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GSP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0.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GSP治疗组(GSP组,GSP 250 mg·kg-1·d-1),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24周后测量大鼠体重、收缩压、肾重/体重和24 h尿蛋白定量;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SCr)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μ亚型(GSTM)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结果: 实验开始时3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24周时DM组大鼠较C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GSP组大鼠体重较DM组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第24周时DM组大鼠与C组相比较,收缩压、FPG、HbA1c、肾重/体重、24 h尿蛋白定量、BUN和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GSP组大鼠与DM组比较FPG和HbA1c水平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重/体重显著降低,(P<0.01),BUN和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GSP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较DM组改善。GSTM和Nrf2表达在DM组表达较C组上调,在GSP组治疗后回调(P<0.05)。结论: GSP可能通过Nrf2下调GSTM表达而起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葡萄子原花青素(GSPE)对糖尿病大鼠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骨形态蛋白7(BMP 7)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45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5只)、GSPE小剂量[250mg/(kg·d)]治疗组(T1组,n=15只)和大剂量[500mg/(kg·d)]治疗组(T2组,n=15只),另以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15只正常大鼠给予GSPE 250mg/(kg·d)作为正常治疗组(CT组)。于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清AGEs、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肌酐(Ucr)、肾重/体重水平。以光镜PAS染色及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RT PCR、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TGF、BMP-7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与C组相比,DM组血清AGEs、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均显著升高(P<0.01),肾病理改变加重,肾组织CTGF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BMP-7mRNA及蛋白降低(P<0.05)。与DM组相比,T1组和T2组血清AGEs、血压、24h尿蛋白定量、Ccr和肾重/体重显著降低(P<0.05或P<0.01),病理改变减轻, BMP-7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而CTGF mRNA及蛋白显著降低(P<0.01)。T1组与T2组之间相比,Ccr、肾重/体重水平、CTGF mRNA及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GSPE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蛋白尿、改善肾脏病理,对其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清AGEs、抑制肾组织CTGF过高表达、上调BM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3.
<正>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重点从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逐渐转向生理活动的执行者—蛋白质。人们认识到,只有对蛋白质的数量、结构、性质、相互关系以及其生物功能的全面了解,才能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蛋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测定非单体中药提取物对贴壁细胞增殖影响的方法。方法分别用苏木素染色法、MTT比色法及CCK-8比色法测定HUVEC细胞44 h的增殖活性,并用苏木素法、MTT比色法和CCK-8比色法检测金荞麦提取物对M21细胞增殖的影响,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苏木素法检测HUVEC细胞44 h的增殖结果与CCK-8和MTT比色法结果具有一致性。在测定非单体中药提取物对贴壁细胞增殖影响方面,苏木素法与CCK-8以及MTT比色法相比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结论苏木素染色法测定非单体中药提取物对贴壁细胞增殖的影响具有稳定、简便和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5.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免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新西兰免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饲喂标准颗粒饲料;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干预组饲喂含1%GSP和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的第4、8、12周末空腹经耳中动脉采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在12W末处死动物,留取主动脉和心脏作形态学检查。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血清TC、LDL-C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血浆OX-LDL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0.01)。干预组主动脉弓斑块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心脏上1/3处横切片显示心壁内冠状动脉大、中分支的狭窄程度,干预组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干预组主动脉和心肌的超微结构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GSP能有效地抑制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该作用的发挥与其能够抑制血浆LDL的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36.
葡萄籽原花青素预防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籽原花青素 (grapeseedproanthocyanidin ,GSP)是从葡萄籽中提取的一类多酚化合物 ,最重要的组成单元是黄烷 3 醇 ,大多数为 ( ) 儿茶素和 (- ) 表儿茶素。近年研究证实 ,GSP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 ,且毒副作用极低。本研究探讨了GSP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1.材料与方法 :(1)实验分组 :2 4只雄性新西兰兔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正常对照组饲喂标准颗粒饲料 ;模型组饲喂含 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 ;干预组饲喂含 1%GSP和 1%胆固醇的颗粒饲料。饲料量为每只每天 10 0g。 (2 )检测方法 :实验前及实验的第 4、8、12周末分别采取…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生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葡萄糖在体外共同孵育以制备糖基化终产物(AGE-BSA),将培养的HUVEC与不同浓度的GSP(5、15、25μg/ml)预孵育4h,再加入200μg/mlAGE-BSA共同培养,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免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及ET-1的含量,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ET-1 mRNA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结果HUVEC用AGE-BSA刺激后明显增强细胞内ROS产生,并能减少内皮细胞NO的分泌及eNOS mRNA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ET-1的分泌及其 mRNA的表达(P〈0.01)。而GSP预孵育则对AGE-BSA诱导的上述作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GSP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而影响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NO及ET-1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这对于防治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UA的机制。方法55例老年UA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给予LMWH治疗7d。分别检测老年UA患者治疗前后和2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凝血酶原片段F1 2(F1 2)、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浆抗Xa因子(anti-Xa)活性及血浆TAFI含量。结果LMWH治疗前,老年UA患者外周血中TAFI水平较对照组降低(43±25)%vs(81±27)%,P<0.05,F1 2、Fib及D-D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FDP水平无变化。老年UA患者血浆TAFI水平分别与血浆Fib间呈正相关(r=0.588,P<0.05),与血浆F1 2水平呈负相关(r=-0.636,P<0.05)。LMWH治疗后,老年UA患者血浆TAFI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43±25)%vs(75±30)%,P<0.05。anti-Xa活性、血清FD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血浆F1 2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浆Fib、D-D水平轻度降低,但无统计意义。治疗前后TAFI差值(△TAFI)与F1 2差值(△F1 2)呈负相关(r=-0.691,P<0.05)。结论TAFI是预测UA发生的标志物,其介导的纤溶活性调节作用是LMWH治疗UA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是具有肝素结合特性、并能调节皮肤表皮角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蛋白,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正常人体中有KGF-Ⅰ和KGF-Ⅱ。本实验所用新型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是KGF-Ⅰ型经基因工程改造,应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技术制备而成。本实验拟用新型KGF预防大鼠肝纤维化,为临床治疗肝硬化寻求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视黄酸(RA)对人心、脑特异表达基因NDRG4在人中枢神经元前体细胞NT2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回收分别经RA(10μmol/L)处理1、2周及未经处理的NT2细胞,提取总RNA进行NDRG4表达的Northern印迹分析,并应用NDRG4变异体NDRG4-B及NDRG4-H5′-端特异序列寡核苷酸引物对NT2细胞总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 Northern印迹分析表明,RA刺激可使NT2细胞NDRG4表达显著增加。RT-PCR结果表明,NDRG4-H及NDRG4-B变异体mRNA表达对RA反应不同.受RA刺激后前者表达逐渐上调,后者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NDRG4可能与中枢神经元发育及生长有关。对NDRG4基因的深入研究将为了解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元变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某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