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严旭  汤琳璇  叶子怡 《中国乡村医生》2023,(11):125-127+130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金华市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情况、血压水平、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干预前,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干预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72.
高血供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手术切除病灶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部份脑胶质瘤血供极为丰富,术中出血汹涌,手术难度较大,如肿瘤位置深在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则手术更困难。能否在术前明确其血供性质,并在术中有效控制和减少出血,对于肿瘤的切除具有关键作用。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幕上脑星形胶质细胞瘤153例,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肿瘤的血液供给情况,其中24例(15.7%)被列入高血供脑脑质瘤。现结合此24例临床资料就其有关诊断和治疗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A20基因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抗凋亡脑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只SD大鼠,制作重度TBI模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伤后30 min,在立体定向仪下向损伤灶周边皮质及损伤灶内多点注射脂质体-pcDNA3.1-A20和脂质体-pcDNA3.1空质粒.两组分别于术后12,24,48,72,168 h各取5只大鼠取脑制作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A20基因的表达和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情况;每组剩余的另10只大鼠于TBI后第1,2,3,4周,进行斜板试验测试其神经功能.结果 (1)实验组损伤灶周边A20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TBI后可见损伤侧皮质、海马分布有不同数量的凋亡细胞,以损伤灶周围皮质最为集中;两组的细胞凋亡均在TBI后72 h达到高峰.实验组TBI后12,24,48及72 h神经凋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3)伤后第4周,实验组临界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的A20基因治疗能够起到抗损伤后细胞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纳洛酮不同剂量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量效关系。方法将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纳洛酮小剂量治疗组(A组)和纳洛酮大剂量治疗组(B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给予纳洛酮治疗,动态监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并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GOS)判定疗效。结果B组患者治疗3d后血浆β-EP含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7d后的GC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GOS分级系统,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29.4%(5/17),而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0%(13/20)。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5.
高血压性脑出血占脑血管疾病的10% - 15%,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被认为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卒中类型.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经侧裂-岛叶入路是从自然解剖间隙进入深部病灶的一种手术方式,可减少对脑组织、供血动脉的牵拉和损伤,因此对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出血具有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76.
半球间硬膜下血肿(ISH)较少见['j,目前文献报道的成人病例数不超过70例【'」。国内只有付氏['」和张氏【']报道,共4例。我院近年来收治外伤性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ISH)2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性,33岁,1994年2月23日人院。人院前37h被他人用拳头击伤枕部,原发短暂昏迷,头痛,呕吐,次日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当地医院予以补液、针灸治疗无效。人院前10h再次昏迷。转送我院时查体:格拉斯哥昏迷分度(GCS)8分,双瞳孔等大等圆,右侧肢体躁动明显,压眶时右上肢定位准确,左上肢轻度屈曲,左下肢未见…  相似文献   
77.
垂体腺瘤卒中是指垂体腺瘤突然出血或梗死引起的头痛、视功能障碍、眼肌麻痹和意识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自1995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收治垂体腺瘤卒中16例,占同期收治垂体腺瘤患者的11.3%。现对本组病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8.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骨缺损修补术为神经外科常见手术之一,虽然手术难度不大,但时有并发症产生,可给患者和家属造成精神和经济上的巨大负担。笔者总结了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颅骨修补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出现各种并发症共10例,发生率为10.9%。现对其发生原因和处理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另选择30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无死亡病例和脑出血病例,其术后狭窄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主要终点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后即刻和治疗后30d,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终点事件明显较少。  相似文献   
80.
<正>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占全部脑卒中的5%~10%,其中85%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1]。动脉瘤性SAH可导致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如何早期、安全、有效地引流蛛网膜下隙的积血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关键。近年国外研究认为,动脉瘤性SAH急性期术前脑脊液腰大池外引流不会增加再出血几率,相反患者能从中受益[2]。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