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血清铁与高血压是否存在关联,为高血压病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黑龙江报社人群为调查对象,于2005年7月对该人群进行高血压横断面调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进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调查.现场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空腹血糖、血清铁等指标.统计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计算相应指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 年龄、性别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吸烟率和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空腹血糖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低水平血清铁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P<0.05),可能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铁增加不会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饮酒、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BMI混杂因素后,血清铁与高血压的关联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铁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调查哈尔滨电业局职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并分析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的聚集性。方法:于2004-06/11在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对黑龙江省电力职工进行体检。哈尔滨电业局机关职工共2299人,剔除不参加者及项目检测不全或记录不全者,实际参加人数2103人(91.47%),男1480人,年龄21~61岁,平均(40±9)岁;女623人,年龄22~63岁,平均(38±8)岁。对40岁以上者,除测定血压,血糖外,还测定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岁以上职工1189人,剔除不参加者及项目检测不全或记录不全者,实际参加1160人(97.56%),男877人,女283人。结果:接受调查2103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患病588人(27.96%),男508人(34.32%),女80人(12.84%),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00.461,P<0.01)。②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③在正常人群中男性理想血压比例低于女性,而正常高值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在高血压人群中男女构成比Ⅰ级均高于Ⅱ级,Ⅱ级高于Ⅲ级,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构成比最少。④Ⅰ级高血压患者男266人(12.65%),女43人(2.04%),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χ2=173.696,P<0.01)。Ⅱ级高血压患者男162人(7.70%),女26人(1.24%),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χ2=102.986,P<0.01)。Ⅲ级高血压患者男46人(2.19%),女6人(0.28%),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χ2=31.154,P<0.01)。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患病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且高出6倍以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⑤40岁以上职工人群高血压患病449人(38.71%),男384人(43.79%),女65人(22.99%),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9.083,P<0.01)。⑥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血糖及血脂的相关分析显示血压、血糖及血脂间均不相关;聚集性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者占高血压患者18.04%;高血压、高血糖、高总胆固醇者占高血压患者17.15%;高血压、高血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占高血压患者0.67%;高血压、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占高血压患者12.92%;上述4种情形高血压、高血糖与不同血脂的聚集性间存在显著差异(χ2=74.239,P<0.01),且主要是男性聚集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哈尔滨电业局机关职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96%,在40岁以后明显增多,各年龄段均是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存在着聚集性,应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防和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醛氧化酶1(AOX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基因甲基化及其和相关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0-2014年纳入的401例乳腺癌病例和555例对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AOX1和IRF4基因甲基化水平。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其和环境因素的相乘交互作用与乳腺癌的关系,采用Excel软件分析其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AOX1非甲基化的个体发生乳腺癌风险是携带AOX1甲基化个体的1.37倍(95% CI:1.02~1.84)。AOX1甲基化与食用菌类(OR=2.06,95% CI:1.12~3.79)和运动(OR=2.18,95% CI:1.16~4.09)存在协同相乘交互作用,均未发现相加交互作用。IRF4非甲基化能够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OR=1.71,95% CI:0.99~7.43);IRF4甲基化与环境因素无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AOX1和IRF4非甲基化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夜间睡眠时间长短可能与一系列健康效应相关,为探究夜间睡眠时间与乳腺癌发病关联性,本研究以唐山开滦集团前瞻性动态队列中的女性人群为基础进行了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2006-2011年开滦集团体检人群中女性人群资料,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睡眠习惯、身高、体质量等基线信息及乳腺癌发病结局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共纳入24 692名女性体检者,总随访108 029.22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38年,新发乳腺癌病例107例.以夜间睡眠7h为参比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夜间睡眠偏短(≤6h,HR=0.99,95%CI=0.52~1.87)或偏长(≥8h,HR=0.84,95%CI=0.49~1.45)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调整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等混杂因素后,分析仍显示夜间睡眠时间偏短(HR=0.82,95%CI=0.43~1.56)或偏长(HR=0.94,95%CI=0.54~1.64)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无统计学关联.按年龄、打鼾情况和BMI分层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后,结果仍未发现存在显著性关联.结论 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夜间睡眠时间偏短或偏长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香坊区伤害的死亡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6年伤害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伤害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28.48/10万,在居民全死因顺位中居第5位,且存在着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被杀和意外跌落。结论:伤害已成为严重危害香坊区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用血凝抑制试验(HIT)检查野鼠型EHF患者病后1个月至22年的血清标本31份,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25份,阳性率为80.65%。经与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抗体阳性和阴性的一致率为96.77%。在一些血清标本中,发现HI抗体和间接荧光(IF)抗体滴度的年度变化不甚一致。  相似文献   
107.
先天性疾病的人群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疾病选是当前公共卫生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群筛选的目的就是要鉴别那些确实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以便采取措施。所以,人群筛选和产前诊断是很重要的措施。母亲年龄作为一个危险因素。被用于先天性疾病的筛选。某些产前诊断技术,如母血清筛选,涉及到胎儿标志物的应用。同时在许多方面,应用母血中胎儿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检测,作为先天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价,这就是所谓的三联标志物筛选。从母  相似文献   
108.
先天性疾病筛选是当前公共卫生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群筛选的目的就是要鉴别那些确实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 ,以便采取措施。所以 ,人群筛选和产前诊断是很重要的措施。母亲年龄作为一个危险因素 ,被用于先天性疾病的筛选。某些产前诊断技术 ,如母血清筛选 ,涉及到胎儿标志物的应用。同时在许多方面 ,应用母血中胎儿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检测 ,作为先天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价 ,这就是所谓的三联标志物筛选。从母血中检测胚胎细胞的无创伤性产前诊断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也已用于人群筛选项目。  相似文献   
109.
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畸形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关因素在先天性泌尿生系统结构畸形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匹配的病列对照研究方法。对95例患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 的围产儿和160例对照围产儿及其父母的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限。结果: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畸形多发生于男性围产儿(性别成比为74.7%,X^2=74.863,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母亲孕早、中期感冒(OR=7.034,95%CI=3.488-14.187)、低出生体重(OR=4.075,95%CI=1.774-9.362)、孕次≥2(OR=3.133,95%CI=1.514-6.483)及母亲孕前职业性接触有害化学物质(OR=10.496,95%CI=1.053-104.651)为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畸形的危险因素,结论:胎儿男性别,母亲孕早、中期感冒、低出生体重,母亲孕次≥2及孕前职业性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与胎儿发生先天性泌尿生系统畸形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0.
分子流行病学主要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其研究首先必须确定生物标志物.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分析生物数据的工具学科,可以分析和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组学及蛋白组学等标志物的高通量数据.生物信息学在流行病学筛选及研究疾病易感性、病因探索、疾病诊断和预后等标志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生物信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