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目的探讨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首次DSA阴性s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根据首次头颅CT检查结果,中脑周围出血(PM-SAH)22例,非PM-SAH28例;其中非PM-SAH为局灶性8例,脑室内2例,弥漫性(SAH≥2个脑池)18例。5例DSA复查阳性患者均诊断为动脉瘤,位置包括基底动脉上段穿支、基底动脉下段穿支、前交通、小脑前下、小脑后下各1例。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98%(49/50)。DSA复查阴性的4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再次出血;DSA复查阳性的5例患者,有1例死亡。对于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及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随访4年未见复发;对于基底动脉穿支夹层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背侧,行开颅夹闭,术中未发现出血破口、被迫夹闭基底动脉,术后死亡;对于前交通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中发现为假性动脉瘤,行前交通缝合,随访2年未见复发;1例穿支夹层动脉瘤观察随访6个月自愈,随访4年无再次出血。结论首次DSA阴性的sSAH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但复查DSA阳性率偏高。尤其对于非PM-SAH患者,实施二次DSA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2.
<正>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占全部脑卒中的5%~10%,其中85%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1]。动脉瘤性SAH可导致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如何早期、安全、有效地引流蛛网膜下隙的积血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关键。近年国外研究认为,动脉瘤性SAH急性期术前脑脊液腰大池外引流不会增加再出血几率,相反患者能从中受益[2]。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对  相似文献   
83.
高血压性脑出血占脑血管疾病的10% - 15%,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被认为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卒中类型.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经侧裂-岛叶入路是从自然解剖间隙进入深部病灶的一种手术方式,可减少对脑组织、供血动脉的牵拉和损伤,因此对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出血具有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究脑底动脉环(Willis)、切应力(WSS)及环壁张力(CWT)联合检测在单发颅内动脉瘤(I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IA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DSA检查为阴性者7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维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  相似文献   
85.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治疗颈动脉狭窄对其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上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脑缺血症状将颈动脉狭窄分为无症状性和症状性两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眩晕甚至昏迷等症状, 对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手术术式, 其中CEA技术成熟, 疗效确切, 但其需切开颈内动脉并剥脱内膜, 对于老年患者风险较高[1];CAS是新型介入手术术式, 凭借创伤小、愈合快的优势正被广泛应用, 但其操作难度较大, 且围手术期易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2]。目前, CEA与CAS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性难以定论, 仍需大量临床实践对比证实。笔者现回顾性收集本科室近年来采用CEA与CAS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CEA与CAS的手术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