7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CRC患者携带变异等位基因(~*2,~*3,~*4)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比38.6%,P<0.01)。CRC患者携带变异纯合基因型频率(28.6%)明显高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野生型相比,变异杂合型及纯合型OR比值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X~2=12.15,P<0.01)。红烧熏炸食品摄入与CRC发病有关,与低摄人量组(≤5.40 kg/年)相比,中(≤14.35kg/年)、高(>14.35kg/年)摄入量组风险明显增高,在中摄入量组风险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84,95% CI∶1.09~3.11)。以红烧熏炸、腌制食品摄人以及吸烟、饮酒状况为分层因素,分析UGT1A7基因多态性与CRC发病的相关性,仅在吸烟个体观察到有相关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3.13,95%CI∶1.03~9.52),在饮酒个体观察到的相关效应临界于显著性水平(P=0.05,OR=2.89,95%CI∶0.99~8.46)。结论UGT1A7基因多态性与CRC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与吸烟、饮酒等环境危险因素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自然随访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多重PCR分析技术,检测140例CRC患者和343名健康对照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1A16235T/C、CYP1A2734C/A、CYP2E1—12596/C和-1019C/T各位点多态性,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u(GSTM1)和GSTTheta(GSTT1)缺陷型,以及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NAT1和NAT2各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其对CRC易感性的影响。结果等位基因CYP1A16235C、CYP1A2734A、CYP2E1—1259C、CyP2E1—1019T、GSTM1缺陷型、GSTT1缺陷型、NAT1*10和NAT2Mx(x=1,2,3)的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依次为31.65%、63.77%、23.02%、32.61%、57.25%、17.39%、26.45%和39.21%,对照组依次为39.85%、66.62%、20.27%、28.61%、55.46%、20.35%、25.22%和39.36%,所有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单基因、多基因联合分层分析表明,CYP1A16235CC突变纯合型可显著降低CRC风险(OR=0.79,95%CI=0.63~0.99);在携带CYP1A2734A等位基因个体,CYP1A16235C等位基因也可显著降低CRC风险(OR=0.53.95%CI:0.34~0.83);在GSTT1缺陷型个体,GSTM1缺陷型可使机体罹患CRC的风险显著升高(OR=4.41,95%CI=1.21~16.10)。结论CYP1A16235C等位基因、GSTM1和T1缺陷基因型可影响机体对CRC的遗传易感性,前者是CRC的保护因素,后两者可使机体罹患CRC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5.
嘉善县大肠癌发病及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嘉善县大肠癌的发病及生存情况.[方法]对嘉善县肿瘤登记系统掌握的1987~2002年大肠癌发病资料进行寿命表法生存率及生存期统计分析.[结果]嘉善县大肠癌3年、5年、8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8.10%、30.49%、26.66%和24.95%,平均生存期为39.4个月.其中男性结肠癌的3年、5年、8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38.57%、32.36%、27.95%和26.43%,男性直肠癌的3年、5年、8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35.03%、27.93%、24.66%和20.96%;女性结肠癌的3年、5年、8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41%、34.84%、30.98%和30.98%,女性直肠癌的3年、5年、8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38.83%、28.76%、25.56%和23.90%.[结论]嘉善县大肠癌历年的生存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女性的生存率高于男性,结肠癌的生存率高于直肠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ER-2原癌基因Ile655Val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在自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浙江省嘉善县29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842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HER-2基因密码子655基因型.结果 结直肠癌组HER-2基因Ile/Val+Val/Val基因型频率(25.34%)和Val等位基因频率(13.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41%和9.74%)(P<0.05).与Ile/lie基因型携带者相比,Ile/Val+Val/Val基因型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OR=1.54,95%CI:1.11~2.14).HER-2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的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1.43(95%CI:0.88~2.30)和1.29(95%CI:0.73~2.29).结论 HER-2基因Ile655Val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相关,但是这种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在结直肠癌发生中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ER-2原癌基因Ile655Val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在自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浙江省嘉善县29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842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HER-2基因密码子655基因型.结果 结直肠癌组HER-2基因Ile/Val+Val/Val基因型频率(25.34%)和Val等位基因频率(13.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41%和9.74%)(P<0.05).与Ile/lie基因型携带者相比,Ile/Val+Val/Val基因型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OR=1.54,95%CI:1.11~2.14).HER-2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的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1.43(95%CI:0.88~2.30)和1.29(95%CI:0.73~2.29).结论 HER-2基因Ile655Val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相关,但是这种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在结直肠癌发生中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其龙  马新源  姚开颜 《中国肿瘤》2004,13(12):763-765
[目的]了解嘉善县1987~2000年肝癌的发病情况及动态变化.[方法]对嘉善县肿瘤登记系统掌握的肝癌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嘉善县1987~2000年肝癌的粗发病率为33.2/10万,中调率为21.2/10万,世调率为28.3/10万,构成比17.7%,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1位,平均年龄为62.0岁,高峰年龄为70岁~年龄组,经统计学分析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嘉善县肝癌的发病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居民卫生意识的加强、饮食结构和社会心理因素的改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地区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实施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农村地区实施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可行性及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嘉善县儿童及青少年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嘉善县1986~2009年0~19岁年龄段全部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0~19岁年龄段平均死亡率85.7/10万,标化死亡率59.9/10万,占全人群死亡数的2.86%。其中新生儿死亡率455.6/10万,出生后7天内死亡占74.5%;1岁以下婴儿死亡率753.9/10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57.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54.0/10万,标化死亡率73.3/10万,0~14岁儿童死亡率101.1/10万,标化死亡率63.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伤害、先天异常、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8%。各年龄组死亡率及前5位主要死因(除恶性肿瘤外)死亡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安全防范,提高住院分娩和改善儿童营养等综合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儿童死亡率,但仍需加强对伤害和先天异常的防治工作,以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