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8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453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746篇
内科学   507篇
皮肤病学   101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科学   393篇
综合类   1473篇
预防医学   36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59篇
  47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60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594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856篇
  2020年   874篇
  2019年   1201篇
  2018年   81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51.
目的:以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配准结果为参考,验证TiGRT IVS系统的在线校位精度,从而验证其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放疗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30例肺癌患者。首次摆位时行TiGRT IVS系统和CBCT位置验证,常规剂量分割患者每周行1次位置验证,大剂量分割患者每次治疗时均行位置验证,并与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igitally reconstructured radiograph,DRR)图像进行配准。其中TiGRT IVS系统配准方法分为IVS-A和IVS-B 2种,IVS-A根据椎体、肋骨等进行骨性配准;IVS-B在IVS-A的基础上,正位片采用气管作为特征结构进行配准。将IVS-A和IVS-B配准的结果与CBCT进行比较,观察TiGRT IVS系统对肺癌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分析与控制结果。结果:IVS-A、IVS-B、CBCT配准所需时间分别为(69±12)、(54±8)、(112±14)s,TiGRT IVS系统配准时间少于CBCT,而且IVS-B配准时间少于IVS-A。TiGRT IVS系统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5 mm,8 mm以上的摆位误差很少,且TiGRT IVS系统与CBCT得到的摆位误差只有在患者Vrt(前后)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在临床标准范围内。对于1例大剂量分割患者在Lng(头脚)方向前1~7治疗分次的摆位误差,TiGRT IVS系统配准结果与CBCT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iGRT IVS系统能够有效测出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正位片中可选气管作为配准的特征结构,大剂量分割患者图像引导时可结合CBCT观察靶区位置。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肠脱出固定保护装置,以减少腹外伤肠脱出后的二次损伤,提高预后效果。方法:该装置包括碗状主体和固定带2个部分,固定带对称安装于碗状主体上,两侧缝合有用于连接固定的魔术贴或衔接扣。碗状主体由中间端的基部、基部上下端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碗底的十字开关及碗底内部的储液盒组成。所用材料为透明医用橡胶或硅胶一体成型。结果:该装置能够持续为脱出肠组织提供保护空间及湿润环境,减轻了肠壁损伤,提高了保护效果。结论:新型肠脱出固定保护装置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为腹外伤肠脱出伤员的快速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在急救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基于面向能力差距的论证理念,开展陆军战场搜救体系(装备体系和非装备体系)的论证研究。方法:通过比较陆军战场搜救能力需求和现有战场搜救能力,分析能力差距。综合考虑能力需求贡献度和能力开发迫切度,定量评估能力差距并定性规范化描述。构建陆军战场搜救体系能力差距矩阵,分析装备体系和非装备体系内容。从成熟度、风险、时间、费用和效能5个方面,采用专家打分法评估装备体系。非装备体系采用头脑风暴法评估。结果:面向陆军战场搜救体系的能力差距,分析得出陆军战场搜救体系的内容,确定了陆军战场搜救体系的发展方向。结论:面向能力差距的论证理念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论证结果可信度较高,为提高陆军战场搜救体系论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评估重庆市在新结防模式下MDR-TB患者的治疗现状及经济负担,为MDR-TB控制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患者接受正规治疗的比例较高,医保覆盖率也较高,但也还存在相关卫生服务可及性差、治疗副反应普遍、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等问题。后续应加强重点人群和弱势人群MDR-TB的筛查,提升相关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乳脂球上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EGF factorⅧ,MFG-E8)水平,小肠组织MFG-E8蛋白表达情况;明确补充MFG-E8能否减轻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胞凋亡和肠黏膜通透性损害。方法: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通过手术结扎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BDL)建立,3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梗阻性黄疸组(BDL组)、MFG-E8治疗组(MFG-E8组)、治疗对照组(Vehicle组)。MFG-E8组和Vehicle组于BDL后第1、3、5天腹腔内注射rmMFG-E8(20μg/kg)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建模后第7天收集血及组织标本,Western blot检测血浆MFG-E8水平和肠道MFG-E8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染色观察肠道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肠道Cleaved Caspase-3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乳(NEA)和商品化的氢氧化铝[Al(OH)3]作为配方组分,制备出新型NEA/Al(OH)3复合佐剂系统,并对增强MRSA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应答效应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以血清特异性IgG作为评价指标,将2种乳剂(NEA和MF59)和2种铝盐[Al(OH)3和AlPO4]进行复配筛选;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对初步筛选出的复合佐剂成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优选的NEA/Al(OH)3复合佐剂系统处方;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国际标准株(MRSA252)建立Balb/c小鼠脓毒血症动物感染致死模型,进一步对新型NEA/Al(OH)3复合佐剂系统增强MRSA重组亚单位疫苗抗原HI的免疫应答效应(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免疫保护效力)进行比较研究,评价其免疫增强的保护效果及初步机制。结果 NEA和Al(OH)3的复配是优选的乳剂与铝盐复合佐剂组分;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优化的NEA/Al(OH)...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分泌型糖蛋白Slit2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观察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中Slit2的定位,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皮损中Slit2的表达。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IMQ模型组、Slit2 siRNA组、Slit2蛋白低剂量组(100 ng/ml)、Slit2蛋白高剂量组(300 ng/ml),每组6只小鼠。每天对小鼠皮肤进行PASI评分,HE染色测量表皮厚度,计数各组真皮内炎症细胞数及血管密度,RT-PCR检测各组皮损处IL-23、IL-17A、IL-22 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皮损处Ki67表达及CD3 T细胞数量。结果 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炎模型皮损处Slit2的表达升高。相较于模型组,Slit2 siRNA处理后PASI评分增加,表皮变厚、表皮细胞增殖程度增加,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及血管密度升高,IL-23、IL-17A、IL-22 mRNA水平升高,CD3 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给予重组Slit2蛋白处理后,PASI评分降低,表皮变薄,表皮细胞增殖程度降低,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及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制一款基于体表心电、膈肌电和胸阻抗信号的呼吸功能监测仪原理样机,可在家庭、医疗急救等场合实现对呼吸功能的持续监测。方法:以STM32F411VET6单片机开发系统为平台,用一对Ag/AgCl电极作为高频激励信号的输出和心电、胸阻抗信号的检测电极,另一对Ag/AgCl电极作为膈肌电信号检测电极,两对电极同时检测心电、膈肌电和胸阻抗信号。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心电信号检测电路、胸阻抗信号检测电路、膈肌电信号检测电路、恒流源激励电路以及微控制器。系统采用12 V可充电锂电池供电,模拟信号通过单片机A/D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SDIO接口存储于SD卡。在完成样机制作和性能测试之后,采集13例因呼吸功能障碍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和13例健康成年人的信号,计算15个与呼吸功能相关的参数,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参数之间的差异,验证了呼吸功能监测仪的可靠性。结果:样机采集信号的信噪比>10 dB、共模抑制比>80 dB,样机漏电流<30μA。机械通气患者的吸气时间、呼气时间、潮气量、胸阻抗峰峰值、胸阻抗1 s变化量、膈肌电低频功率、膈肌电高频功率、高频比低频、膈肌放电面积、膈肌放电时...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调查资料。分析不同类别研究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的差异,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McNemar检验。结果 共纳入652名研究生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409人(62.7%),博士研究生243人(37.3%)。博士研究生听说过临床流行病学(χ2=19.99,P<0.001)、之前学过临床流行病学(χ2=9.20,P=0.002)、对本课程感兴趣(χ2=11.41,P=0.001)、认为本课程重要(χ2=10.71,P=0.001)、课前预习(χ2=11.21,P=0.001)、课后复习(χ2=3.29,P=0.001)及课堂积极讨论(χ2=11.64,P=0.001)的比例高于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前全体研究生测验题总分平均为(5.50±1.62),授课后总分平均为(7.4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01)。统招研究生授课后成绩提高程度高于在职研究生,硕士群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博士群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51)。结论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在授课后均得到提升。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基础及短板的差异,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及过程,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规范学习习惯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PET/CT在(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肺癌不同病理分型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98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采用PET/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探讨其诊断准确性。结果病理检查的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分别为80例(40.0%)、70例(35.4%)和48例(24.2%),PET/CT检查的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分别为80例(40.0%)、69例(34.8%)和46例(23.2%),准确率为98.5%。鳞癌的PET/CT表现为肺内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较清,边缘可见浅分叶,病变与胸膜粘连,可见胸膜凹陷征,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max为30.6。腺癌的PET/CT表现为肺内团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max:12.1。小细胞肺癌的PET/CT表现为肺门及纵隔内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形态欠规则,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max:9.5。结论PET/CT有助于准确诊断不同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的肺癌,而且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PET/CT表现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