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目的:研究反式-BPDE诱导正常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发生恶性转化前后自噬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前期建立的细胞恶性转化模型,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成像技术,在无损伤状态下,实时观测反式-BPDE恶性转化细胞(16HBE-T)和正常细胞(16HBE-N)中自噬体标记蛋白GFP-LC3的荧光强度及定位,并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技术检测细胞内自噬信号通路关键效应分子的表达。结果:16HBE-T细胞与16HBE-N细胞相比,GFP-LC3蛋白的点状聚集明显减少,只有16HBE-N细胞的1/3左右,表明自噬水平下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mTOR激酶活性上升,Beclin 1表达下降。结论:反式-BPDE可能通过自噬途径参与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癌变过程,将为预防和治疗肺癌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2.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对于脆性X综合征产前筛查的态度。方法随机调查284位没有智力发育障碍及脆性X综合征家族史的女性,分为已婚已育(67/284)、已婚未育(54/284)及未婚未育(163/284)三组。结果各组愿意接受产前筛查的比率分别为77.6%、66.7%及74.9%。而各组选择在得知产前筛查结果阳性时愿意终止妊娠的比率分别为95.5%、92.6%及90.2%。结论在中国女性群体中对FMR1基因突变进行产前筛查有较高的接受度。大多数人选择接受针对脆X综合征的产前筛查。  相似文献   
23.
肺癌组织中的8-OH-dG及其与几种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 8 羟基 脱氧鸟苷 (8 OH dG)与人群肺癌发生及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 ,使用针对 8 OH dG加合物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 1 50例肺癌、1 2 0例癌旁肺组织、40例肺良性病变和 40例正常肺组织中氧化损伤标志物 8 OH dG的含量 ;同时检测相应肺组织中P53、C MYC、K RAS、BCL 2、hTERT等癌变相关基因的表达 ,分析 8 OH dG与上述癌变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 ,92 7% (1 39 1 50 )的肺癌组织中可检出氧化损伤标志物 8 OH dG ,其阳性标志细胞的比率为 (2 4 0 0± 2 5 1 1 ) % ;1 7 5 % (2 1 1 2 0 )的癌旁肺组织可检出 8 OH dG ,阳性标志细胞的比率为 (2 42± 5 98) % ;1 0 0 % (4 40 )的肺良性病变组织可检出 8 OH dG ,阳性标志细胞的比率为 (0 80± 1 30 ) % ;5 0 % (2 40 )的正常肺组织可检出 8 OH dG加合物 ,阳性标志细胞的比率为 (0 34± 1 0 1 ) % ,肺癌中 8 OH dG的含量高于其它肺组织 (P <0 0 1 )。将肺癌病例按性别、年龄、细胞类型和吸烟史分层 ,它们皆与 8 OH dG无关联。分析 8 OH dG与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 ,发现肺癌组织K RAS、BCL 2基因阳性表达者 8 OH dG的含量高于上述基因阴性表达者 ,P值分别为 0 0 35和 0 0 34 ;而P53、C MYC和hTERT基因表达与 8 OH dG的含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蛇毒膜毒素(CTX)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及其对肿瘤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在各组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3 d后各实验组小鼠分别腋下注射CTX0.8 mg/kg、0.4 mg/kg、0.2 mg/kg各0.1 mL,连续10 d.分析统计荷瘤小鼠的体重变化和肿瘤抑制率,并通过核仁组织区银染技术(AgNOR)和bcl-2蛋白的免疫组化实验,探讨CTX对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CTX各剂量组荷瘤小鼠的平均瘤重和瘤/体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减少(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CTX对体内S180肿瘤细胞的核仁形成区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底、中、高剂量组的AgNOR数(3.693、2.578、1.042)均比对照组(x=3.858)明显减少,且随着CTX处理的浓度越大,AgNOR的数目也越少(P<0.05,P<0.001);对照组肿瘤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强烈,经CTX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减弱或被完全抑制.结论CTX对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rDNA基因的活性和干扰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干扰和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5.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模式。从教经历出发,总结借鉴相关有益教学方法,主要从问题的导向性、主动探究、积极创新和课外延伸四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探讨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方法应用生物软件针对甲/乙型流感病毒的膜蛋白(Matrix Protein)基因和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PCR和杂交的反应条件,建立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与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对相同的临床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该方法对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3型、鼻病毒和腺病毒3型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2~103copies/μL。在111例发热门诊病人的咽试子标本中,免疫荧光检测出3例甲型流感病毒、0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7%;反向斑点杂交检测出3例甲型流感病毒,其中1例H1、2例H3、0例H5、0例H9,4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6.3%。结论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具有特异、灵敏的特点,为该方法的后续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板蓝根对试验性小鼠遗传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板蓝根水煎液在实验性小鼠体内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了畸形实验,观察板蓝根水煎液在小鼠体内能否诱发体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结果:板蓝根水煎液能明显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具有致突变作用。结论:板蓝根水煎液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和治疗肿瘤的中草药,在剂量较大时,具有致突变性,临床使用上应注意。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贵州土家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致病突变型,检测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通过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对2 789例土家族男性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DNA测序对78例个体进行基因突变型鉴定。结果在2 789例纯系土家族男性中,发现2例酶活性异常。在印江县采集的78例(2例酶活性异常和76例正常)纯系土家族男性血样中,共检出G6PD c.1388G>A突变2例、c.1376G>T突变1例和c.1311C>T/IVS 11+93T>C突变2例,基因突变型分别占2.6%、1.3%和2.6%。结论在贵州土家族人群中发现c.1388G>A、c.1376G>T和c.1311C>T/IVS11+93T>C 3种突变型,是共同存在于中国人群的G6PD基因突变型,中华民族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贵州省印江县土家族男性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为6.5%,可为上述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利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PCR扩增技术检测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及其可能的女性携带者的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方法利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PCR扩增对32例DMD患者及其27个可能的女性携带者的dystrophin基因缺失、重复进行检测。结果32个先证者中,共检测出了24例DMI)患者具有一个或多个外显子的缺失,l例DMD患者具有重复突变,l例患者为第19外显子的无义突变(R768X),6例没有检测出缺失、重复突变的先证者可能是点突变所致。17个先证者的18位女性亲属具有和先证者相同的缺失、重复突变。结论多重连接依赖探针PCR扩增技术可用于检测DMD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可以检测DMD基因女性携带者的基因杂合情况,在检测DMD基因缺失和重复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氧化/还原因子-1(ref-1),也称为AP核酸内切酶(APE),是氧化还原和DNA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中的重要一员.本研究旨在探讨ref-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氧化损伤标志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0例肺癌组织、120例癌旁肺组织、40例肺良性病变和40例正常肺组织中氧化/还原因子ref-1基因的蛋白质表达;分析有关暴露因素对ref-1表达的影响,探讨ref-1基因与8-OH-dG的关系. 结果肺癌和正常肺组织皆有ref-1的表达,但ref-1在细胞内的定位有所不同,70.0%(105/150)的肺癌组织ref-1从通常的胞核定位移位到胞浆,仅7.5%(3/40)的正常肺组织有ref-1移位胞浆的现象,两者差异显著,P<0.01.未发现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和肿瘤家族史等因素与ref-1细胞定位之间有联系.ref-1移位胞浆与肺组织中8-OH-dG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02,P<0.01. 结论 ref-1的细胞定位对其氧化/还原和修复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可作为监测细胞DNA修复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