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6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22.
 目的 探讨MUM1/IRF4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96例FL患者标本进行MUM1、CD10、bcl-2、bcl-6、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征比较。结果 MUM1在96例FL中总的阳性率为59.2 %(58/96),其中1~2级组阳性率为36.2 %(19/51),3级组阳性率为86.4 %(39/45)(χ2=24.406,P<0.001)。68.9 %伴有弥漫成分的FL患者MUM1阳性(χ2=8.161,P=0.004)。MUM1和CD10的表达呈负相关,83.3 %的CD10阴性病例表达MUM1(χ2=12.649,P<0.001)。 MUM1阳性者核分裂和Ki-67标记指数高于MUM1阴性者(t=-3.852、t=-4.610,P<0.001)。结论 MUM1可作为FL分型的标志物。MUM1阳性的FL可能为类似非生发中心B细胞分化特征的高度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23.
24.
osteopont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 Z  Xiao T  Lin DM  Guo SP  Zhang ZQ  Di XB  Cheng SJ  Gao YN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8):591-595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分子osteopontin(OP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状况及特点,以及其在肺癌发生演进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5例新鲜NSCLC肿瘤及其对照肺组织,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分析OPN基因在RNA水平的表达改变。大样本石蜡包埋组织(662个有效样品的组织微阵列)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OPN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肿瘤的组织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RT-PCR分析显示,OPN在80.0%的NSCLC肿瘤组织中转录上调。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显示,OPN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59.6%)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25.2%,P<0.001),且OPN在鳞癌中的表达高于腺癌。通过对鳞癌的深入分析则表明,OPN蛋白表达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间有统计学意义(68.6%和49.7%,P= 0.001),而在同一组患者的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之间的表达水平则趋于一致(68.6%和75.5%,P=0.171)。结论OPN在NSCLC(尤其是鳞癌)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过表达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增加了肿瘤转移的风险(OR=2.212);OPN有促进肺癌恶性演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肺癌患者组织样品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u JY  An Q  Xu GD  Lei WD  Li L  Pan QJ  Han NJ  Cheng SJ  Gao YN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2):75-77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组织样品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的改变情况,评价该指标作为辅助临床诊断的分子标记物的价值。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5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外周血血浆和痰标本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改变。结果 在43例肿瘤组织、36例血浆和39例痰标本中检测到了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凡在肿瘤组织检出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的病例,其血浆和(或)痰标本也为阳性;而肿瘤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阴性的病例,其血浆和痰标本也为阴性。将血浆和痰标本的p16甲基化分析与痰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以发现92.2%的肺癌病例。结论 利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进行的血浆和痰标本p16基因甲基化分析,有可能成为辅助肺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6.
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和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Wang GQ  Liu YY  Hao CQ  Lai SQ  Wang GQ  Lu N  Y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6):342-344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碘染色图像类型同组织学诊断的关系。方法 在食管癌高发现场4000人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普查中,筛出1050例高危个体,其中867例接受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时采用1.2%碘液黏膜染色,染色图像分为4类:第Ⅰ类:深黄色,隆起感,边缘清楚嵌入状,退色后呈粉白色;第Ⅱ类:中黄色,介于深淡之间,病灶平坦,边界清楚锐利;第Ⅲ类:淡黄色,病灶平坦,边界清楚但不锐利;第Ⅳ类:棕褐色。检查后按上述标准记录归类。黏膜病灶常规咬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染色图像类别同活检组织学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食管浅表黏膜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94.4%(68/72)、中度不典型增生的61.8%(73/118)和轻度不典型增生的27.7%(35/126)分布在碘染图像Ⅰ类和Ⅱ类之内,符合碘染后形成不同图像的原理和规律。结论 碘染后形成的不同图像与活检组织学诊断密切相关。恶变组织暴露的程度是形成各类图像的病理基础。碘染色有助于食管癌的普查、筛选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7.
恶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腺瘤的形态特点、临床分期、治疗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诊治的64例恶性胸腺上皮肿瘤,按照Levine等提出的恶性胸腺瘤的标准分为Ⅰ型和Ⅱ型,参照Muller-Hermelink等提出的组织学分型标准对MT进行分类,依Masaoka提示的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MT41例,TC23例。MT中无一例髓质型及混合型。皮质为主型、皮质型、分化好前胸腺癌、鳞癌及淋巴产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28.
乳腺微小钙化灶的定位切除和病理活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介绍乳腺内触诊阴性的微小钙化灶定位切除与活检的方法 ,为定性诊断提供组织学依据 ,提高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早诊率。方法  10 2例共 111侧乳腺微小钙化灶均在X线下放置 1~ 2根金属定位线 ,在定位线引导下行钙化灶切除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全组乳腺癌 2 6例 ,占 2 5 .5 % ,钼靶片显示乳腺实质内的针尖样或沙粒样钙化灶 ,密度均匀一致 ,颜色深浅适中 ,多点成簇 ;乳腺良性疾病 76例 ,占 74 .5 % ;钼靶片显示乳腺实质和间质中的小点状和 /或小杆状钙化灶 ,大小不一 ,密度不均 ,数目少且散在。术前决定切除的钙化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 ,无 1例再行补切 ,无并发症。结论 在影像科、外科、病理科的合作下 ,利用金属线在X线引导下对乳腺内微小钙化灶定位 ,在定位线引导下行钙化灶切除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诊断方法 ,提高了无肿块乳腺癌的早诊率 ;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29.
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基因及蛋白发生改变.与食管癌癌前病变相关的分子事件主要有p53基因突变及蛋白的过表达、一些基因位点的杂合性丢失及DNA甲基化及一些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出现;与食管癌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P53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等.  相似文献   
30.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细胞HPV—18 DNA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PCR张Southern Blot杂交方法,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1991年建立)细胞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细胞内含有整合在细胞内含有整合在细胞基因组DNA上的不完整HPV-18DNA。结论 HPV-18感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PCMC-91细胞系是研究这一关系的良好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