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使用止血带的下肢手术患者肺功能及对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下肢手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TEAS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均为腰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TEAS组患者术前30 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健侧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术中针刺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给予的电流强度为患者刚有感觉时的最小值,余同TEAS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记录各个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于电针前(T0)和松止血带后6 h(T5)检测动脉血气以及血浆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T0时比较,对照组在T5时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氧分压与肺泡氧分压比值(a/A)、血浆SOD活性降低(P<0. 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动脉氧分压比值(RI)、血浆MDA含量升高(P<0. 05);TEAS组在T5时PaO2下降(P<0. 05),PA-aDO2、RI升高(P<0. 05)。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T5时PaO2、a/A、血浆SOD活性升高(P<0. 05),而PA-aDO2、RI和血浆MDA含量降低(P<0. 05)。结论:强电流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可通过升高患者术后血浆中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而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CBL结合Mini-CEX教学在糖尿病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在内分泌科见习的33名学生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CBL+Mini-CEX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比较两组学生的见习成绩、Mini-CEX测评分数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见习成绩、Mini-CEX测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教学满意度无差异。结论:CBL+Mini-CEX教学法在糖尿病见习带教中能够提高见习学生的见习成绩及临床技能,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3.
李洲婷  朱稀  杜武  龙程枫  朱磊 《浙江医学》2023,45(10):1059-1062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MPD)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前血钾水平对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21年7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SHPT接受PTX+甲状旁腺前臂自体移植术治疗的MPD患者62例。根据患者术后血钾水平,将62例患者分为高钾血症(血钾>5.0mmol/L)组15例及血钾正常(血钾≤5.0mmol/L)组4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患者术前血钾水平对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透析年限、SHPT时间及术前Hb、FPG、肌酐、尿素氮、尿酸、TC、TG、碱性磷酸酶、白蛋白、血钠、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钾血症组患者术前血钾水平高于血钾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前血钾水平预测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AUC为0.792(P<0.05),最佳截断值为4.24mmol/L,灵敏度为0.7021,特异度为0.8667。结论MPD合并SHPT患者PTX术前血钾水平是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预测因素,将术前血钾控制在4.24mmol/L以下,利于降低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3~5 cm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46例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的3~5 cm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在消融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评估是否需要补充消融,设为研究组;另外25例患者在消融术后,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来评估是否需要补充消融,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消融比率、术后复发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消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0%。研究组消融次数更多,消融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O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结论 超声引导下RFA治疗3~5 cm的HCC安全、可靠,消融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可及时评估消融的彻底性,降低肝癌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OS。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比较不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变化轨迹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随访3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丽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1 522例老年NSTE-ACS患者。利用潜在混合模型识别暴露期间(2016—2023年)的GDF-15水平确定了五种不同变化轨迹:低水平-稳定(Q1组,620~1 324 ng/L,248例)、中低水平-稳定(Q2组,1 325~1 576 ng/L,366例)、中高水平-稳定(Q3组,1 577~1 783 ng/L,559例)、高水平-稳定(Q4组,1 784~1 991 ng/L,274例)和高水平-升高(Q5组,>1 991 ng/L,75例)。结局指标是MACE,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入院或室性心律失常(需要ICD治疗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复合事件。比较随访3年的MACE风险,Cox回归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估和比较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与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无晶体眼行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A组)40例40眼,选择同时期无晶体眼行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41例41眼作对照组(B组),分析2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比较,各时间点术后裸眼视力和手术源性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2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透明角膜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于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直径≥10 cm)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经TAE序贯RFA治疗15例患者15个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RFA治疗策略、消融相关并发症、完全消融率、消融灶直径变化及复发情况等。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RFA联合TAE治疗。TAE后血管瘤的平均直径从(13.0±2.2)cm缩小至(7.1±2.0)cm。RFA治疗后,14个血管瘤(93.3%)获得完全消融。RFA治疗后1个月,消融灶平均直径缩小至(6.1±2.0)cm;6个月后缩小至(4.9±1.6)cm。15例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了6个消融相关并发症;根据Dindo–Clavien分级,均属轻微并发症(I级)。 结论RFA联合TAE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TAE可有效阻断血管瘤血供,使瘤体缩小,降低后续RFA治疗的难度,减少消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次纳入在我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到院时发病时间均小于24小时并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到院后急诊或次日清晨检验Fib水平,收集与患者预后相关的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死亡事件。根据Fib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低Fib水平组(≤2.95g/L),中Fib水平组(2.95g/LFib3.55g/L)及高Fib水平组(≥3.55g/L)。对各分位组之间的基线资料及结局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Fib的瞬态水平与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AIS患者782例,其中46例无法确定结局,最终736例纳入研究。本研究中AIS患者1年死亡率为11.82%,其中高Fib水平组死亡率(18.11%)显著高于中Fib水平组(11.43%)及低Fib水平组(6.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心房颤动、冠心病、体温、NIHSS评分等混杂因素后,Fib仍与AIS患者的预后相关。其中高Fib水平组患者发生1年死亡事件的风险为低Fib水平组的2.36倍(OR=2.36,95%CI:1.21~4.58,P0.05),中、低Fib水平分位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OR=1.48,95%CI:0.73~2.99,P0.05)。结论 Fib的瞬态水平是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丽水地区blaKPC基因分布特征,探讨肺炎克雷伯菌blaKPC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变迁规律.方法 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0—2016年从临床分离的所有非重复产KPC菌株,以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鉴定菌种,MLST法分析菌株ST型,复制起始子分析法鉴定质粒类型,PCR法扩增检测转座子结构,并以二代测序技术测定质粒DNA序列进而验证blaKPC基因定位,最后从菌株、质粒、转座子三个水平分析本地区blaKPC基因的流行规律.结果 共收集blaKPC基因阳性菌株12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11株,占88.8%,且以ST11型为主(10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IncF质粒阳性占48.6%,主要整合缺失型Tn1721/Tn4401嵌合体(48/54株);而未分型质粒占50.5%,主要整合野生型嵌合体(54/56株).其中,94.4%的IncF质粒阳性菌分离自2011—2014年,而后急剧减少;而76.8%的未分型质粒阳性菌分离自2014—2016年,且逐年上升.结论 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是丽水地区blaKPC基因的主要宿主,且携带含缺失型嵌合体的IncF质粒和野生型嵌合体的未分型质粒的菌株在2014年前后交叉流行,现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严重创伤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全球多达800万人死亡,而创伤性出血是伤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我国尚缺乏切实可行的创伤性出血的血液复苏规范,影响伤者的预后。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推出的《创伤性出血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强调创伤性出血患者的血液管理一定要基于正确的损伤控制性复苏基础上,重视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管理,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创伤性出血的大量输血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