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MAZ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HCC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AZ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AZ在HCC中的表达(48%,36/75)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22.67%,17/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Z表达与HCC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NM分期、是否合并肝硬化、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是否有肝癌家族史以及血清AFP、CEA、γ-GT、ALT、AST和ALB水平、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吸烟与否、饮酒与否显著相关(P0.05)。HCC中MAZ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MAZ阳性组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组,提示MAZ表达上调可能导致患者的预后更差。结论 MAZ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孕妇孕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中期体重变化对出生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以广西平果县壮族孕妇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在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选取首次孕期产检、孕周≤16周的3 516例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和分娩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身高和体重,并追踪记录分娩结局.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出生巨大儿的发病率为2.56%,孕早期BMI与孕中期增重呈负相关(r=-0.12,P<0.001).孕中期增重、超重和肥胖是出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1.10(1.05~1.11)、3.38(1.20 ~3.68)和7.32(3.44~8.16).结论 孕中期增重、超重和肥胖是广西平果县壮族出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空间回归技术在筛选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的气象因素中的价值,为广西乙脑的区域性生态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lagmod—el,SLM)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eographicalweightedregression,GWR)从全局和局部2个水平上探讨广西乙脑发病率与气象因素间的量化关系。结果空间滞后模型拟合结果表明:AIC=18.69、R^2=0.64、模型残差独立。GWR拟合结果表明:AIC=14.99、R^2=0.62、模型残差独立;气象因素对乙脑发病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变异性,不同地区的地理加权回归系数β和拟合优度R^2不同。结论空间回归技术在探讨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的疾病数据的影响因素时,较经典回归分析效果好。广西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年均气压是影响乙脑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且具有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现场监测与定点监测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阳性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发现HIV阳性病例提供防治依据。方法 在广西艾滋病高发区选择某县,获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发现报告的HIV阳性数据(定点监测),同期对当地常住人口进行现场HIV抗体检测同时收集相关信息(现场监测)。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两种疾病监测方式下发现的HIV阳性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间的关联性。结果 现场监测214 586人,发现阳性1 195例,发现率0.56%(1 195/214 586);定点监测151 365人,发现阳性584例,发现率0.39%(584/151 365),现场监测发现率高于定点监测(χ2=53.69,P<0.001);对应分析显示,现场监测更容易发现“年龄在55~岁、文盲/小学文化、农村、异性传播、HIV感染者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特征人群;定点监测更容易发现“30~岁、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城镇、艾滋病、其他传播途径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特征人群。结论 实施现场监测有利于发现非病症感染者,老年人群、低文化程度和农村人群是HIV感染的重点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5.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为从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其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分析血清蛋白质谱,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结果有25个蛋白成分在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与儿科常见病对照组相比,11个蛋白成分在VSD血清中高表达,14个下调;与其它先天性心脏病组相比,14个蛋白成分在VSD血清中高表达,11个下调。结论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能是发现与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的快速、有效的蛋白质组学工具。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构建血清诊断模型,探讨血清蛋白质谱在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并构建诊断模型。结果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88、95.00%、100.00%、92.42%、87.18%和100.00%,简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48、94.00%、88.24%、96.97%、93.75%和94.12%。简化模型与完整模型之间预测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血清蛋白质谱建立的诊断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对诊断室间隔缺损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88.
89.
[目的]通过测定职业性锰暴露男性工人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探讨锰暴露对工人血浆BDNF含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广西某锰冶炼厂179名男性工人为暴露组,按锰累积暴露指数(CEI)分为低暴露组(CEI<2.000,84名)和高暴露组(CEI≥2.000,95名),以同一地区某糖厂96名男性工人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血浆BDNF含量的测定. [结果]控制年龄、民族等协变量后,该厂锰作业男性工人CEI与血浆BDNF含量呈负相关(r=-0.200,P<0.05);两个暴露组人群血浆BDN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工人(均P<0.01),高暴露组工人低于低暴露组(P<0.05). [结论]职业性锰暴露可降低锰冶炼厂男性工人的血浆BDNF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1年登记为丢失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基本特征,为更好的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广西2008—2011年登记为丢失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西2008—2011年登记为丢失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共313例,年平均丢失率为0.54%。患者多数为农民(70.0%)、男性(80.8%)和汉族(70.9%)人群,年龄集中在25~54岁(52.4%),主要来源于转诊(51.8%);98.4%的患者诊断为Ⅲ型结核病,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多无空洞(占69.3%)、无粟粒(占98.4%);74.4%患者确诊时间〉14d,61.3%患者治疗时间≤2个月。各年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诊治情况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各年患者的户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008年后外地户籍与本地户籍患者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对中青年男性农民患者的全程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