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饮水安全计划在农村水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在广西某县选择1家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水厂,应用《WHO饮水水质准则》(2004)中的"饮水安全计划"(WSPs)方法进行现场试点研究,通过对供水各环节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建立起适宜的风险控制与应急管理技术并根据管网分布采集有代表性的末梢水水样对实施前后水质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水源环节的"自然灾害(洪水)导致水源水质变化",制水环节的"二氧化氯发生器故障"和"水源水质突然异常",储水环节的"用水量低时,清水池储水时间过长",配水环节的"管道维护后没有及时清洗",以及其他环节中的"没有水质自检实验室"及"水厂制度建设不健全"等,是对供水水质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关键控制点,针对以上关键控制点,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对水库水源水的卫生防护,使其符合有关卫生规范的要求;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消毒技术的培训,完善消毒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对供水管网的巡查和维护,积极接受和处理群众投诉;定期对试点水厂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进行采样检测并及时反馈检测结果等。实施前采集水样4份,合格率为0,浑浊度和微生物指标超标,其他指标均合格;实施后5个月共采集水样20份,合格13份,合格率为65%。实施前后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SPs适用于该区农村水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