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1.
目的 建立预测老年患者非神经外科非心血管手术围术期死亡风险的危险指数评分.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非神经外科非心血管手术治疗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住院患者11 144例,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术前化验室检查、手术麻醉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Bootstrapping法行内部校验,通过校正方程的偏回归系数确立危险指数评分的参数权重.结果 围术期病死率为1.0%(111例).通过回归分析获得8个独立预测因素,并定义危险指数评分:美国医师协会分级(工级0分,Ⅱ级3分,Ⅲ或Ⅳ级4分)、BMI(<24 kg/m2 0分,≥24 kg/m2-1分)、肾功能不全(1分)、慢性阻塞性肺病(3分)、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2分)、低清蛋白血症(1分)、低钠血症(1分)、实施全身麻醉(1分).危险指数评分:<6分的患者为低危,6~7分的患者为中危,>7分的患者为高危,高危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实际预测风险大于10%.围术期死亡危险指数评分展现出了较好的诊断识别能力(c-statistic=0.878).结论 老年患者非神经外科非心血管手术的围术期死亡风险可以通过危险指数评分进行预测,这一评分可以帮助筛选围术期死亡的高危人群,以便针对性的给予更精细化的围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2.
心脏重症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心脏科患者保驾护航。心脏支持技术及心脏以外的支持技术需不断普及。心脏重症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更多更好的监护与支持技术会不断涌现,并借助基因、大数据、人工智能造福心脏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以病理为金标准,联合应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MR-FT)及T1-mapping评估高血压早期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组织特征改变。方法:对18头健康中国雄性小型猪进行前瞻性研究,实验组(12头)通过结扎左肾动脉建立高血压模型,对照组(6头)同样开腹但不结扎动脉。两组在基线、造模后6月进行3.0T心脏磁共振检查,通过电影序列计算心肌应变指标和心功能参数,通过T1-mapping计算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CV),并且进行心脏磁共振晚期钆对比剂增强检查(LGE)。第2次MRI检查后处死动物,进行TTC大体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结果:建模后6个月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由102/71mmHg逐渐升高至145/86mmHg。造模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没有显著差异(P=0.34), LGE在基线、造模后6个月均为阴性。高血压组心肌的径向应力(RS)、纵向应力(LS)、周向舒张早期应变率(CSRE)及纵向舒张早期应变率(LSRE)显著降低(P<0.05)。造模6个月后 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切片显示左心室心肌出现明显的间质纤维化。胶原纤维体积分数(CVF)与R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1,P=0.03)。ECV从21.7%增加到29.2%(P=0.03),且与RS(r=-0.74,P=0.01)、LSRE(r=-0.92,P<0.001)及CSRE(r=-0.65,P=0.02)均呈负相关。结论:CMR-FT比射血分数更敏感地评估高血压早期心脏功能的受损程度,并且这一改变与心脏细胞外间质纤维化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心脏MR(CMR)不仅是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的金标准,而且其独特的组织特征成像(如钆对比剂延迟强化等)能够在体动态显示心肌充血、水肿、坏死和纤维化等病理学改变,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参数定量技术能在心脏大体结构及功能改变之前更早地识别心肌微观结构重构。CMR这些特征对于心力衰竭病人的病因学诊断和预后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对于临床前期心力衰竭高危病人的筛查也有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两项研究分别于1998年和2000-2001年开展基线调查,并在2007-2008年开展统一的健康状况随访。共纳入13739名研究对象进入最终分析,按照BMI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低体重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0~27.9 kg/m2)和肥胖组(≥28.0 kg/m2)。计算四组人群年龄标化的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并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使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其他三组高血压发病风险RR值及其95%CI结果 本研究平均随访8.1年,确诊新发高血压4271例,其中男性2012例,女性2259例。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年龄标化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1.6%、30.6%、42.4%和50.8%,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趋势P<0.001)。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调整协变量,男性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RR值(95%CI)分别为0.78(0.64~0.95)、1.22(1.13~1.30)和1.28(1.16~1.42);女性分别为0.89(0.77~1.03)、1.16(1.09~1.23)和1.28(1.18~1.38)。结论 我国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整体心肺功能变化,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评估运动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探讨CPET在CHF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患者给予不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康复组(n=10)患者给予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根据CPET检查结果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30 min/d,5 d/周,共12周。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CPET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6MWD)、QoL评分。结果 康复组患者均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运动CPET检查和全程运动康复12周。治疗前,对照组与康复组患者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D、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无氧阈(L/min、ml·min-1·kg-1)、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峰值氧脉搏(ml/次)、LVEF、6MWD较对照组升高,BNP水平、Qo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LVEDD、LVEF、6MWD、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LVEF、6MWD较治疗前升高,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CPET可以客观定量评估CHF患者病情,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运动康复12周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QoL,是CHF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高压与遗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致病基因逐渐明晰,肺动脉高压的遗传检测和咨询的需求迅速增长。遗传检测可以明确患者病因,协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危险分层;通过识别携带致病性基因突变的患者家属,可以在无任何临床症状前对其进行风险提示和早期预警,并指导家庭生育。遗传检测正在逐步融入临床决策和实践。文章将从临床意义、目标人群、实施方法和结果解读等方面阐述肺动脉高压遗传检测和咨询的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青年猝死的常见原因,自19世纪70年代末至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更新,本文通过对ARVC疾病的定义、在心肌病分类中的发展以及诊断标准等的梳理,重点综述了近年ARVC心血管磁共振评价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摘要】心血管磁共振(CMR)是一种多方位、多平面、多参数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及对比度分辨率,结合丰富的序列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及危险分层中的价值越来越高。本文对2018年心血管磁共振的进展做一回顾,重点阐述基于新技术的磁共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非急性缺血性心脏病伴左室功能障碍患者数量庞大且临床预后较差,但恰当的血运重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针对反映心肌活性的不同指标,目前可用于存活心肌检测的成像技术多种多样,既往多数回顾性研究认为存活心肌检测对冠脉血运重建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近期的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并未能证明存活心肌与血运重建治疗收益间存在明显关联,使得存活心肌成像的临床应用面临新的挑战.笔者基于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存活心肌成像的最新共识,对常用存活心肌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策略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分析近期临床试验结论 产生的争议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