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中防治肺系疫病方药的用药规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第5 版《中华医典》数据库中的肺系疫病条文,筛选明确具有现代流行性传染病特征、发病部位在呼吸系统、且包含药物组成的条文。提取其中涉及的病名、证候、用药等信息,对提取信息进行术语规范化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常用中药用药频次、分析其关联规则,获取核心处方及组方规律,结合现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 869 条古代疫病条文,根据传染性评价和发病部位判断后,最终纳入含中药处方的肺系疫病条文共177 条,1 条来自唐代,4 条来自宋代,2 条来自金代,2 条来自元代,60 条来自明代,90 条来自清代,18 条来自民国。涉及药物共204 种,单药使用频次最高前3 位的为甘草、黄芩、桔梗,出现药对频次最高的组合为甘草-桔梗、黄芩-甘草、连翘-甘草。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进一步分析,设置支持度20,得到核心处方黄芩-黄连-连翘-甘草-桔梗;设置支持度16,得到核心处方为黄芩-黄连-柴胡-连翘-桔梗-牛蒡子-玄参-甘草。结论:中国古代经历多次疫灾,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记载了大量的抗疫方药。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古代肺系疫病的诊疗经验,建立了古代肺系疫病文献数据库,发现古代肺系疫病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辨证分型虽不尽相同,但高频用药多为清热药、解表药;处方规律则改泻火解毒为辛凉宣肺,注重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12.
卢传坚  曾召  谢秀丽  宁江 《中医杂志》2012,53(11):959-96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查找1979-2010年寻常型银屑病文献,筛选出证候文献,利用Excel建立证候名称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探索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最终筛选合格文献920篇,证候出现2 033次,规范后整理中医证候分布按频率(占总证候的百分率)大小依次排序,百分率大于1%的有9个证候,占所有证候比例的95.97%,分别是血热证(32.86%)、血燥证(23.56%)、血瘀证(19.43%)、风热证(6.34%)、湿证(4.87%)、血虚证(3.30%)、热证(2.51%)、风湿证(1.72%)、脏腑亏虚证(1.38%),排前3位的证候血热证、血燥证及血瘀证所占比例为76.8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以血分辨证为主,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是其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人员的现状及需求,为制定相应制度政策和科研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参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方法学培训会的全体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级职称占47.58%,硕、博士占84.14%,作为前三名参加过省部级及以上临床研究课题的占57.24%,承担重点病种相关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的占35.17%;65.52%的人员参加过科研方法学培训,其中循证医学培训最多占30.34%;多数人员对科研方法学有较清晰的理解,认为循证医学和系统评价最难理解实践,最希望深入拓展统计学知识.结论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人员科研基础较好,但重点病种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知识,需加强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分析中医古代疫病鼻疗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鼻疗方(简称"新冠方")的用药特点,评估新冠方与古代疫病鼻疗方的传承关系,进而探索中医疫病鼻疗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获取5个历史时期48部古籍210条文献条目,筛选古代疫病鼻疗方132种(含燃熏方62种、挥发方63种、煎煮方7种);检索全国各地市及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和研究性文献,收集到新冠方处方20种(含挥发方12种、煎煮方8种);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各类处方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古代疫病鼻疗方共涉及178味药材,单味频次≥10次的25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雄黄。其中燃熏方涉及103种,频次≥5次的28种,频次最高者为雄黄,药对频次最高者为"雄黄、雌黄",核心处方为"雄黄、朱砂、雌黄"。挥发方涉及142种药材,频次≥5次的30种,频次最高者亦为雄黄,药对频次最高者为"朱砂、雌黄",核心处方为"雄黄、朱砂、雌黄、鬼箭羽"。7种煎煮方涉及17种药材,频次最高者为桃枝。②20种新冠方涉及22种药材,频次≥2次的18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艾叶。其中挥发方涉及药材18种,频次≥2次的13种,频次最高者为藿香。煎煮方涉及药材13种,频次≥2次的7种,频次最高者为艾叶。结论古代疫病鼻疗方以燃熏法和挥发法为重点,擅用矿物药,用药品种多;新冠方以挥发法和煎煮法为重点,全部采用植物药,用药品种少,对燃熏法未能有效利用。认为新冠方体现了对古代鼻疗防疫经验的传承应用,但也存在明显的研究短板,建议推进中医鼻疗防疫经验研究,为中医药参与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脱疽的古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对周围血管疾病早有认识和论述,如所记载的"脱疽"、"脱骨疽"、"脱骨疔"等证候,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多种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的趾(指)脱落坏死性疾病,包括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性坏疽等疾病.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在治疗上不断有所发现、创新,为治疗外科动脉性疾病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至今一些治疗方法仍为临床所用.本文将脱疽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的中医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清岭南医家生平、医家医著、伤寒金匮类、岭南温病、岭南瘟疫史、中西医汇通、中医名著对清岭南医学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清代岭南医家的研究,并指出整理完善岭南医家的生平事迹,为研究岭南中医发展史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群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45-247
本文简述了医院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和可行性,并从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推送服务、课题定题服务、读者培训工作、建立学科导航、特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服务的内容及措施,并分析了现阶段实施此项服务存在的问题.认为医院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能更好地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大承气汤在外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承气汤在外科最常用于急腹症,通过行气通便,使肠道得通,腑气得降,肠道功能得以恢复。但在应用中要注意:①要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禁忌症及其用量。因为大承气汤是苦寒泻下峻猛之剂,使用不当,最易伤人正气。②对于急腹症患者,如果采用口服泻下的方法,应根据病人体质、病情轻重而调整药物的剂量,以防犯虚虚之戒;如果采用灌肠给药的方法,一般使用较大剂量,四种药各30g,大黄后下,芒硝冲服。③由于急腹症病人随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必要时需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