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儿童发生伤害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黎君  杨功焕 《疾病监测》2001,16(6):233-236
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 ,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第一位因素。伤害的发生往往被认为是偶然的 ,是无法预防的 ,而实际上 ,儿童伤害依然是在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 ,Guyber认为传染病的作用物 -宿主 -环境因素的流行病学模型也适应于儿童伤害[1] ,影响儿童伤害发生的因素即包括儿童本身的特征、也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1、个人因素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身体和智力方面的发育水平不同 ,决定了其发生伤害的类型和伤害的发生率、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差异。 0岁组年龄段的婴儿由于年龄所限 ,自主性的伤害发生较少 ,伤害不是第…  相似文献   
32.
流行病学知识问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A99 什么是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答: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casecontrolstudy,NCCS)又被译做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也称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withinacohort),是在全队列内套用病例对照设计。这一设计方案于1973年由美国流行病学家Mantel最早提出,称其为综合性病例对照研究(syntheticcasecontrolstudy)。它在国际流行病学协会出版的《流行病学词典》(JohnM.Last主编,1988)…  相似文献   
33.
中国跨世纪的传染病防治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漫谩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内部资料)。解放前,主要由于疫病流行,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口期望寿命仅35岁。解放后,与传染病的斗争一直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取得辉煌成绩。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进一步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一、建国后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1953年至1995年期间,我国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8亿2千万例,死亡297万人。随着卫生防疫站的建立和疫情报告制度的逐步健全,甲、乙类传染病的总报告发病率在197O年达到高峰后,开始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34.
灰色数列GM(1,1)模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灰色数列GM(1,1)模型在心脑血管和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以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为例,说明GM(1,1)模型的应用方法、条件有拟和优度检验。结果 全国心服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脑血管病症和缺血性心脏病上升趋势较明显。结论 GM(1,1)模型能够较好的用于疾病死亡率的近期预测,而中长期预测的效果不在理想。  相似文献   
35.
中国人群的意外伤害水平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251,自引:12,他引:2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描述了中国人群意外伤害的流行变化趋势,指出中国人群伤害所致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以及伤害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各种伤害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差异。中国人群的自杀死亡率非常高,经漏报调整后的死亡率达19.58/10万;并且女性高于男性,尤其是20~34岁女性,占女性自杀死亡的46.70%;60岁以上人群的自杀者,占总人群的29.72%。车祸的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9.82/10万(943人死亡)上升到1995年的14.32/10万(1492人死亡),平均每年以9.89%的速度上升。0~14岁的儿童,淹死是其主要死因,淹死人数占总淹死人数的56.58%,其中46.48%是1~4岁的孩子。  相似文献   
36.
传染病流行中存在“Z-D现象”的论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回顾性验证和外推性验证的方法,对分属17种传染病的353份省级和全国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了传染病流行中的“Z-D现象”,即:传染病季节发病曲线波形的左右偏移程度与下一年发病率的升、降相关联,波峰右偏则下一年的发病率上升的可能性大,反之则发病率下降的可能性大。回顾性验证提示:对上年度的季节分布曲线与下年度发病率升降趋势作相关分析,91.2%的资料相关系数为负值;外推性验证表明:当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37.
英国的传染病监测与控制──英国考察印象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功焕 《疾病监测》1994,9(7):194-196
英国的传染病监测与控制──英国考察印象之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0050)杨功焕在英国,实验室报告一直是传染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份,当发生传染病高发与暴发时,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家的协助,很容易查明传染源,感染传播方式,从而有效地指...  相似文献   
38.
我国对腹泻病的控制一贯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WHO近年在强调正确处理腹泻病例、推广口服补液疗法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腹泻  相似文献   
39.
流行病学知识问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AMeta-analysis(Ⅰ)A69何谓Meta-analysis?答:Meta-analysis是一种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于1976年由Glass命名,在国外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根据对Medline的检索,涉及Meta-analysis的文献已超过5000篇.在国内曾被译为分析的分析、元分析、衍生分析、派生分析及综合定量分析等不同的名称。但似应以其原名“Meta-分析”更合适。人们在查阅文献时,常会遇到在同类假设的众多研究中,各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如效应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特别是在一些宏观研究中更…  相似文献   
40.
酪酸梭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等肠道致病菌以及婴儿双歧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先将酪酸杆力,痢疾杆菌等分别进行单独培养,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内的pH值和活菌数,然后将酪酸梭菌分别和致病菌进行混合培养,再测量pH值和活菌数,并与单独培养时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酪酸梭菌对婴儿双歧杆菌无抑制作用,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酪酸梭菌对肠道致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