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398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人生长激素降解产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详细介绍了S-B电导率模型确定泥质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参数的确定方法。用该方法处理了大庆地区的树131井、萨南5丁4-检132井及杏9丁3检134井的一些层位,并将求得的含水饱和度与岩心分析的含水饱和度进行了对比,吻合得比较好。这说明了应用S-B模型确定储层的含水饱和度是可行的,结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5株SARS-CoV部分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SARS CoV部分结构区的基因序列 ,了解其变异程度。方法 采用套式PCR法扩增各结构区基因 ,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 ,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了LC1株病毒的M、N、E和S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对LC2、LC3、LC4和LC5株病毒的M区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克隆。序列分析显示各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 18株序列的同源性在 99%以上。结论SARS CoV的基因序列较保守 ,有利于PCR诊断试剂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含有乙型肝炎病毒(HBV)S和前S1(preS1,10~50AA)表位的ss1融合基因,并在P.pastoris酵母中表达SS1融合蛋白。方法以HBV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扩增出目的区段:S(1~222AA)、preS1(10~50AA),以酶切-PCR的方法将其连接为ss1融合基因,然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PIC3.5k;电穿孔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筛选后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左右,与抗HBs抗体和抗preS1抗体均有特异反应。结论ss1融合基因能够在P.pastoris酵母中高效表达,而且表达产物具有HBVS蛋白和preS1蛋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原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SARS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抗SARS病毒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初步应用。方法 用基因重组N蛋白免疫小鼠,取免疫后的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分泌抗SAPS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将阳性细胞株接种小鼠腹腔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并对抗体进行纯化,分析纯化抗体的相对亲和力。选择亲和力较高的抗体制备检测SARS病毒抗原的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并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11株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其中3株单抗与N蛋白具有较高的亲和力,4株纯化单抗与N蛋白反应很弱,其余4株单抗介于两者之间。用亲和力较高的单抗制备检测SARS病毒抗原的诊断试剂,其敏感性可达31PFU/ml,而且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 该试剂特异性较好,可用于SARS病毒抗原的检测,其敏感性仍需用临床急性期样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BALB/c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BALB/c小鼠的某些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源、CHO和酵母HBsAg分别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制备脾脏单个核细胞(MNC),测定MNC对刀豆蛋白(ConA)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增殖反应性;采用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致敏原,测定不同HBsAg免疫小鼠后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发生程度.结果不同来源HBsAg对ConA或LPS刺激的反应指数(SI)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曲线,一般于免疫20?d和25?d时显著升高,其中血源HBsAg较高,酵母较低.H.M.-HBsAg在免疫5?d时即显出较高的SI值.CHO-HBsAg对SRBC诱导的DTH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不同来源HBsAg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类型和程度存在差异,CHO细胞来源的HBsAg对TH1细胞介导的DTH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抗—HBs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纯化的小鼠单克隆抗—HBs和纯化的大鼠多克隆抗—HBs免疫LOU/C大鼠,取免疫大鼠脾细胞与IR983F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两株(TD_1、TD_2)持续分泌抗—HBs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Id,Ab_2)杂交瘤细胞系。对TD_2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TD_2的Ig类型为IgG,亚类为IgG_(2?),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数为65条。通过ELISA竞争抑制和中和抑制试验表明,TD_2所分泌的Ab_2既能被不同来源的抗—HBs所中和。又能被HBsAg.所竞争,且都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将纯化的TD_2IgG免疫同系大鼠,诱导出了具有抗—HBs活性的抗—抗—独特型抗体(Ab_3)。上述结果证实,TD_2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是带有HBsAg表位内影像,具有HBsAg免疫源性的抗—HBs的单克隆抗—I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三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检测方法,寻求一种简便、重复性好、易于质控的评价疫苗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IV DNA疫苗肌内注射BALB/c小鼠,第6周用艾滋病重组MVA痘苗病毒腹腔注射加强免疫,于第10天制备脾脏细胞悬液,并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unked Immune Spot,EusPOT)、MHC肽五聚体法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de tection,ICCD)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ELISPOT、MHC肽五聚体染色以及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法检测疫苗组细胞免疫应答的阳性率分别为5/5、4/5和3/5;而且ELISPOT和MHC肽五聚体染色法之间有一定相关性(r=0、647),而ELISPOT和胞内因子染色法之间以及MHC肽五聚体染色和胞内因子染色之间无相关性。结论ELISPOT试验操作相对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是评价疫苗细胞免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噬菌体随机肽库分析HIV-1 p24抗原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分析抗HIV-1核心区抗原p24单抗体在抗原上的识别位点。方法:用抗HIV-1 p24单抗2C7和3H10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肽库进行生物洗(biopanning),并通过DN测序、ELISA效价测定等对所获得的噬菌休克隆进行鉴定,最后对合成的7肽位点通过间接ELISA及免疫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单抗2C7和3H10在HIV-1 p24上的抗原识别表位的保守序列分别为DHPXPXX和XXXXKAF。分别合成这2个7肽氨基酸序列P-C1(DHPSPWG)和P-H3(SPWLKAFGGS),并分析其免疫学结合特性,结果表明与P-H3相比,单抗2C7的抗原识别表位P-C1的固相结合特性较好,固相P-C1检测血样,13份抗HIV阳性本中,12份为阳性(检出率为92.3%),19份抗HIV阴性样本中,仅1份为假阳性结果(特异性为94.7%),与P-C1相比,单抗3H10的抗原表位P-H3的固相结合能力极差,但液相结合活性较好,血样与P-H3的抑制试验表明,13份抗HIV阳性样本中12份样本对P-H3的抑制率大于60%(12/13),而9份抗HIV阴性样本中仅1份对P-H3的抑制率大于50%,结论:用抗HIV-1 p24单抗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获得单抗在p24抗原上的识别表位的氨基酸序列,血清学结果表明这2个抗原表位存在于p24自然抗原上,在抗HIV-1的感染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模糊聚类法分析头孢菌素结构及其免疫交叉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