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济宁市2004~2005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济宁市儿童常规基础免疫接种情况,促进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的平衡开展。[方法]利用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比值(R值)等方法,对济宁市2004、2005年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全年报告12次,2004、2005年5种疫苗累计报告接种率均达99%以上,综合评价2004年有8个县市区判定为可信,2005年有10个县市区判定为可信。[结论]提示定期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对于掌握常规免疫接种率真实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今后要做好摸底登记,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和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22~30日,我们随山东省赴香港艾滋病防治考察团对香港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了为期8d的考察。期间,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们如何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多部门合作,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3.
1999~2006年济宁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济宁市1999~2006年麻疹流行规律,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6年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290例,年均发病率为2.02/10万,无死亡病例;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暴发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季节.1999~2004年病例主要以8月龄至14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2.55%,2005~2006年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占46.18%;但8月龄至6岁也占有相当比例,为32.66%;7~14岁发病比例由1999~2004年的30.59%下降到7.83%,而<8月龄则由1999~2004年1.96%上升到13.33%;8月龄~6岁估算接种率约为88%.[结论]济宁市麻疹发病有周期性规律,易感人群积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另外,病例逐渐向成人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给麻疹控制乃至消除工作带来挑战,因此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除要做好儿童常规免疫外,加强成人麻疹监测和免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鲁南五市疟疾联防区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疟防后期监测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鲁南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当地感染、输入性疟疾或疑似病例进行登记和确诊,并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的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鲁南五市2005~2007年疟疾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例数比2004年分别上升293%、586%和686%,以枣庄、济宁和菏泽增多最明显。疟疾病例以间日疟和新发病例为主,既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且当地感染病例明显增加。男性高于女性,以农民和民工发病最多。结论鲁南五卞联防区的疟疾疫情呈上升趋势,尤其靠近江苏、安徽和河南的市县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加强联防和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各级疟防人员的专业水平是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济宁市霍乱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宁市1976~2006年霍乱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济宁市1976~2006年共发生霍乱66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4/10万.死亡3例.病死率为0.04%.暴发与散发并存,以散发为主.沿湖地区发病(574例)高于非沿湖地区(9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8~9月,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农民、渔民发病为主(384例),占57.5%.其次为散居儿童和中小学生(214例).占32.1%.轻、中、重型之比为3.4:1.3:1,各流行年份主要流行优势菌型不同.[结论]济宁市为霍乱的老疫源地,发病以散发为主;流行因素广泛存在,应加强"三管一灭"和宣传教育,搞好疫情监测,做好重大疫情的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济宁市任城区地处济宁市城区的周围,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成为免疫规划管理的难点.通过加强部门协调,摸清底数;强化宣传,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开展接种率调查,做好查漏补种;实行凭证入托入学制度等一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接种率.在2006年11月开展的流动儿童接种率调查中,建卡、建证率均为100%,"四苗"合格接种率达93.61%,规范了全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社区高血压防治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控制和降低高血压的病死率、致残率,我们开发和应用了社区高血压防治预警系统,并在社区推广。该系统由预防、治疗、药品管理、查询、预警、系统维护6大部分组成,具有界面美观、经济、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等特点。预警系统运行以来,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控制率、服药率、治疗有效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病人满意率都有了明显提高。医生和病人建立了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病人及家属经常咨询、复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中小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对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效果,为有效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曲阜市区中小学校各1所作为干预组,选择条件齐同的邹城市为对照组,干预组以6种营养宣传教育材料为基础,用大众和人际传播方式进行为期一年的营养宣传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基线和终期调查共中小学生1082名,营养教育后,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优良率分别从35.3%上升到76.0%,3.83分上升到8.10分,7.3%上升到81.6%;中学生分别从54.6%上升到83.6%,6.78分上升到8.87分,16.8%上升到96.5%。营养态度平均得分、及格率,小学分别从4.17分上升到4.80分,64.7%上升到91.6%;中学生分别从4.76分上升到4.92分,72.2%上升到97.6%,每天吃早餐、食鸡蛋、蔬菜水果、饮奶、喝饮料、白开水和每周体育锻炼3次以上人数百分比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教育前(P〈0.01)。对照组终期和基线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小学校开展营养教育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营养态度显著改善,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济宁市部分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宁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现况,有的放矢地加强指导医院消毒工作,提高医院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2006年我们依据GBl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对济宁市市直医院、县级医院、企业职工医院、卫生所(室)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液进行采样检测。检测结果按GBl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采样检测812份,合格573份。总合格率为70.6%,其中市直、县级、企业、卫生所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6.2%、72.2%、63.9%、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差别较大。市直医院较好,县级医院可以,企业职工医院一般,卫生所(室)较差。各项目检测中室内空气合格率最低。根据存在的问题,卫生行政机关应加强监督检查,使消毒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人群膳食指南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向大众开展膳食指南营养教育活动的效果,为有效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社区干预实验,以6种膳食指南营养宣传教育材料为基础,用大众和人际传播方式,对曲阜市区全人群进行为期一年的营养宣传教育,选邹城市为对照组,分别在基线和终期随机抽取中小学生、居民、老年人1444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结果教育组各人群膳食指南知晓率从12.3%~19.0%上升到91.8%~100.0%,老年人和居民膳食指南正答率从14.6%~27.6%上升到93.6%~98.4%(P<0.01)。教育后,有93.4%的居民和90.0%的老年人是从发放的6种宣传材料上获得膳食指南知识,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书籍渠道营养知识获得率为80.6%~90.3%。中学生、居民、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及营养知识正答率明显提高(P<0.01)[分别为中学生(6.78±1.74)分vs(8.87±0.77)分、(4.76±0.87)分vs(5.04±0.64)分、(56.6%vs73.9%),居民(18.10±2.79)分vs(27.39±1.42)分、(2.02±0.61)分vs(2.74±0.47)分、(55.2%vs97.8%)]。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从68.0%提高到88.3%,老年人和居民从75.0%~78.1%提高到92.0%。每天饮奶的小学生从30.3%提高到55.5%。中小学生愿通过饮食调节体重的从70.0%上升到95.7%,每周体育活动3次以上的从26.0%上升到66.9%(P<0.01)。对照组终期和基线调查结果相近(P>0.05)。结论对大众开展膳食指南营养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