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并胆胰管合流异常的MRCP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c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目前诊断胆胰管疾病最先进的非创伤性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cal bile-duct dilatation,CBD)是比较常见的胆道发育畸形,其主要病因是胆胰管合流异常(anonlous junction of panereatieobiliary duct,APBD)。目前,临床上确诊APBD主要依靠胆道造影(如术中胆道造影、ERCP等)。国内外有关MRCP诊断APBD的报道甚少。2年来,本院利用MRCP诊断CBD合并APBD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38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6~3.2mm,螺距0.825,造影剂80~100ml,注射速度2~2.5ml/s,注射造影剂后23~27s进行快速扫描,为动脉期;60~80s扫描为静脉期。结果:①肾上腺腺瘤24例,肾上腺转移瘤14例。其中25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经过5~15个月的随访。②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瘤三期扫描的CT值有差异,肾上腺腺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高于静脉期的CT值;肾上腺转移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低于静脉期的CT值。结论:MS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三期扫描显示了造影剂在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中的进入和排出的时间有差异,提高了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43.
CT诊断肺动脉吊带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者女,71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下肢浮肿1年,加重20 d入院,查体可见杵状指.CT平扫示左肺动脉发自右肺动脉,向后包绕气管左行至左肺,主肺动脉干(MPA)直径37 mm,左肺动脉干(LPA)直径22 mm,右肺动脉干(RPA)直径30 mm,左肺动脉层面气管受压变窄,短径9 mm;两下肺野见多发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右侧胸腔可见新月形液性密度影.诊断:(1)肺动脉吊带畸形;(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两下肺感染及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多层CT诊断价值,加深对本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46例,均行多层CT扫描,12例行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结果 46例中,CT正确诊断42例(91.3%).急性阑尾炎CT征象:(1)阑尾肿大,管壁增厚33例;(2)阑尾粪石10例;(3)阑尾周围脓肿形成12例,提示穿孔5例;(4)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36例;(5)邻近盲肠壁增厚15例.增强阑尾壁轻度强化8例,脓肿壁环形强化5例.结论 多层CT较清晰显示阑尾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改变,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二维及三维重组,从而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像.结果 96例中,共检出126颗埋伏牙,其中阻生牙51颗,多生牙75颗.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MPR图像能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关系,是显示埋伏牙的重要补充.结论 三维及MPR图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上颌埋伏牙,为临床医师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上颌骨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无症状组及有症状组中青年颈椎间盘突出症在CT上的区别。方法搜集无症状及有症状中青年受检者300例及125例,对两组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有症状组椎间盘突出检出率为81.2%(102/125),突出椎间盘198节,突出程度3.63±0.20mm,椎管狭窄8.6%(17/198),黄韧带肥厚19.2%(38/198),椎体及椎小关节增生40.9%(81/198),无症状组椎间盘突出检出率为42.3%(127/300),突出椎间盘159节,突出程度2.13±0.11mm,椎管狭窄1.3%(2/159),黄韧带肥厚8.2%(13/159),椎体及椎小关节增生35.2%(56/159)。两组除椎体及椎小关节增生外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症状组在椎间盘突出检出率、突出程度、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等方面均较无症状组明显,颈椎间盘突出达3.6mm以上或合并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者发展为颈椎病的可能性较大,应予以早期治疗。CT可以早期发现颈椎间盘突出、突出程度等信息,是颈椎间盘突出症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数字化负重位全下肢优质X线片的影响因素。方法:用西门子500MA-X线机,根据关节畸形或下肢不等长患者下肢长度采用2~3个14×17in暗盒-IP板对其进行X线投照,经过后处理得到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分析和总结对下肢全长X线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正确选择、放置暗盒-IP板及摄影体位,选择合适的摄影条件,合理使用CR系统后处理功能,获得优质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骨盆至踝关节影像均清晰完整显示在同一胶片上,影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对下肢力线、长度的测量要求。结论:影响数字化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质量的因素有:摄影体位、摄影条件、暗盒-IP板、CR后处理功能等。  相似文献   
48.
急诊子宫大出血的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大出血来势凶猛、进展迅速,常常导致死亡,因此探索快速、有效的止血手段并保留生育功能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就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对63例子宫大出血患者采用动脉栓塞(TAE)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多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病史及硬支气管镜钳取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40例。所有病例摄胸部X线片及CT薄层扫描,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仿真内窥镜(VE)及容积漫游技术(VRT)成像,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及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优势及局限性。结果:①异物位于右主支气管13例,左主9例,并发肺气肿33例,肺不张6例,阻塞性肺炎17例,纵隔疝8例;②)除X线不能显示不透光异物外,CT轴位、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异物显示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CT与MPR、X线与VRT、VRT与MinP在肺部并发征象显示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成像方法(CTVE除外)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T及MPR优于X线、MinP及VRT;③MPR能多角度清晰显示叶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及肺部并发征象;CTVE较好地显示叶及以上气管支气管腔内异物,所见类似纤维支气管镜;VRT直观立体显示叶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阻塞性肺气肿及纵隔疝,可弥补纵向范围显示不足。结论:X线、多层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气管支气管异物及其并发征象的显示各有优劣,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多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叶支气管远端及以下支气管异物、局限性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的显示有一定限度,诊断时应结合CT轴位像,以避免假阳性发生。  相似文献   
50.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7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和拒绝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共39例;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凝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33例。结果TACE组的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30.77%、35.90%和58.97%;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0.91%、6.06%和84.85%。两组间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其相应P值分别为0.000、0.003、0.006)。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凝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