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49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16篇
  8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结肠肠管拖出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6月11例行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5(185~3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2(30~250)mL,术后平均住院11.6(9~15)d。无吻合口瘘、骶前感染、肛门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单个标本获取淋巴结数12~26枚,平均15枚。11例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肛门功能和治疗效果满意,不需要预防性造口,可以完全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患儿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纤支镜灌洗。对比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心功能与肺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2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E峰/A峰(E/A)、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左心室收缩时间间期(LVSTI)和呼吸做功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的心、肺功能指标与同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LVEF、E/A、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LVSTI和呼吸做功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纤支镜灌洗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并重症肺炎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确诊为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4例(4足)。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45岁(平均30.3岁),右足2例、左足2例。患者均采用外踝前外侧小切口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制动。观察项目:(1)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Karlsson-Peterson评分。(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距骨倾斜角(TT)。结果 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8~25个月。(1)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1.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95分(平均92.8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为89~94分(平均91.5分);患者1例踝关节疼痛消失,其余3例仅有轻微酸胀不适,不影响日常行走。(2)末次随访时ATT为(2.4±0.3)mm、TT为2.8°±0.8°,较术前(8.4±0.8)mm和10.0°±1.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0、19.62,P值均<0.001)。结论 采用开放性小切口结合2枚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郁倩  张娟  安可  吴越 《中国校医》2019,33(12):884
目的 调查徐州市大气颗粒物中的细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并对人群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大气中流量采样器在徐州市泉山区采集PM2.5样品,用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2016年徐州市PM2.5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并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2016年徐州市大气PM2.5中PAHs月平均总质量浓度(∑16PAHs)范围为0.85~94.8 ng/m3,16种致癌性PAHs的等效致癌浓度(BEQ)范围为0.00011~6.81 ng/m3;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PAHs的致癌超额危险度年平均值分别为1.10×10-6、1.67×10-6、1.59×10-6。结论 徐州市区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较为严重,但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05.
张慧  刘璇 《中国校医》2019,33(11):83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清IL-37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3例OSAHS 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分为单纯OSAHS组45例,OSAHS合并2型糖尿病组4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37的水平,分析两组患者之间IL-37水平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OSAHS组、OSAHS+T2DM组血清IL-37水平分别为50.6±32.1、183.6±98.3、353.7±135.6 ng/L,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和OSAHS+T2DM组的IL-37水平升高(P<0.01),并且OSAHS+T2DM组血清IL-37水平高于OSAHS组(P<0.05)。同时,OSAHS+T2DM组患者的AHI也高于OSAHS组(P<0.05)。结论 合并T2DM的OSAHS患者血清IL-37的水平升高,提示IL-37参与了OSAHS合并T2DM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6.
Xu  Xiuqi  Yuan  Ziqi  Zhang  Shijia  Li  Guang  Zhang  Guangqin 《Inflammation research》2022,71(4):485-495
Objective

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type 1 (TRPV1) channel is consider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ai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RPV1 channel in MSU-induced gouty arthritis and to find a new target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gout pain.

Methods

Acute gouty arthritis was induced by injection of monosodium urate (MSU) crystals into the ankle joint of mice. The swelling degree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ankle joint. Mechanical hyperalgesia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electronic von Frey. Calcium fluorescence and TRPV1 current were recorded by applying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and patch clamp in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neurons, respectively.

Results

MSU treatment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mechanical hyperalgesia. The peak swelling degree appeared at 12 h, and the minimum pain threshold appeared at 8 h after MSU treatmen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capsaicin-induced calcium response and TRPV1 current were increased in DRG cells from MSU-treated mice. The number of cells that increased calcium response after MSU treatment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mall-diameter DRG cells. However, the action potential wa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small-diameter DRG cells after MSU treatment.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identified an important role of TRPV1 in mediating mechanical hyperalgesia in MSU-induced gouty arthritis and further suggest that TRPV1 can be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new target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outy arthritis.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实时小剂量多巴酚丁胺(LD-DSE)(10μg·kg~(-1)·min~(-1))负荷心肌声学造影(RT-MCE)试验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22例经彩超检查存在左心室壁节段运动障碍冠心病患者,进行LD-DSE负荷RT-MCE试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所有狭窄病变行完全血运重建。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16节段划分法获得各运动异常节段显影,图像用目测半定量法分析。术后1、3、6个月时复查心脏超声,以冠脉血运重建后室壁节段收缩功能改善为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结果普通RT-MCE目测半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5.7%、84.2%、78.8%;LD-DSE负荷RT-MCE目测半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是89.3%、89.5%、89.4%;应用LD-DSE负荷RT-MCE目测半定量法对存活心肌检测的灵敏度有所提高(89.3%比75.7%,P<0.05)。结论 RT-MCE目测半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LD-DSE负荷RT-MCE可提高其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吴琦  薛晴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68-66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言语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汉语失语症复述障碍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09.
周芸 《当代医学》2010,16(29):607-608
目的防止因导管刺激或精神紧张而引起桡动脉痉挛。方法动脉鞘管内缓慢推注盐酸地尔硫卓,护理观察,心理护理。结果 700例经桡动脉穿刺病人无一例发生痉挛现象。结论盐酸地尔硫卓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在经皮桡动脉穿刺中有效防止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110.
布-加综合征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胃溃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新强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10,16(23):502-503
患者男,55岁。因双下肢静脉曲张一年余,反复上腹胀痛4天入院。查体:面部、胸背部见色素沉着,腹稍膨,肝脾肋下未及,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见静脉曲张。胸部CT示:两肺气肿征,右肺中叶及两肺下叶支气管成柱状扩张,管壁增厚(见图1)。消化内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