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268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27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断肢再植手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创伤外科手术.断肢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体获得再生的手术[1].断肢再植适用于肢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离断<6h或室温20℃<24h,血管床无严重破坏,再植可能恢复一定功能[2].  相似文献   
99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与变态反应有关的呼吸道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虽然祖国医学对于哮喘发病与血瘀证之间的关系早就有描述,如:唐容川在《血证论·瘀血篇》中就指出:“瘀血乘肺,咳逆喘促。”且自古就有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论述,但对哮喘的证治历代医家均沿袭以寒、热、虚、实辨证论治为主。随着对哮喘病血瘀证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93.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芳华  裴静波 《海峡药学》2009,21(12):222-224
目的评价10天的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能否获得比标准三联1周和2周疗法更高的根除率,以及3种方案之间的有效率与药品费用的差异。方法将我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按时间段分成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治疗组C组,对照组A组以传统的标准三联1周疗法治疗;对照组B组以标准2周疗法治疗;治疗组C组以10d的序贯疗法治疗。治疗30d后复查根除率。结果对照组A组根除率为67.69%%,费用为113.87元;对照组B组根除率为90.32%%,费用为227.74元;治疗组C组为94.12%,费用为166.20元。根除率比较,治疗组C组的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治疗组C组的药品费用与效价比居中。结论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比标准三联1周疗法治疗更有效,与标准三联2周疗法相当;从成本-效果分析,序贯疗法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994.
股骨远端骨折发生时一般暴力较大,造成损伤相对严重,骨折类型复杂,合并伤较多,常伴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粉碎、骨缺损、骨折涉及到膝关节和股四头肌伸膝装置的损伤[1],治疗要求亦相对较高.笔者自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份采用LISS钢板治疗12例股骨远端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中应用缝线吻合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79例(7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缝合组和无缝合组。无缝合组给予En-DCR瓣膜单纯明胶海绵固定技术,缝合组给予En-DCR瓣膜缝线吻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修复时间和肉芽增生等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6,P=0.137),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缝合组造口黏膜上皮愈合时间短于无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7,P=0.032),造口肉芽增生少于无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瓣膜缝线吻合并未改善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可缩短造口黏膜上皮愈合时间,减少组织肉芽增生。  相似文献   
996.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口腔正畸科临床常见疾病 ,其表现为前牙唇突 ,深复牙合 ,磨牙远中关系。在临床治疗中 ,如何快速打开前牙咬牙合 ,内收前牙、调整磨牙的远中关系是矫正成功的关键。Tip-Edge矫正技术是美国正畸学家P·C·Kesling医师发明的一种新的矫正技术[1],该技术集传统的方丝弓、细丝弓矫正技术和直丝弓矫正技术的优点 ,摒弃它们的不足之处 ,使该技术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作者从1996年起用Tip -Edge矫正技术矫正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人21例 ,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估脊柱后路截骨长节段固定治疗Kummells病伴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诊断并行脊柱后路截骨长节段固定治疗的Kummells病伴脊柱后凸患者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7.2±2.4)岁。随访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后凸Cobb角的改善,Oswestry残疾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1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4.6±2.4)个月,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0±22)min,失血量为(1260±130)mL,输血量为(600±200)ml,X线显示术前Cobb角为(44±11)°,术后2 w为(9±3)°,末次随访时为(13±4)°,结果显示术后Cobb角与术前相比显着改善(F=81.141,P<0.05)。此外,术后VAS评分显着下降(F=71.962, P<0.05),术后ODI低于术前ODI(F=29.031,P<0.05)。 结论脊柱后路截骨长节段固定是治疗Ku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有效安全手术方法,但仍需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β-蜕皮甾酮(β-Ecd)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泼尼松龙(Pred)组、Pred+β-Ecd(5 mg/kg)组、Pred+β-Ecd(10 mg/kg)组、Pred+阿仑膦酸(ALN)(3 mg/kg)组,每组6只。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钙、磷浓度、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应用Micro-CT测定各组大鼠第5 腰椎骨结构和BMD。结果: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red组血清钙、磷水平显著升高,血清ALP活性和TRAP活性升高。与Pred组比,Pred+ALN组和Pred+β-Ecd(10 mg/kg)组血清钙、磷水平降低,血清ALP活性和TRAP活性降低。而Pred+β-Ecd(5 mg/kg)组血清ALP活性和TRAP水平降低,而对钙、磷水平无明显影响。骨结构和BMD 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Pred处理的大鼠中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骨丢失。在Pred组中第5腰椎的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Micro-CT评估显示Pred组骨表面积和组织体积的比值(BS/TV)较对照组降低。三维模型分析显示,Pred组骨小梁数量(Tb.N)、骨体积分数(BV/T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骨小梁分离度(Tb.Sp)明显增加,但骨小梁厚度(Tb.Th)和结构模型指数(SMI)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与Pred组比,Pred+ALN组和Pred+β-Ecd(10 mg/kg)组BMD、BS/TV、BV/TV和Tb.N水平显著增加,而Tb.Sp和SMI降低。与Pred组相比,Pred+β-Ecd(5 mg/kg)组中BMD、BS/TV、BV/TV和Tb.N水平显著增高,而Tb.Th和Tb.Sp水平降低。结论:β-Ecd可能通过抑制骨丢失、改善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CTA)对血管病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CTA检查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2~94岁,平均43.98岁。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3.0ml/s,总剂量按体重1.2ml/kg计算。扫描参数:220mA,120kV,层厚5mm,进床速度8.75mm/s。回顾性重建1.25mm。检查后经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法(VR)重建。结果出现l例假阴性病例,无假阳性病例。结论基层医院DSA设备配置目前尚少,而CT机器已较普遍,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改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SD大鼠毛囊干细胞(rHFSCs)及其免疫、超微结构的鉴定方法,观察rHFSCs的生物学特性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2015年1—6月选取清洁级1周龄SD大鼠6只,在无菌条件下切取SD大鼠触须部皮肤,用 Dispase酶和Ⅳ型胶原酶混合液消化,显微镜下分离毛囊隆突部,用梯度加液组织块贴壁法培养rHFSCs,用两步酶消化法传代,用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纯化rHFSCs。收集第3代rHF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rHFSCs内部结构等方法鉴定rHFSCs。收集第1~10代rHFSCs检测细胞活力,第3、5、7、9代rHFSCs培养第1~8天时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收集第3代rHFSCs,按培养液的不同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目的基因PPAR-γ、C/EBPa、OPG、Runx2的相对表达量及染色后的光密度(OD)值变化情况,观察rHFSCs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通过改良方法分离、培养、纯化的rHFSCs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生长曲线呈“S”形,生长增殖能力良好,克隆形成能力强。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处于原始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Integrin β1、Integrin α6、P63呈高表达,CK15呈中等表达,符合rHFSCs标记鉴定特点。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rHFSCs内部结构证明细胞的类型属于毛囊干细胞。rHFSCs成脂诱导培养7 d后RFqPCR定量结果显示,诱导组目的基因PPAR-γ、C/EBPa的相对表达量(5.598±0.168、4.757±0.4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19±0.344、1.126±0.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55、20.266,P值均<0.01);诱导14 d后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诱导组OD值(2.472±0.091)明显高于对照组(0.817±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41, P<0.05)。rHFSCs成骨诱导培养14天后RFqPCR定量结果显示,诱导组目的基因OPG和Runx2的相对表达量(1.921±0.275,3.892±0.265)明显高于对照组(1.085±0.288,1.046±0.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67、17.332, P值均<0.01);诱导21 d后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诱导组OD值(0.716±0.016)明显高于对照组(0.076±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8, P<0.01)。结论 采用改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方法可成功建立rHFSCs体外培养体系,rHFSCs具有纯度大、增殖效率高、多向分化潜能强等特点,可为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相关发展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