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13篇
  1962年   10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F30385,β-(5-硝基-2-呋喃)丙烯(N-一氮六环-1-乙基)酰胺盐酸盐,对小白鼠、兔及犬体內的童虫的杀虫作用显著比杀成虫的作用为强。兔及犬于感染尾蚴后7天和14天,兔按100毫克/公斤/日,犬按50毫克/公斤/日的剂量连服药2天,最后发育的成虫数比对照组减少86—100%,部分动物完全治愈。以等毒性剂量比较F30385与F30066对小白鼠及兔体內童虫的杀虫作用的结果,F30385强于F30066。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寻找新的口服抗丝虫药物,1972年从国外引进棉鼠、棉鼠丝虫和柏氏禽剌螨后在我所建立了棉鼠丝虫动物模型,并开展了药物筛选工作。几年来筛选已知的和新合成的化合物共150个以及中草药7个。有14个化合物对棉鼠丝虫微丝蚴和/或成虫具有明显的杀死作用。其中硝硫氰胺、氨硝喹唑啉、呋喃西林、6-对氨基苯基-2,3,5,6-四氢咪唑并(2,1-6)噻唑-盐酸盐、2-(4-蜜胺2-基苯基)-4-羟甲基-1,3-二噻砷环戊烷和5个2-[2-(5-硝基呋喃-2)乙烯-1]-1,3,4-(口恶)二唑-5-酮的衍生物的作用较显著,尤其是对成虫。 本文也报道了用棉鼠丝虫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筛选的有关实验方法以及棉鼠体内的微丝蚴和成虫的消长。  相似文献   
103.
根据5-(对-氟苯氧基)-6-甲氧基-8-(4-氨基-1-甲基-丁氨基)喹啉(Ⅰ1)(表1)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的作用略优于伯喹而毒性较低的报道,合成了化合物Ⅰ1(代号M7844),同时还合成了衍生物5-取代苯氧基-6-甲氧基-8-(4-取代氨基-1-甲基丁氨基)喹啉(Ⅰ3~17)(表1)以及其同分异构体5-取代苯氧基6-甲氧基-8-(5-取代氨基戊氨基)喹啉(Ⅱ13~28)(表2)。药理研究证明化合物Ⅰ1~7、Ⅰ16及Ⅱ18等对鼠疟P.yoelii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化合物Ⅰ1(M7844)的毒性甚低,对小鼠的毒性比磷酸伯喹低20余倍,对家兔的溶血反应也明显低干伯喹。但在相同剂量下,对猴疟P.cynomolgi的作用不及伯喹。对鼠疟红前期的作用比伯喹低4~5倍。  相似文献   
104.
为了寻找新的口服抗丝虫药物,1972年从国外引进棉鼠、棉鼠丝虫和柏氏禽剌螨后在我所建立了棉鼠丝虫动物模型,并开展了药物筛选工作。几年来筛选已知的和新合成的化合物共150个以及中草药7个。有14个化合物对棉鼠丝虫微丝蚴和/或成虫具有明显的杀死作用。其中硝硫氰胺、氨硝喹唑啉、呋喃西林、6-对氨基苯基-2,3,5,6-四氢咪唑并(2,1-6)噻唑-盐酸盐、2-(4-蜜胺2-基苯基)-4-羟甲基-1,3-二噻砷环戊烷和5个2-[2-(5-硝基呋喃-2)乙烯-1]-1,3,4-(口恶)二唑-5-酮的衍生物的作用较显著,尤其是对成虫。本文也报道了用棉鼠丝虫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筛选的有关实验方法以及棉鼠体内的微丝蚴和成虫的消长。  相似文献   
105.
用人工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白鼠血液和问日疟患者的静脉血作实验标本,在加有特定比重介质的微量血细胞压积管内离心。取离心后疟原虫浓集层涂片,姬姆萨染色后计算红细胞中疟原虫感染率。试验结果显示:加入该介质离心,能有效地浓集疟原虫,其效果比压积管直接离心浓集法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中缅边境地区缅甸拉咱市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9~12月,在缅甸拉咱市及隶属于该市的4个自然村开展临床试验,选择2~60岁、原虫密度≥250个/μl血、单纯恶性疟现症病例,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320 mg)2天4次疗法治疗,总剂量因体重而异,如50 kg体重患者总剂量8片均分4次口服,每次2片,每次间隔8~10 h,按体重剂量表给药。于服药当天、服药后的第1、2、3、7、14、21和28天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原虫密度、体温和药物不良反应。用WHO抗疟药治疗效果分类、退热时间、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和配子体转阴率评价其疗效。结果共64例完成全程随访,100%完全临床原虫治疗成功,平均退热时间为(22.5±8.2)h,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中位数为30.0 h[(17.1~168.2)h];服药后第3天和第7天无性体原虫转阴率和退热率分别为(93.8%、100%)和(100%、100%),服药后第28天配子体转阴率为75.0%;仅7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9.9%(7/71)。结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缅甸拉咱市恶性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7.
日本寄生虫学会第50届年会于1981年4月1~2日在日本鹿儿岛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毛守白所长应会长佐藤淳夫教授的邀请赴会,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开展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在江苏省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推广RDT技术的规范使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内选择4个试点地区实施RDT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比较该优化策略实施前后调查对象对RDT技术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RDT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实施后,江苏省4个试点地区13.9%的检验人员、21.9%的临床医师和4.1%的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RDT技术相关知识认识有明显提升;10.9%的检验人员和25.6%的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RDT技术的态度有所改善;38.4%的检验人员和10.0%的临床医师在RDT技术使用的规范性上有所提升;各类人员对该优化策略的满意度和有效性评价均较高,临床医师的评价略低于检验人员和疾控机构工作人员。结论 RDT技术使用与管理优化策略可有效改善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RDT技术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有助于RDT技术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09.
六十年代初期,雷兴翰等在抗血吸虫药物的合成研究中,首先发现呋喃丙胺[β-(5-硝基-2-呋哺)丙烯酰异丙胺,F30066,Furapromidum,Ⅰ]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作用。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口服非锑剂的空白,而且亦为抗血吸虫药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0.
并殖吸虫体棘的分类意义曾有争论。卫氏虫种分布广,危害大,其体棘特征常作为分类之标准型。但体棘的发生规律研宄不多。从浙江绍兴,云和、永加、丽水、乐清、遂昌等县产的卫氏并殖吸虫观察,童虫期为单生棘,成熟早划(6—12月)以单生为主,少数为二分裂棘,或拼指样体棘。虫龄增大至2—5年以上、簇生棘在腹吸盘附近明显增多。表明体棘之大小、簇生棘之比率随虫龄、虫体增大而发展的。同时也有地区性、个体及不同寄生部位之差异。四川名山之斯氏型并殖吸虫体棘,也是随虫龄增大由单生演变为簇生单生混合棘。沪产大平并殖吸虫在童虫期由单生、混生而发展为簇生棘,有别于卫氏虫种与斯氏型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