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30年来,全球癌症负担持续上升,且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结婚率下降及离婚率上升的趋势。婚姻是最亲密和长期的社会关系之一,既往研究零散报告了其对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影响,缺乏基于人群高质量流行病学关联研究证据的系统梳理。本文对既往婚姻状况与癌症的关联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以及癌症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要形式。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中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虽持续降低,但下降速度较为缓慢。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估算发病数与报告发病数之间的差距增大、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农牧民发病例数多、西部地区疾病负担较重等问题。此外,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耐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合并HIV感染、肺外结核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结核病的疾病负担。本文对结核病流行现状、三环节两因素、疾病负担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结核病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的关联。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第一次重复调查中2 182名具有靶向质谱代谢组检测的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血浆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的线性和非线性关联,并识别BMI相关的代谢通路。以BMI的遗传风险评分作为工具变量,采用单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进一步探索BMI与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的潜在因果关联,并使用MR-Egger法检验水平多效性。结果 观察性分析结果显示,BMI与3种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2种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3种其他氨基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以及7种酰基肉碱(C3、C4、C5、C10、C10:1、C14和C16)的血浆水平升高相关,与天冬酰胺、丝氨酸和甘氨酸水平降低相关。通路分析发现7个与BMI相关的氨基酸代谢通路(错误发现率校正后均P<0.05),包括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BMI与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呈非线性关联,BMI与其他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均呈线性关联。单样本MR分析发现BMI与酪氨酸和4种酰基肉碱[C5-DC(C6-OH)、C5-M-DC、C12-DC和C14]水平升高相关,其中酪氨酸和酰基肉碱C14在观察性分析[β值(95%CI)分别为0.057(0.044~0.070)和0.018(0.005~0.032)]和单样本MR分析[β值(95%CI)分别为0.102(0.035~0.169)和0.104(0.036~0.173)]中均与BMI呈显著正相关。经检验,本研究的MR分析满足工具变量的3个核心假设。结论 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11种氨基酸和7种酰基肉碱水平相关,涉及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BMI与酪氨酸和酰基肉碱C14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设计,探究东亚人群中三种血压指标与心力衰竭风险的关联。方法 从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提取汇总数据进行分析,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遗传工具变量来自韩国基因组与流行病学研究,脉压的遗传工具变量来自日本生物银行,心力衰竭的遗传工具变量来自一项包含五个日本队列的GWAS研究。采用单变量MR、双向MR和多变量MR方法分析三种血压指标与心力衰竭风险的关联。 结果 逆方差加权法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 mm Hg,OR=1.52; 95% CI: 1.25~1.84)、舒张压(1.62; 1.34~1.95)和脉压(1.85; 1.27~2.69)升高均可能增加患心力衰竭的风险,而心力衰竭对三种血压指标没有潜在的因果影响(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脉压经调整收缩压(1.25; 0.77~2.05)或舒张压(1.46; 0.95~2.23)后与心力衰竭风险没有显著关联。结论 在东亚人群中血压对心力衰竭可能存在单向的因果关联,脉压对心力衰竭风险不存在独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前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仍存在诸多局限性,而未能在卫生技术评估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RWS设计,以产生高质量的医学证据。策略之一是仿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开展观察性研究(又称RCT仿真或模拟研究),既借鉴了RCT设计优势,增强了因果推断的强度,又保留了RWS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打通药品上市前与上市后证据链的桥梁,以期为医疗决策提供合理的证据支撑。仿照RCT开展观察性研究分为两步:第一步,基于临床问题构建一个目标试验,参照目标试验关键特征构建相应的RWS方案(包括纳排标准、治疗策略、分配程序、随访、结局定义、因果对比和统计分析策略),特别注意减小模拟差异和控制相关偏倚;第二步,使用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按照既定研究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彭州市≥30岁居民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体力活动水平对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2004-2008年随机抽取四川省彭州市30~7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并进行长期随访,确定脑血管病发病情况。描述人群中体力活动水平及脑血管病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和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5 126名研究对象,其中有5 290名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累积发病率为9.60%。控制多个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性、通勤性及总体力活动水平增高可降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的发病风险。与工作性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工作性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风险比(HR)值为0.81(95%CI:0.75~0.88);与通勤性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通勤性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HR值为0.84(95%CI:0.78~0.91);与总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总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HR值为0.87(95%CI:0.80~0.94);未发现家务性/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发病风险间的关联。结论 在四川省彭州市,体力活动的增加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发病率的降低有关,应鼓励增加成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以获得健康益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中国非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脂蛋白(a)[Lp(a)]的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其中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的对照人群进行分析,使用参比实验室检定的多克隆抗体比浊法测定Lp(a)水平,≥75.0 nmol/L定义为高Lp(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p(a)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5 870名非ASCVD人群中,Lp(a)水平呈正偏态分布,MQ1,Q3)为17.5(8.8,43.5)n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与高Lp(a)相关(OR=1.23,95%CI:1.05~1.43),中心性肥胖者的高Lp(a)风险降低(OR=0.68,95%CI:0.52~0.89)。随TC、LDL-C、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水平升高,高Lp(a)风险增加,各升高组的OR值(95%CI)分别为2.40(1.76~3.24)、2.68(1.36~4.93)、1.29(1.03~1.61)和1.65(1.27~2.13);HDL-C降低组高Lp(a)风险降低,OR值(95%CI)为0.76(0.61~0.94);而TG、Apo A1与Apo B的比值(Apo A1/B)与高Lp(a)风险呈负相关,TG升高组的OR值(95%CI)为0.73(0.60~0.89),Apo A1/B升高组的OR值(95%CI)为0.60(0.50~0.72);Lp(a)水平与血脂指标(除Apo A1外)的相关性均存在线性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01)。未发现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吸烟、体力活动水平与Lp(a)水平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Lp(a)水平与性别及中心性肥胖有关,但受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