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235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74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5篇
  19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大量饮酒、成脂药物使用或者遗传疾病等导致的肝脂肪变,影像学检查或者肝脏病理检查证明存在肝脏脂肪变性的疾病。大部分的NAFLD患者都有代谢综合征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代谢异常以及血脂异常。NAFLD进一步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HCV不同基因型核心蛋白(core)在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构建6a基因型HCV core的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ore(6a)[pCore(6a)];分别将1b、3a和6a基因型HCV core质粒以及空质粒pcDNA3.1/myc-His(-)(pNC)瞬时转染HepG2细胞,48小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胱冬肽酶-3的mRNA水平变化;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胱冬肽酶-3的活性变化,比较HCV不同基因型core对细胞凋亡作用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6a基因型HCV core的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ore(6a)[pCore(6a)];与pNC组相比,表达1b、3a和6a基因型HCV core的HepG2细胞中,Annexin V+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其中6a基因型core较1b和3a基因型core作用显著(P=0.000、0.001);同时实验组中凋亡效应分子胱冬肽酶-3的mRNA水平及其活性较对照组均降低;其中与1b和3a基因型core相比较,6a基因型core显著降低胱冬肽酶-3的mRNA水平,而在抑制胱冬肽酶-3活性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 HCV不同基因型core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同;基因6a型core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HCV基因6型核心蛋白可能更易导致肝癌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尚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心血管病风险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以HIV感染者193人为研究对象,按照MS的诊断标准选择诊断为MS的患者为MS组,选对应的非MS患者为非MS组;按照Framingham风险评分筛选心血管病中高危患者为中高危组,低危者为低危组。分别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研究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9.33%,MS各组分中比例最大的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其次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更高,BMI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患者,年龄、BMI和吸烟史与初治HIV感染者心血管病风险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组患者HIV RNA载量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与BMI与初治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风险有关,MS患者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者。HAART治疗前需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监测并控制患者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4.
作为一种新发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蔓延。目前,该病已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感染、近30万人死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等众多方面。本文通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该疾病特点及疾病演变规律的总结,为新冠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病证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69例患者分为病证结合组48例,西药治疗组21例。两组患者均予阿德福韦酯,病证结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24周时观察患者中医症状、肝功能、HBV DNA水平、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的变化情况。结果:病证结合组患者的乏力、纳差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病证结合组在降低AST及升高Alb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证结合组较西药治疗组更好地降低HBVDNA水平(P<0.05),且HBV DNA阴转率提高了20%;病证结合组患者在降低LN水平方面与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证结合组总体效率较西药治疗组提高了2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病证结合治疗能够较好缓解CHB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抗病毒疗效,明显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提高抗肝纤维化总体效率。  相似文献   
36.
37.
38.
39.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2反式调节基因(NS2TP)的转录调节机制。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NS2TP的启动子,克隆入pGL4.10载体,构建萤虫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HepG2细胞,检测双萤虫素酶活性,验证其转录活性;通过缺失突变法构建系列截短的NS2TP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结果成功构建了系列截短的NS2TP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命名为N1、N2、N3和N4,并确定了N3为NS2TP基因的核心启动子。结论构建NS2TP基因启动子的系列截短报告基因载体,确定了其最小转录活性区域,为进一步研究NS2TP基因的转录活性调节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胸部影像特征。方法对20例肝衰竭合并肺侵袭性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以及胸部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3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20例(4.3%),其中药物性肝病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6例、代谢性肝病2例、乙型肝炎5例。肝衰竭合并IPA的危险因素包括:70%患者长期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60%患者有糖皮质激素暴露史,55%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400/mm3。胸部平片缺乏特征性改变,而肺部CT改变以双肺多发结节和近胸膜楔形实变最为常见,晕轮征和新月形空气征较少。5例IPA患者经伏立康唑治愈,其余死亡或自动出院。结论肝衰竭患者易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多数患者具有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胸部CT特征对于肝衰竭合并IPA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