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 ,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 2 %~ 11% [1 ]。腹壁较大切口疝 ,给手术修补带来了许多困难 ,但近年来使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已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作者自 1998~ 2 0 0 0年采用聚丙烯网片修补较大腹壁切口疝 15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4 6~ 88岁 ,平均 6 5 .7岁。其中胆囊切除或合并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 6例 ,急性肠梗阻术后 3例 ,阑尾切除木后 2例 ,结肠癌根治术后 1例 ,复发切口疝 3例。切口疝肿块最小 12 cm× 12 cm,最大 2 6 cm× 2 6 cm,疝环直径 6~ 10 cm,疝环直…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裸鼠人胃癌SGC-7901原位种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5-Fu和罗非昔布等给裸鼠灌胃,比较其对原位种植瘤瘤重及抑瘤率的影响,同时观察肝脏转移及腹水等情况.结果 模型建立后12 w,对照组的瘤重为(2.24±0.69)g;5-Fu化疗组瘤重为(1.15±0.47)g,抑瘤率为48.8%;罗非昔布组瘤重为(1.32±0.48)g,抑瘤率为41.2 %;罗非昔布加5-Fu联合组瘤重为(0.57±0.35)g,抑瘤率为74.4%.各治疗组瘤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瘤重与5-Fu化疗组和罗非昔布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罗非昔布组肝转移率及腹水形成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非昔布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原发性小肠肿瘤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前仅确诊21例,余均误诊,误诊率达75%。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发生胰瘘1例,病人于术后11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本病少见,容易误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BUS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腹腔化疗时联合应用善得定诱导腹腔淋巴化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4例胃癌患者术中行卡铂腹腔化疗19例(实验组),卡铂+善得定诱导腹腔淋巴化疗15例(对照组).手术中不同时段内分别取门静脉血和癌旁淋巴结标本,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本的铂浓度.结果两组间门静脉血铂浓度无明显变化.1h~2h两组间淋巴结样本铂浓度相比无差异(P>0.05).3h时实验组淋巴结样本铂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腹腔化疗时联合应用善得定可促进化疗药物增量进入腹腔区域淋巴结系统,诱导腹腔淋巴化疗.  相似文献   
85.
139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5年 1月至 1999年12月诊治的 139例绞窄性肠梗阻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者仅有 5 8例 (41.7% ) ,且大多数为肠坏死 ;其余 81例 (5 8.3% )则分别以单纯性肠梗阻或其他急腹症行剖腹探查而确诊。本组均行手术治疗 ,治愈 10 6例 ;死亡 33例 ,死亡率为 2 3.7%。其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MOF、ARDS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困难 ,应根据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 ,严密观察其动态变化 ,综合分析判断 ,把握手术时机 ,预防肠坏死的发生。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术后ICU监护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复发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 方法 364例肝内复发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分别予再次切除、介入治疗或无水酒精注射. 结果 再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为78.0%,43.9%,26.2%,介入组的1,3,5年生存率为51.6%,31.1%,18.3%,行无水酒精注射组的1,3,5年生存率为46.5%,27.9%,13.9%. 结论 再切除是肝癌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法,TACE和PEI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7.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右侧胸闷、气喘1个多月就诊.3周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摄胸片发现右侧液气胸,当时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但引流2周肺未完全复张.  相似文献   
88.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术后胆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术后胆漏的经验。 方法 对6 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的术后胆漏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 例术后胆漏病人中5 例愈合,占83 % 。胆漏愈合时间为18 ~29 天,平均23 天。 结论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是治疗术后胆漏的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89.
人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分析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对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肿瘤免疫逃兔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细胞分离,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并用RT-PCR检测了IL-10,VEGF和TGF-β1,3种免疫抑制因子在14例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肿瘤浸润性单核细胞中有CD1a的树突状细胞存在,该类细胞的表面分子如  相似文献   
90.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得以实现。普外科教学资源库应用于临床教学,一方面为教员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提高教员的备课效率;另一方面为学员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员的个性特长。同时教学资源库也有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