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40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单体(FM)、D- 二聚体(D-Dimer)以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等凝血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 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 年6 月~ 2022 年1 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孕晚期女性为正常妊娠组(n=40)和GDM 患者(n=74),其中50 例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GDM非药物组),24 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GDM 胰岛素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 检验比较三组患者研究指标的差异,采用LSD-t 检验和Bonferroni 校正进行两两比较;并观察不良妊娠结局患者凝血特征。结果 正常妊娠组、GDM 非药物组和GDM 胰岛素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51,H=4.368,F=0.021,均P>0.05);FIB(4.24±0.66 g/L,4.57±0.71 g/L,4.22±0.58 g/L), D-Dimer[0.32(0.30,0.45)mg/L,0.49(0.32,0.73)mg/L, 0.34(0.21,0.45)mg/L],FM [3.44(2.82,5.08)mg/L,4.53(3.44,12.99)mg/L,4.61(4.10,6.23)mg/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47,H=9.194,8.968,均P<0.05)。两两比较显示,正常妊娠组FIB 和FM 水平低于GDM 非药物组(t=2.429, U=2.627 , 均P<0.05),GDM 胰岛素组FIB 和 D-Dimer 水平低于GDM 非药物组(t=2.102,U=2.665,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妊娠组、GDM 非药物组和GDM 胰岛素组患者FM 正常率(FM ≤ 6.0 mg/L)分别为80.00%,60.00% 和78.30%;高血栓发生风险率(FM ≥ 35 mg/L)分别为7.50%,12.00% 和4.17%; D-Dimer 正常率(D-Dimer<0.23 mg/L)分别为12.50%,6.00%和20.83%。临床结局方面,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患者FM 和 D-Dimer 均高于血栓风险界值。结论 FM, D-Dimer 和FIB联合使用可有效反映GDM 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下凝血功能的差异,具备预测不良妊娠事件的潜力,且FM 作为孕期血栓风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优于 D-Dim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MTHFRC677T、A1298C和MTRRA66G多态性在河南汉族育龄女性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补充叶酸降低HC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优生咨询的育龄女性425名。荧光定量PCR检测MTHFRC677T、A1298C和MTRRA66G的基因多态性;化学发光法测定血叶酸浓度;循环酶法测定血HCY浓度。结果①河南地区汉族育龄女性中MTHFR677T、1298C和MTRR66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1%、13.1%、23.7%。②补充叶酸前MTHFRC677T基因型叶酸浓度Tr〈CT〈CC,TT基因型HCY浓度远高于CC和CT基因型(P〈0.001)。400μg/d补充后HCY浓度迅速下降(TT〉CT〉CC),但6.3%CT、16.9%TT基因型HCY浓度没有降低至正常范围。结论河南地区汉族育龄女性具有其他省份不同的遗传特征,MTHFRC677T各基因型对补充叶酸降低HCY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RGS20 mRNA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院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82例,采用qRT-PCR检测患者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GS20 m 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RGS20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RGS20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13.006,P=0.000);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RGS20阳性表达率为68.2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85%(χ^2=46.260,P=0.000);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不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Ki67百分比等临床病理特征中RGS20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666、5.781、4.167,P=0.031、0.016、0.041);随访36个月,RGS20阳性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年无疾病生存期(DFS)和3年总生存期(OS)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Log-rankχ^2=3.904、4.957,P=0.048、0.026)。结论 RGS20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其表达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Ki67中表达百分比有显著差异,且RGS20阴性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较高,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HPV感染基因型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56例宫颈正常组织、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5例宫颈腺癌组织分别记为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均采用PCR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23种基因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组别中其分布情况,并对各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癌组HPV感染阳性率(91.67%)和腺癌组(73.33%)均远远高于对照组(10.71%)(P0.05),且腺癌组HPV感染阳性率也显著低于鳞癌组(P0.05);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一重感染、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分布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43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为62.50%;鳞癌组44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0.57%和19.81%;腺癌组33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9.58%和19.72%。结论:HPV-16和HPV-18基因型感染可能参与宫颈鳞癌和腺癌的发生,且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多存在双重或多重HPV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改变,及其与血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关系。方法82例研究对象分为AS组(54例),对照组(28例),所有入选对象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研究对象ER-α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荧光生化法检测血tHcy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甲基化程度与tHcy的相关关系。结果54例AS患者中有38例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甲基化率为70.4%;28例健康对照者中有8例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甲基化率为28.6%;两组甲基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AS组t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与tHcy相关系数为r=0.809(P<0.05)。且随tHcy升高,AS病损程度亦递次加重。结论AS患者ER-α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度甲基化,且甲基化程度与血tHcy浓度呈正相关,提示高Hcy血症很可能通过干扰ER-α基因的甲基化而促进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CU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年间ICU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氏阴性杆菌占多数,但肠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有增长的趋势.结论 ICU患者感染是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加强ICU患者感染的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IA法检测44例肝硬化患者、46例慢性乙肝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肝硬化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TNF—α在肝硬化和慢性乙肝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头孢地嗪(CDZ)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把11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随机分为CDZ组(43例)和对照(CG)组,CDZ组抗生素首选CDZ50mg·kg-1·d-1,q12h;CG组随机选用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选用复方抗生素者为CG1组(33例),选用单方者为CG2组(36例)。统计分析首选抗生素5d内换药率及各组间预后的差异。结果112例患儿首选抗生素共6种,5d内换药率CDZ组为12%,其他5种抗生素为36%~66%,首选抗生素的换药率和最终治疗的有效率呈负相关(r=-0.888,P<0.05)。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DZ临床疗效好,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10-23脱氧核酶(10-23DRz)抑制CTX-M-38型ESBLs的可行性.方法:依据CTX-M-38型ESBLs序列及其mRNA构象特征,设计针对其mRNA结构的10-23DRz脱氧核酸序列及反义核酸序列;采用氯化钙法对10-23DRz及反义核酸进行转化;依据转化菌在平板上菌落形成状况及菌液吸光度选择10-23DRz应用量;采用K-B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耐药活性.结果:45 nmol 10-23DRz用量时转化菌菌落形成量及菌液吸光度较为理想.除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及亚胺培南外,其他抗菌药物10-23DRz组与反义核酸组抑菌环直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10-23DRz可抑制CTX-M-38型ESBLs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