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9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目的 建立肾石通颗粒中广金钱草的掺伪检测方法。方法 以常见混伪品广金钱草中夏佛塔苷为特征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法进行筛查与含量测定,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0∶9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0 nm,柱温为35℃。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进行确证试验,色谱柱为Ultimate LP-C18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毛细管电压为3.5 kV,鞘气流速为11 L/min,辅助气流速为7 L/min,脱溶剂温度为300℃,离子传输管温度为350℃,以质荷比(m/z)563.0→353.0和563.0→383.0为特征离子对,碰撞能量为38 V和32 V。结果 夏佛塔苷进样量在0.030 8~0.615 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n=6);精密...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小檗碱抗肝细胞癌的相关靶点,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小檗碱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获得肝细胞癌疾病的相关基因靶点,两者取交集得到小檗碱抗肝细胞癌的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a软件分析小檗碱抗肝细胞癌相关靶点的蛋白互作(PPI)关系图,筛选小檗碱抗肝细胞癌的核心靶点,并对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DAVID数据库对相关靶点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小檗碱潜在作用靶点208个和肝细胞癌相关靶点13684个,取交集后,获得小檗碱抗肝细胞癌的潜在作用靶点201个,筛选出关键靶点9个。分子对接显示,关键靶点PTK2、SRC、RAC1、EGFR、PTPN11、HSP90AA1、KDR、HRAS和HCK与小檗碱亲和力均较好。GO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肝细胞癌有关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对外源刺激的反应、激素水平的调节、对肽的反应和有机酸生物合成过程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小檗碱抗肝细胞癌的相关通路有化学致癌、PI3K-...  相似文献   
173.
大量临床结果表明,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有较好疗效。联系COVID-19研究现状,梳理、分析已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防治COVID-19的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联合西药方案的临床药效及作用机制,概述用于研究中药参与抗COVID-19的潜在机制的方法及技术,以期为后续中药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对2022年国家药品抽检品种左羟丙哌嗪胶囊样品空心胶囊中的二氧化钛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估,以期为国家药品监管提供参考,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法(ICP-MS)对3个厂家55批左羟丙哌嗪胶囊样品空心胶囊中二氧化钛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二氧化钛在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精密度试验显示RSD为1.8%,平均回收率为101.1%~106.3%。55批样品空心胶囊中二氧化钛含量均在0.76%~2.40%范围内。空心胶囊二氧化钛含量均符合《药剂学》中提到空心胶囊可添加2%~3%二氧化钛作为遮光剂的规定,但质量尚存在差异。结论 左羟丙哌嗪胶囊品种空心胶囊中二氧化钛的含量均符合规定,国家监管有效,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生产厂家应优化空心胶囊生产工艺,使空心胶囊二氧化钛含量得到控制,为其今后在药品领域更为合理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5.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对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粗毛牛膝、野生牛膝和柳叶牛膝)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利用DNA条形码方法,分别对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ITS和MatK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双向测序,使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拼接,用MEGA软件对数据比对分析,并基于K2P模型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鉴定分析。结果:3种植物基原土牛膝药材粗毛牛膝、野生牛膝和柳叶牛膝的ITS序列种内最大K2P距离均小于其种间最小K2P距离;所构建的系统NJ聚类树图显示土牛膝药材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区分开,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而基于MatK序列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不能将不同基原土牛膝区分。结论:ITS作为DNA条形码可方便快捷地鉴别土牛膝及其混淆品。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通过分析目前中成药抽检质量现状及存在的质量风险,提出强化中成药质量监管、防控安全风险的建议。方法 回顾全国药品抽检中成药历年质量状况,介绍中成药抽检品种监管理念及模式,针对2021年全国药品抽检中成药的整体质量情况进行总体分析,重点对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风险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 中成药抽检合格率呈现逐年向好趋势,但通过探索性研究,发现中成药质量在工艺处方、内控标准、原药材、辅料、有害物质残留、非法添加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潜在质量风险。结论 国家药品抽检在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中药不同产业链特点,应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中成药监管模式,提升中成药质量控制水平及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