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罗格列酮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关系研究的深入,证实胰岛素抵抗是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共同的发病基础,故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2型糖尿病。我们于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用罗格列酮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49例,旨在观察罗格列酮对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吴海波  郑海飞  曹晓华 《江西医药》2006,41(11):877-879
目的比较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泵(CSⅡ)和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CV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照组予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两组均按常规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抗炎等。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血糖、平均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达到靶血糖值平均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监测的数值。两组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但CSⅡ组优于CVⅡ组(P〈0.05),而且CSⅡ组的胰岛索用量明显少于CVⅡ组(p〈0.01)。CSⅡ组的尿酮体转阴时间及达到靶血糖值控制时间较CVⅡ组显著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与CVⅡ组相比,低血糖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R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结果显示与胰岛素持续静脉点滴治疗相比。其降血糖的效果更佳,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尿酮阴转的时间、血糖达标时问更短。是目前抢救治疗DKA与DK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为文盲,糖尿病病程2-16年,服用的降糖药物中,4例为苯乙双胍,5例为二甲双胍,3例为中成药;在服药期间,较少监测血糖或肾功能;临床表现不典型;4例患者入院后行床旁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并抢救成功;8例经积极抢救病情好转出院,4例因酸中毒时间较长,导致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死亡.结论 对高龄、依从性差、未定期监测血糖的患者,应慎用二甲双胍;遇急症时,应暂停或减量使用双胍类药物;CVVH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疗效确切;老年患者切忌服用成分不详的中成药;延误治疗时间过长致使病情过于严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疑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者应及时检测血清乳酸并行血气分析,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为文盲,糖尿病病程2-16年,服用的降糖药物中,4例为苯乙双胍,5例为二甲双胍,3例为中成药;在服药期间,较少监测血糖或肾功能;临床表现不典型;4例患者入院后行床旁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并抢救成功;8例经积极抢救病情好转出院,4例因酸中毒时间较长,导致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死亡.结论 对高龄、依从性差、未定期监测血糖的患者,应慎用二甲双胍;遇急症时,应暂停或减量使用双胍类药物;CVVH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疗效确切;老年患者切忌服用成分不详的中成药;延误治疗时间过长致使病情过于严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疑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者应及时检测血清乳酸并行血气分析,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以及疗效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本院近1年内收治的68例已确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根据体重指数不同进行分组。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加用西格列汀100mg口服,一天一次,分别记录各组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日均胰岛素剂量、体重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加用西格列汀12周后,各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间结果差异不大。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其他降糖药物能改善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者血糖水平,患者基础体重指数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86.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胃肠道补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 996年 4月~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糖尿病并高渗综合征患者 2 6例 ,均采用胃肠道加静脉补液进行治疗 ,死亡率降至 1 1 5 %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 3例 ,女性 1 3例。年龄 2 8~ 83岁 ,30岁以下 2例 ,5 0~ 5 9岁 2例 ,6 0~ 6 9岁 1 2例 ,70~ 79岁 5例 ,≥ 80岁 5例 ,其中≥ 6 0岁共 2 2例 (占 85 % )。2 病史及临床表现 :有 2型糖尿病史 1 2例 ,1 4例就诊前从未被诊断为糖尿病 ;1 0例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 ,9例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 ,7例意识清。有 3例因伴中毒性休克而于入院后数小时…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对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经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筛选出肥胖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100例,口服降压药雷米普利片5 mg,每天1次;1月后,血压仍间断波动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2组原用降压药与原生活方式均不变;此外,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片0.5 g,每日3次;疗程各16周。测定治疗前后24 h的动态血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胰岛素。结果治疗后,二甲双胍组与治疗前比较或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降压总有效率达72%,明显优于对照组44%,且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餐后2 h血糖与空腹、餐后2h血胰岛素均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体重指数明显下降(均P<0.05)。二甲双胍组无低血糖出现。结论二甲双胍对肥胖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显示了良好的抗高血压效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8.
患者女,46岁,因"发现颈前肿块半年"入院,体检:右颈前可及一直径约3.5 cm大小肿块,质中,表面光滑,界清,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右侧甲状腺中下极见一个混合性囊实性团块,大小30 mm×14 mm×9 mm,内部不均,内可见液性暗区,大小23 mm×5 mm,境界清,彩色多普勒示实性部分血流丰富.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肾脏病变的关系,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两组:无糖尿病肾病组(NDN)30例,糖尿病肾病组(DN)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血清Hcy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N组血清Hcy又显著高于NDN组,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DN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0.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王琴  胡丹艳 《安徽医药》2007,11(5):468-469
糖尿病酮症(DK)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应用胰岛素和补液是治疗关键.胰岛素泵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注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高血糖,减轻"葡萄糖毒性",纠正代谢紊乱 [1].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使用美国MiniMed-508C胰岛素泵治疗DK18例,疗效理想,现将观察结果 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