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96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高剂量富硒植物硒对胃癌模型大鼠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长期摄入高剂量不同富硒植物硒对大鼠重要肝指标的影响,为安全合理利用不同植物硒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癌模型,连续灌喂四种高剂量不同富硒植物硒17w,于18w末测定大鼠肝脏硒累积、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摄入富硒青花菜、富硒红羽、富硒绿羽的大鼠肝硒水平显著高于摄入富硒大蒜。补充植物硒显著降低了大鼠的肝MDA水平,提高了肝GPx活性。富硒大蒜高、低剂量组大鼠肝MDA含量差异显著,而GPx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长期摄入高剂量富硒大蒜后,动物肝组织低硒累积可作为富硒大蒜高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植物硒可通过GPx清除肝组织MDA,防止肝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代谢平衡法(MB)和粪便监测法(FM)评价藏族成年男子膳食锌(Zn)吸收率。方法:进行14d人体现场代谢试验,受试者于D5晚一次性口服浓集67Zn的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剂4.0mg及稀土元素镱(Yb)1.0mg,口服卡红标记、并收集D4~12的粪便和尿液样品,同时收集膳食、饮水样品;用感耦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粪样67Zn/68Zn的比值,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所收集样品中的锌含量,比较用两种方法测定该人群膳食Zn吸收率的结果。结果:MB和FM评价藏族成年男子膳食Zn吸收率分别为(23.8±3.9)%、(21.4±4.3)%,二者的差异(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Pearson)均有统计学意义;未吸收的Zn示踪剂和Yb经胃肠道排出情况几乎一致,主要在口服后5d内排出。结论:14d代谢试验评价膳食Zn吸收率时,MB略高于FM,后者的试验期可依据Yb的排出情况缩短至4~5d。两种方法评价的结果都表明藏族成年男子膳食Zn吸收尚可。  相似文献   
83.
目的:体外模仿部分胃肠道消化酶解过程,考察大豆蛋白酶解消化能否产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活性肽及其活性状况,以揭示大豆蛋白体内消化酶解与ACEI的活性关系。方法: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过程,以胃蛋白酶结合胰蛋白酶,相继酶解大豆分离蛋白(SPI),经色谱分离,动态检测不同阶段ACEI肽片段及其活性大小。结果:胃蛋白酶酶解过程前20min内,酶解液ACEI活性达到最高点,随后在胰蛋白酶酶解阶段其抑制活性下降。180min后的酶解产物,其半抑制活性浓度IC50值为0.28±0.06 mg/ml。同时,未经酶解的SPI液在0.73mg/ml时无ACEI活性。SPI酶解液经各种色谱分离后的组分,其IC50值从0.13±0.03到0.93±0.08 mg/ml。低分子量和伴有疏水性基团的肽类最具ACE抑制活性。结论:体外模仿胃肠消化过程使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SPI可产生不同ACEI活性的肽片段,说明人体正常摄食消化大豆蛋白可产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活性肽。  相似文献   
84.
<正>2007年欣逢陈学存研究员九十华诞,在此,我们向敬爱的陈学存老师表示真挚的祝福,对他几十年来对我国营养事业以及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做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85.
转铁蛋白受体评估铁过量状况最佳临界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国成年男性铁过量人群与铁营养状况正常人群血浆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并确定sTfR在评价铁过量时的适宜临界值。方法: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采集的静脉血液样本中随机抽取226名铁营养状况正常的成年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331名铁过量的成年男性作为铁过量组,比较两组人群sTfR水平,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法探讨其评估铁过量状况的最佳临界值。结果:铁过量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sTfR浓度分别为1325.46±484.92ng/ml、1788.56±457.02ng/ml,铁过量组sTfR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采用ROC曲线法确定sTfR判断铁过量的最佳临界点为1300ng/ml,对应的敏感度为76.99%,特异度为72.82%。结论:我国成年男性铁过量人群血浆sTfR水平低于铁营养状况正常人群,sTfR<1300ng/ml为评估铁过量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6.
创伤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弧菌是自然生存于河口和海洋环境中的一种可能致命的病原菌,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保护人类健康极为重要。本文详细描述了用于创伤弧菌检测的多种选择性培养基,并对传统生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DNA探针、PCR等基因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7.
各国营养标签实施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营养标签是指向消费者提供食物营养特性的一种描述,包括营养成分标示和营养补充信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负责制修订全球营养标签相关标准,并指导各国或地区的营养标签工作。本文从营养标签的实施方案、要求的核心营养成分、限制的食品种类、实施影响因素以及实施的意义等方面,查阅和分析了营养标签实施十几年来的状况和问题,为我国《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的执行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88.
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现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各类人群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共抽取北京市6区县4561人,问卷调查其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及相关情况。结果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为11.9%(标化率为10.1%),男性为9.0%(标化率为7.7%),女性为14.5%(标化率为12.4%)。使用率最高是维生素-矿物质复合补充剂。不同年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不同的人群,营养补充剂的使用率不同。结论北京市居民营养补充剂使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蔬菜、不同烹调方法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因子(RF)的差异,探讨影响蔬菜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因子的因素。方法选取了常见的12种蔬菜,以炒、炖、炸、蒸、焯、盐腌的方法进行烹调,分别记录烹调前后的重量,采用GB/T5009.84-2003荧光法、GB/T5009.85-2003荧光法分别测定烹调前后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计算出相应的重量保留因子(保留率)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因子(保留率)。结果鲜豆类蔬菜,维生素B1的保留率大多在66%~75%之间,维生素B2的保留率在85%~90%之间。焯不论对于根茎类还是叶菜类都会造成维生素B1的较大损失,损失率为50%。对于叶菜类,焯同样会造成维生素B2较大损失,RF的均值为50,明显低于炒青菜(P<0.05)。根茎类和茄果类蔬菜在炒的烹调方式下维生素B2的RF值在77~79之间。结论焯会造成较大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损失,炒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保留率较高;烹调方法、蔬菜的品种是影响维生素保留因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2005年中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洋  付萍  郭云昌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8,37(2):183-186
目的研究中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药物敏感和耐药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467株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亚胺培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吩、利福平、万古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酸、复方新诺明15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结果46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率为4.5%,主要耐受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四环素耐受最严重,耐药率达4.07%。在7类食品中,分离自蔬菜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耐药率最高,为10%。在14个省市中,吉林、湖北、河北的耐药率居前3位,分别为19.6%,9.1%,8%。结论中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存在耐药株,分离自不同食品、不同省份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存在差异,应加强对预防用药和临床用药的重视,以减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