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6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9篇
内科学   35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12篇
预防医学   2526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总结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影响因素。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以“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脑病”、“影响因素”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同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检索近年相关文献。着重整理影响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的因素。对资料进行汇总并撰写综述。结果 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100余篇。艾滋病病毒相关因素(HIV损害中枢神经系统、HIV逃逸及病毒储存库、HIV亚型)、宿主因素(启动抗病毒治疗时机、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及合并其他疾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可影响艾滋病感染儿童神经认知。结论 为了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艾滋病儿童神经认知障碍,应当尽早诊断、尽早给予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随访中应重视神经认知发育的观察和筛查,及早识别神经认知障碍,积极寻找多方面的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横县鱼类吸虫感染的虫种,评价形态学结合ITS2序列分析鉴定囊蚴的有效性。方法采集横县某水库小鱼,采用人工消化法消化收集囊蚴,在解剖镜下分捡单个囊蚴,按形态学特征鉴定分类,提取不同形态囊蚴的DNA后进行ITS序列PCR扩增和测序,获得的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分析,并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检测小型鱼类112条,吸虫囊蚴阳性率为39.29%。观察到5种不同形态的囊蚴。ITS2序列分析鉴定为4种吸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 pumilio)、台湾棘带吸虫(Centrocestus formosanus)和日本全冠吸虫(Holostephanus dubinini)。其中一种在形态学上判定为非人类吸虫的囊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华支睾吸虫。结论在横县某水库小鱼中检出4种吸虫囊蚴,分别为华支睾吸虫、台湾棘带吸虫、钩棘单睾吸虫和日本全冠吸虫。仅靠形态学上对鱼类吸虫囊蚴进行虫种鉴定有一定的缺陷,可以结合ITS2序列分析来完善。  相似文献   
3.
人体感染西里伯瑞列绦虫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宣传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和锻炼我国血防队伍的新生力量,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血防事业,为我国血防事业培养人才,由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青年学术交流会将于2006年第4季度召开,届时将邀请国际及我国血吸虫病科研和防治领域著名专家和学者作专题报告。现将有关事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4年广西部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炜  钟格梅  陈莉  李裕利 《广西医学》2005,27(6):938-940
近年来,由饮用水污染引起的中毒事件及传染病暴发性流行在广大农村地区屡有发生,严重危害农村地区居民尤其是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进一步了解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政府制定与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规划提供科学数据,我们于2004年对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5.
1994~2002年广西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了解1994~2002年接种伤寒Vi疫苗后的7年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变化,评价Vi疫苗对控制伤寒流行的效果并分析甲型副伤寒的特征及影响其爆发流行的因素。方法对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记录、伤寒副伤寒爆发调查报告、监测系统资料、全区伤寒流行地区伤寒Vi疫苗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血培养证实甲型副伤寒病例为1200例、伤寒为285例;甲型副伤寒与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十分相似;饮用污染水是引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的主要原因;从1999年起,甲型副伤寒杆菌开始超过伤寒菌为优势流行菌株。结论 在广泛使用伤寒Vi疫苗后,伤寒基本得到控制,但因为引起副伤寒发病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甲型副伤寒已取代寒,成为广西农村地区的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为控制甲型副伤寒的流行,在安全饮用水供应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之前,应尽快研制出副伤寒疫苗。  相似文献   
6.
2000年广西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14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 ,对20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率为45.7 %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7.5%。在出疹后4~14天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数以1~14岁为主 ,1~6岁最高 (44.5% ) ,风疹IgM阳性数是7~14岁为最高 (73.5% ) ;麻疹IgG检出<1:200为76例 (27.7 % ) ,1:200为59例 (21.5% ) ,1:800为17例(6.2 %) ,1:3200为25例(9.1 %) ,≥1:12800为27例(9.8 %)。结论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 ;采集血清标本要注意质量和采集时间 ;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 ,风疹是最主要的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RFIs,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 ;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麻疹抗体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7.
进入 2 1世纪以后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给广西西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部的环境特征及开发格局广西西部 (泛指百色地区和河池地区 )属云贵高原边缘过渡地带 ,沟壑纵横 ,江河蜿蜒 ,山高林密。该地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植被茂密 ,海拔在 2 0 0~ 14 0 0米之间 ,气候类型复杂。西部地区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 ,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由于地理、历史及交通等方面的因素 ,文化落后 ,经济发展迟缓。西部主要疾病的现状及特点1 鼠疫 广西自 1947年后鼠疫静息了 5 0余年后 ,于 2 0 0 0年夏季在西部红水河上游的天生桥水电站库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广西疾病监测点1994—2001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特点进行分析,为广西甲、乙类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方法 运用Epi Info2000统计软件将监测点1994~2001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监测点的报告发病率高于常规疫情,甲、乙类传染病总体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农村地区所报病种远多于城市;肠道传染病呈逐年下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肺结核已成为广西高发病种。结论 广西疾病监测工作的建设仍需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控制力度要加强。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11月 7日 ,广西那坡县百都乡政府接到群众来信 ,报告该乡百都村发生不明原因死牛死马 ,并出现发热、头痛及皮肤破溃结黑痂等症状的病人。接到报告后 ,区、地、县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立即奔赴现场进行处理。1.畜间疫情 :据调查 ,第一头死牛发生在 8月 2 0日 ,最后一头为 10月 2 6日 ,均发生在规腰屯 ,畜间发病高峰在 9月。从 8月 2 0日至 10月 2 6日期间共病死牛 7头 ,马 4匹 ,犬 2只 ,其中那全屯牛 2头 ,那德屯牛 2头、马 1匹 ,者赖屯牛 1头、马 1匹 ,规腰屯牛 2头、马 2匹、犬 2只。发生病死畜的 4个屯相距不远 ,放牧点…  相似文献   
10.
广西2004-2006年学校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吴秀玲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51-952
目的探讨广西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流行特征,以便提出针对性控制对策。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4-2006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广西2004-2006年发生在校园内的传染病爆发疫情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乡村小学;发生爆发事件较多的传染病由高至低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甲型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风疹、甲型肝炎、麻疹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呼吸道传染病爆发事件为主,占74.85%;每年3-4月和10-12月为爆发季节。结论学校传染病爆发事件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