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预后的颅外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14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两组患者年龄大小、就诊时间、创新性操作、体温、平均动脉压、血糖、血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40例脑外伤患者中预后不良38例(27.14%);预后良好102例(72.86%);预后不良组体温(38.97±0.22)℃,血糖(10.89±2.23)mmol/L,血钠水平(156.68±12.67) mmol/L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8.15±0.19)℃、(8.34±1.98)mmol/L,(141.48±10.23)mmol/L;平均动脉压(11.12±2.56)Kpa低于预后良好组的(15.23±2.87)Kpa (P<0.05),是引起二次脑损伤的颅外因素.结论:影响脑外伤预后颅外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ICU 人工气道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ICU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意外脱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无意外脱管病例出现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3.
赵伊萌 《中国药业》2012,21(16):105-105
目的观察甘桔冰梅片对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来院就诊的18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治疗组应用甘桔冰梅片0.6 g/次、每日4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用慢严舒柠颗粒1袋/次、每日3次冲服治疗,观察临床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痊愈31例(34.44%),好转49例(54.44%),无效10例(11.11%),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4.44%(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桔冰梅片治疗慢性咽炎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AF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全组在全麻开胸直视体外循环下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瓣膜置换术。结果70例患者全部存活,术后当天心电图提示:64例患者心律均由AF转为窦性心律,3例结性心律,2例顽固室性心动过速,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40个月无一例死亡,61例维持窦性心律,占87.1%;6例房颤心律,占8.6%;3例房扑心律,占4.3%。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RHD合并AF,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恢复窦性心律,是一种安全的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乳鼠离体脑皮质细胞缺血/再灌注(V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脑保护效应的时间窗.方法 体外培养出生24 h内SD乳鼠脑皮质细胞7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浴氨酸损伤组、药物预处理24 h对照组及药物预处理24、2、0h组.各药物预处理组分别于谷氨酸损伤(200 μmol/L 0.5 h)前24、2、0h用含100 μmol/L依达拉奉和3 mg/L异丙酚的培养基联合预处理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通过测定神经细胞存活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神经细胞Na+-K+-ATP酶活性观察神经细胞成活和细胞损伤情况;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丙二醛(MDA)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观察神经细胞抗氧化和氧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谷氨酸损伤组神经细胞存活率[(62.2±23.4)%比(90.5±14.8)%]、SOD活性(U/ml:6.864±2.872比29.569±3.684)、Na+-K+-ATP酶活性(U·mg4·h-1:0.318±0.146比0.636±0.168)均显著下降,神经细胞凋亡率[(9.4±0.7)%比(6.1±0.2)%]、MDA含量(nmol/ml:0.515±0.101比0.294±0.105)、LDH漏出率[(41.2±1.6)%比(36.8±4.6)%]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药物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Na+-K+-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MDA含量、LDH漏出率均显著下降,并呈时间依赖性,以预处理24 h组作用最为显著[细胞存活率:(89.2±30.3)%比(62.2±23.4)%,SOD活性(U/ml):17.780±4.514比6.864±2.872,Na+-K+-ATP酶活性(U·mg-1·h-1):0.541±0.052比0.318±0.146,细胞凋亡率:(6.7±0.4)%比(9.4±0.7)%,MDA含量(nmol/ml):0.319±0.101比0.515±0.101,LDH漏出率:(37.2±1.4)%比(41.2±1.6)%,均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乳鼠离体脑皮质细胞I/R损伤有明显协同保护作用;且以24 h作为时间窗的脑保护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36.
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大多心功能较差,对麻醉的耐受性低,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对心脏疾病患者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至关重要。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镇静药物,麻醉诱导具有起效迅速、恢复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呼吸抑制轻微等优点,已先后批准用于程序性镇静及全身麻醉。目前,瑞马唑仑在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样本量较小,但其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二尖瓣钳夹术等心脏手术中被发现可维持患者术中循环稳定性且不良反应较少。瑞马唑仑具有较高有效性及较好安全性,有望成为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的候选镇静新药。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标准、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对中国西南地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儿童脓毒症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入中国西南地区12个PICU诊断为脓毒症的44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PICU时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在患儿入PICU 24 h内记录SIRS、pSOFA和PCIS的相关生理学参数并评分, 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和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比较SIRS标准、pSOFA和PCIS对儿童脓毒症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447例脓毒症患儿男260例、女187例, 年龄2.5(0.8, 7.0)岁。存活组405例, 死亡组42例。418例(93.5%)符合儿童SIRS标准, 440例(98.4%)符合pSOFA≥2分标准。符合SIRS标准的条目数量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 4)比3(3, 4)分, Z=1.30, P=0.192];死亡组的pSOFA分数显著高于存活组[9(6, 12)比4(3, 7)...  相似文献   
38.
<正>自2019年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所诱发的感染爆发以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人数已突破6亿大关,而死亡人数超600万,是继1918年西班牙流感以来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1]。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解COVID-19本身所引发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3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由一种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简称新冠病毒)引起, 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 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中和抗体和针对病毒复制周期的小分子抑制剂是我国目前推荐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为进一步促进抗新冠病毒药物在临床合理应用,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组织国内感染、呼吸、重症、药学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基础上结合我国针对COVID-19的诊疗经验, 编写了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抗新冠病毒药物的认识, 为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西维来司他钠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瓣膜置换术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CPB瓣膜置换术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组,F组(54例)在术中加入乌司他丁,W组(54例)在术中加入西维来司他钠。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呼吸指数、氧合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炎性因子、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开放主动脉30 min(T2)、关闭胸腔(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W组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均低于F组,T2~T5时,氧合指数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W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W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