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33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81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本文总结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特殊类型—视网膜血管瘤增殖(RAP)的临床和造影表现及分期。RAP是起源于黄斑旁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的、以伴发多灶小片视网膜内出血及盘变前期即有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CA)形成为特征的新生血管性AMD。  相似文献   
82.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mtecmy,PRK)后角膜组织蛋白多糖(protoglycan,PG)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角膜雾状混浊(haze)的关系。方法:16只兔(32眼)进行PRK手术建立动物模型,矫正度数-9.00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对各组角膜的haze分级,并取不同时间点角膜组织,应用超微结构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G的变化。结果:异常PG主要沉积在角膜的前部基质;haze在术后3周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haze愈明显,PG改变亦明显。结论:PRK术后切削区角膜基质浅层PG的异常改变与角膜haze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探讨视神经切开术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选择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8例,病程3~8个月,平均3.6个月。患者均经系统药物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其中3例有高血压病史,3例患有严重的黄斑囊样水肿。术前患者均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手术常规做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三切口,应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切开刀,以鼻侧视乳头边缘为中心,垂直刺人达最宽处为止,刺入深度约2.2mm,宽度约1.2mm。术后1~3个月分别行眼底照像、FFA及OCT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5个月。术后1个月内,所有患者视网膜或黄斑水肿均减轻或消退。术后3个月,患者行眼底照像、FFA及OCT检查结果均显示视网膜出血吸收,视乳头黄斑水肿消退;6例视力较术前提高(62.5%)。术后3~4周,2例发生玻璃体出血,其中l例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术中穿刺时出血。结论 视神经切开术有助于视网膜内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的消退,部分患者视力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4.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hi XH  He SZ  Zhao SH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6):404-408
目的 探讨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igmentepithelium derivedfactor,PED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5组 30只BN大鼠行单眼视网膜氪激光光凝 ,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分别在光凝后 3d ,1、2、3及 4周摘除眼球 ,对光凝区进行病理学检查、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R :Ag)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以观测CNV形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V形成过程中PEDF、PEDFmR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 病理学检查及FⅧR :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 ,光凝后 1周开始形成CNV ,3~ 4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PEDFmRNA、PED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核层部分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表达。视网膜光凝后 ,PEDFmRNA、PEDF阳性染色信号可见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外核层和脉络膜的损伤区 ;光斑边缘近脉络膜侧PEDF阳性表达信号明显高于光斑内部。光凝后 3d至 4周 ,光斑区内FⅧR :Ag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 (P <0 0 5 ) ,PEDFmRNA、PED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下降 (P<0 0 5 ) ,PEDF与FⅧR :Ag阳性染色密度负相关 (r=- 0 84 ,P <0 0 5 )。结论 CNV形成与PEDF表达量负相关 ,提示PEDF表达不足可能是CNV形成和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ye injury among military inpatients. Methods Data of eye injury among military inpatients from 15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s during 2001 --2005 were record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716 military inpatients with eye injuries, taking up 7.41% of the whole ocular trauma inpatients in corresponding time period. Military inpatients with eye injuries were admitted more in spring and summer; with sex ratio as 46.73:1 ; mean age as (24.99±8.40) years and 82.27% in 17-29 years while 7.82% were binocular injuries.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the complication appeared after the myoporthosis operations. Mechanical and non-mechanical eye injuries took up 92.49% and 7.51% respectively. Sports (17.62%), explosion (11.92%) and fighting (11.40%) related factor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injuries. 51.55% of the accidents took place during working or training processes and 30.31% was on military training sites. At discharge, 22 eyeballs were removed mainly due to open globe injuries, 9 eyes with no light perception but vision acuity equalled to or more than 0.5 in 62.16% of the patients. Conclusion Of those eye injury inpatients, military training and construction for defense were the main causes related to occupational eye injuries among soldiers. Mutilation power of eye injury should not be ignored and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military eye injuries need to be carried out more extensively.  相似文献   
86.
人工角膜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评价复杂性角膜混浊患者行人工角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等。方法选择15例双眼盲目患者的单侧眼15只,术前视力均为光感,角膜混浊病变无法用常规角膜移植手术达到复明目的。其中严重碱烧伤6只眼,严重酸烧伤3只眼,铝水烧伤2只眼,爆炸伤1只眼,严重实质性眼干燥症1只眼,多次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角膜严重血管化2只眼。人工角膜(MICOF)由俄罗斯费德洛夫眼外科中心制造。手术分两期:一期手术将人工角膜支架植入角膜层问,选择病例行角膜表面或层问加固性手术。约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植入带螺纹的人工角膜光学部。常规行晶状体、部分虹膜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将外1/3上、下睑缘做永久性缝合。对完全睑球粘连者,用上、下睑皮肤覆盖角膜表面,仅暴露人工角膜光学部。结果二期术后观察4~26个月,平均9.5个月,除1只眼视力光感外,其余眼裸眼视力0.12~1.0。手术并发症包括分离角膜板层时穿入前房,晶状体皮质残留,柱镜前表面结膜上皮遮盖,柱镜前表面纤维增生组织遮盖,柱镜后壁沉着物,角膜溶解。结论人工角膜特别适合于穿透性角膜移植难于成功的双眼盲目者,而且是对目前严重角膜瘢痕血管化、严重眼睑或泪液功能不良患者有效的复明手段。该术式结合自体结膜遮盖、骨膜层问移植及睑裂部分缝合等,有利于人工角膜的长期存留。  相似文献   
87.
特发性视神经炎是一种神经眼科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视力。目前其病因不明,治疗上方法众多,疗效不一。本文回顾近年来特发性视神经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及治疗进展,为进一步阐明该疾病的发病规律、寻找病因、明确诊断、探索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 granulomatosis,WG)的眼部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眼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44例WG病例,入选其中有眼部表现的12例患者,回顾性研究其眼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结果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发病平均年龄39岁。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1mo。眼部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受累,包括眼球、附属器及视路。其中眼前节及眼眶最常累及。83%患者AN-CA结果阳性。病理表现有实质组织坏死、肉芽肿、多核巨细胞、微脓肿和血管炎等。CT、MRI是目前辅助诊断WG的有效方法。结论:WG是一种致死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对于以眼科首诊和仅有眼部表现的可疑病例,眼科医生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89.
笔者在参加研究生答辩、审稿和平时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注意到,在利用"细胞凋亡"的检查结果评价视网膜细胞损伤的试验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TUNEL方法的应用和阳性结果的质量控制上,从而影响论文质量,有必要再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90.
周朝晖  何守志 《眼科研究》1999,17(3):177-179
目的 研究兔眼人工晶状体(IOL)表面纤维蛋白膜形成的病变特征,估价雷公藤多甙(TWP)的治疗效果及其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 青紫蓝兔18只,分为IOL囊袋内植入后未治疗组和TWP治疗组,术后1,7,14天摘除IOL,做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定量观察纤维蛋白膜,采用SAS软件包,对统计资料作秩和检验,结果 IOL表面纤维蛋白形成在TWP治疗组明显低于术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公藤多甙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