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9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29篇
  2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背景 临床注册研究是近期国内外学术界兴起的一种新的临床研究形式.美国国家心血管病数据注册系统于2005年开展了针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注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目的是在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建的统一数据库平台基础上,开展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和导管消融治疗注册系统.基本原理 根据研究要求,建设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信息与研究平台的专用网页.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化、信息化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平台,对研究中各个子项目的数据进行数据监查、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及统计分析.设计方案 为前瞻性的、多中心的、开放性注册研究,共有24家医院参加研究.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建的统一数据库平台,设计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注册系统,包括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以及导管消融治疗注册系统.前者包括心脏起搏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植入登记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后者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手术登记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结论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建设将有助于规范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临床行为,实现网络数据库与临床工作平台的合理对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2.
第35届心律学会(HRS)年会于2014年5月7至10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此次盛会迎来了全球70多个国家的13 000余名参会者.许多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在本次会议上公布.1.关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中是否有必要进行除颤阈值测试:SIMPLE临床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价除颤阈值测试预后价值的全球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共纳入2 500例植入ICD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是否接受除颤阈值测试,中位随访3.1年.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未能发放正确的电击治疗或心律失常死亡事件.  相似文献   
73.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已告别2013,迎接2014的到来.回首过去的一年,心律失常领域可谓群星闪烁,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本刊于2013年1期开始由John D.Day教授执笔,张澍教授编译将2012年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本文将2013年心律失常领域10大重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我国西藏地区女性不同绝经时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患病风险。方法 2015~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地区常住居民进行慢性心肺疾病调查,最终获得40~60岁女性的有效样本853例。计算各绝经时期的构成比和LVDD发生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女性不同绝经时期的LVDD患病风险。结果 未绝经、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女性比例分别是56.0%、21.8%和22.2%,相应LVDD发生率分别为16.3%、35.5%和47.1%。伴有高血压或腹型肥胖的女性LVDD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的女性。以未绝经女性为参照,调整年龄等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早期女性的LVDD患病风险增加(OR=1.881,95% CI:1.186~2.982),绝经晚期女性风险进一步升高(OR=2.877,95% CI:1.650~5.017);在高血压对象中,绝经早期与绝经晚期女性LVDD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2.399(95% CI:1.220~4.719)和2.940(95% CI:1.226~7.048);在腹型肥胖对象中,OR值则分别为2.124(95% CI:1.222~3.690)和2.974(95% CI:1.451~6.095)。但在非高血压和非腹型肥胖的女性中,绝经早期LVDD患病风险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藏地区女性绝经后LVDD患病风险增高,高血压和腹型肥胖对象更显著,应针对这类人群进行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75.
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种类多且患者总数庞大,呈家庭聚集性,发病年轻、病情重且疑难复杂病常见。基因 检测有助于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危险分层,对治疗策略的制定、遗传筛查和遗传阻断等也有指导作用。《单基因遗 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对基因诊断在该类疾病中的作用及适用范围进行了系统阐述。该文旨在对指南亮点 做一简要解读,以提升临床医生对此的认识与关注。  相似文献   
76.
心血管植入性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和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加。50%~75%的CIED患者可能需要MRI检查。但由于MRI检查中的磁场和能量会 导致电子装置不可逆的损害,因此,CIED患者一直是MRI扫描的禁忌。2009年,磁共振兼容起搏器被用于临床。与 传统起搏器相比,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在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构造方面都做了一系列改进,从而大大减少磁场对起 搏系统的影响,使得患者可以安全地接受磁共振扫描。当然,随着临床应用增加,人们对磁共振兼容起搏器认识亟待 提高。文章从磁场对起搏系统的影响,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构造的改进,不同制造商的磁共振兼容起搏器的特征以及 磁共振兼容起搏器今后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磁共振兼容起搏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急性广泛前壁或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心室附壁血栓(L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急性广泛前壁或前壁STEMI患者1245例。收集1245例患者急诊就诊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当日、PCI术后连续3 d以及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结果,根据结果诊断LVT者39例,并以简单随机法抽取40例无LVT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主要临床终点为体循环栓塞事件。结果LVT组共39例(3.1%,39/1245),39例患者中广泛前壁STEMI 26例(66.7%)、前壁STEMI 13例(33.3%);非LVT组40例。两组随访12个月,LVT组体循环栓塞1例(2.6%),非LVT组体循环栓塞0例;LVEF<40%是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696,95%CI 2.620~52.215,P=0.001)。结论LVT在急性广泛前壁或前壁STEMI患者中发病率为3.1%,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6%。LVEF<40%为L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新一代冷冻球囊能否提高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序贯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介入治疗与术后门诊随访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球囊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第一代(G1)组和第二代(G2)组。术后3个月后的规律门诊随访中如有房颤或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复发的心电学证据则判定为冷冻消融治疗失败。术前经胸超声测量左房前后径。结果共10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G1组57例,G2组48例。G2组术中即刻肺静脉隔离成功率高于G1组[98.7%(150/152)VS94.6%(174/184),P=0.0429]。G2组不同肺静脉最低冷冻温度均明显低于G1组(P〈0.01),冷冻消融时间[30(16,44)minVS35(25,55)min,P〈0.0001]、手术时间[105(75,145)minVS120(80,190)min,P=0.0056]、X线曝光时间[17(13,28)minVS20(13,32)min,P=0.0470]均明显低于G1组。G1组1例发生心包积液,G2组4例(8.3%)发生手术相关主并发症(2例膈神经麻痹,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平均13(5,20)个月随访期内73例完成随访,46例维持窦性心律。G2组冷冻消融术后成功率明显高于G1组[89.3%(25/28)VS46.7%(21/45),P=0.0002]。生存分析亦证实G2组成功率高于G1组(Log—Rank=5.0238,P=0.0250)。复发患者左房内径较大[(48±7)mmVS(44±6)mm,P=0.0079J。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采用新球囊[RR=9.524(2.511,36.121),P=0.0009]与冷冻消融成功率提高独立相关。结论采用新一代冷冻球囊冷冻消融治疗房颤不仅能够缩短术中冷冻标测和消融时间,提高即刻肺静脉隔离成功率,还能提高远期随访成功率,但是在早期应用中主并发症发生率稍高。  相似文献   
79.
心内膜导线相关的三尖瓣返流的发生率为11%-39%。 其发生机制第一,导线的机械作用:包括淤导线嵌顿于瓣叶之前;于导线与瓣叶粘连;盂导线与腱索缠结;榆瓣叶穿孔或撕裂;虞瓣环扩张;第二,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心脏的收缩顺序。 轻中度三尖瓣返流多无明显症状,重度返流常表现为右心衰竭。 治疗有针对症状的药物治疗,以及病因的导线拔除,外科瓣膜成形与置换。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在昌乐县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描述其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医生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等方法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管理,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查看高血压控制率的干预效果。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定性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控制率之差,定量资料干预效果为干预前后数据差值的均值。结果到2009年12月底,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高血压患者且资料齐全的共计3930名,男性47.61%,平均年龄(58.87±10.81)岁。规范化管理后,收缩压下降12.07mmHg (95% CI:-12.53~-11.60),舒张压下降5.89mmHg (95% CI:-6.18~-5.59),吸烟率下降4.87%(95% CI:-5.72%~-4.03%),饮酒率下降5.13%(95% CI:-6.00%~-4.26%),不运动率下降8.39%(95% CI:-9.72%~-7.05%),口味偏咸率下降9.43%(95% CI:-10.79%~-8.07%)。基线时血压控制率为8.42%,1年后高血压的控制率达到34.86%,管理效果为27.46%(95% CI:26.07%~29.92%),各个不同特征项目组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有显著升高,且男女性血压控制率均随着规范化管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的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