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6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368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517篇
口腔科学   248篇
临床医学   588篇
内科学   521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212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1篇
外科学   393篇
综合类   1419篇
预防医学   489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625篇
  2篇
中国医学   621篇
肿瘤学   2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一般来说 ,用薯蓣皂素和替柯吉宁这样的原料合成地塞米松等高效皮质激素 ,至少有两部分的结构改造要用到微生物发酵反应 ,一是甾体A环中Δ1,4 双烯的引入 ,另一是C环中 9,11位的改造。我们前一阶段对由替柯吉宁合成地塞米松的方法[1] 进行了改进 ,采用化学合成法高收率地引入了Δ1,4 双烯[2 ] 。而我们报道了在地塞米松 ( 6)合成中 ,用远端功能化技术[3~ 6] ,利用 3位引入的模板 ,高收率地引入 9( 11) 双键 ,使地塞米松的合成可以摆脱制约产量的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图 1)。该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尚无完全相同的报道 ,例如 ,用远端功能化…  相似文献   
142.
一氧化氮合酶在小鼠耳蜗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实验用亲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小鼠耳蜗内nNOS与eNOS的表达。方法: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后,取耳蜗、经脱钙,作10μm厚冰冻切片,进行nNOS和e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胸、内外柱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nNOS、eNOS的表达呈强阳性。血管纹的基底和中间细胞、螺旋突起、螺旋韧带细胞处有阳性nNOS、eNOS的表达,耳蜗小球的内皮细胞无nNOS与的表达,但eNOS的表达呈阳性。结论:由nNOS和eNOS合成的NO在维持耳蜗正常神经传导及耳蜗正常血液供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3.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骨质疏松发病率持续升高,已经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骨折作为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骨质疏松骨折的研究有很多,但偏重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而骨质疏松非椎体骨折的研究较少。目前,市场上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也往往针对椎体骨折,而骨质疏松非椎体骨折的可用药物较少。WNT信号通路在预防骨质疏松骨折方面的研究较多,WNT16作为WNT家族中新成员,是调控骨皮质的关键因子,骨质疏松非椎体骨折的关键原因在于骨皮质变薄,因此,WNT16可能是预防非椎体骨折的潜在靶标。本文主要通过总结近期关于WNT16在骨质疏松骨折上的研究,探讨WNT16在骨质疏松非椎体骨折的预防上所起的作用,为临床预防骨质疏松非椎体骨折提供参考,以及为骨质疏松非椎体骨折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引导组织再生性复合膜-纳米碳羟磷灰石/胶原/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膜(nCHAC/PLGA) 在体外的生物降解行为。方法根据牙周治疗的特点,功能分级材料nCHAC/PLGA膜制备成三层,即8wt% nCHAC PLGA/4wt%nCHAC PLGA/PLGA。其中一面为多孔结构,利于细胞在其上生长;另一面表面光滑,籍此抑制细胞的粘附。以纯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作为对照,将样本浸泡在37℃人工唾液中,比较两者生物降解行为。结果膜重量持续减轻,nCHAC/PLGA三层式功能分级复合膜在4周后重量减少23.1%, 12周后减少88%;单层纯聚乳酸羟基乙酸膜在4周后重量减轻30.7%,12周后减轻98.9%。处理4周后,因纳米碳羟磷灰石的降解,介质中钙离子浓度显著增加。另外,浸泡nCHAC/PLGA膜的溶液pH值略高于浸泡纯PLGA膜者,提示nCHAC复合物可能对溶液中PLGA酸性产物具中和作用。实验过程中,测试样本整体原形能维持4周,8周和12周时变成粉末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膜的8wt% nCHAC PLGA多孔疏松面增加,PLGA致密光滑面亦出现小孔结构。结论复合膜的降解过程符合牙周修复的实际过程;此外,复合膜表面形成新的矿物结构,将对体内新骨再生起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在红细胞生成素(EPO)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从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CD34 细胞,用含干细胞生长因子(SCF)、EPO或SCF IL-3及不同浓度FK228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7d,分别用抗GPA及抗CD36单克隆抗体(mAb)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将CD34 细胞用含SCF IL-3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7d,分离CD36 GPA-细胞,将细胞用含有EPO FK228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7d,并行细胞计数;将CD36 GPAlow/-细胞用含EPO加或不加FK228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进行annexin V和PI染色。结果:FK228以一种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D36 GPAhigh、CD36 GPAlow和CD36 GPA-细胞的产生;FK228可诱导CD36 GPAhigh和CD36 GPAlow/-细胞在含EPO的培养基中发生细胞凋亡。结论:FK228可抑制EPO介导的人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8)。通过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溴隐亭诱导的旋转实验和步行实验比较损伤后早期(4周后)和晚期(6个月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结合分析实验计算病灶侧阳性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2受体结合率。结果 甲基苯丙胺诱发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和MFB损毁模型组大鼠均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溴隐亭诱发纹状体损毁模型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而MFB损毁模型组则产生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成模早期和晚期不同模型组组间比较以及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比较,旋转圈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肢体(P <0.001),病侧肢体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肢体(P <0.001),病侧肢体前后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肢体...  相似文献   
147.
我们在分别观察气功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功反馈的概念,研制了系列气功反馈磁带,已应用于临床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机制正在探讨,初步认为与大脑皮层主宰下的植物性神经整合作用有关。 1 气功反馈概念的提出近20年来西方兴起的生物反馈(biofeed-back) 是从1969年美国布朗德理和加拿大格门士治疗瘫痪肢体的生物回授法开始的,它是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和微机系统,把一般不能感知的生理信息(肌电、血压及皮温等)转变成能感知的物理信息(声、光、磁  相似文献   
148.
对 1 0 3例早期胃癌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进行 P53基因突变蛋白检测 ,结果显示 :P53蛋白表达率在早期胃癌为 2 9.1 %。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有关 ,阳性表达多见于分化型腺癌 (P<0 .0 1 )。当肿瘤侵入粘膜下层 ,P53蛋白表达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 (P<0 .0 5 )。同时 ,P53蛋白表达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 ,表达阴性病例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P53 蛋白表达阳性组 (P<0 .0 5 )。此项研究表明在肿瘤早期 ,P53 突变基因已在肿瘤浸润、发展及预后方面起到相应作用。  相似文献   
149.
对103例早期胃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P^53基因突变蛋白检测,结果显示:P^53蛋白表达率在早期胃癌为29.1%,P^53蛋白表达与肿分化有关,阳性表达多见于分化型腺癌(P<0.01),当肿瘤侵入粘膜下层,P^53蛋白表达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P^53蛋白表达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表达阴性病例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P^53蛋白表达阳性组(P<0.05),此项研究表明在肿瘤早期,P^53突变基因已在肿瘤浸润,发展及预后方面起到相应作用。  相似文献   
150.
报道应用 L C- MS/ MS,采用音喷离子化 (SSI)与大气压化学离子化 (APCI)对利血平的比较分析 ,应用这两种离子化方法比较所得的利血平的标准质谱 (MS)和二级质谱 (MS2 ) ,实验证明两种离子化方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